圈養40多年,5個孩子全部夭折,世界最孤獨虎鯨在加拿大離奇去世

2023-04-12     怪羅科普

原標題:圈養40多年,5個孩子全部夭折,世界最孤獨虎鯨在加拿大離奇去世

3月9日,加拿大最後一隻被圈養的雌性虎鯨Kiska在海洋公園去世,享年47歲。

一直以來,Kiska都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孤獨的虎鯨」,加拿大在2019年就已經通過相關法案,禁止以娛樂為目的飼養、繁殖和買賣鯨類動物,這意味著加拿大不會再飼養虎鯨,Kiska是最後一隻。它去世後,加拿大的海洋公園再也不會有虎鯨表演了。

當大家都沉浸在心痛哀悼中時,曾經飼養過Kiska的馴獸師菲利普·德默斯則表示:「她的痛苦總算結束了!」

死亡是解脫?

如果你了解了Kiska的一生,就能理解為何死亡對於她來說,真是一種解脫。

大約在1979年10月,年僅3歲的Kiska在冰島附近海域被捕獲,11月底,Kiska和其他3隻虎鯨一起,被賣給了加拿大安大略海洋公園,在這裡她待了44年,直到最後去世。

她的一生,有過5隻小虎鯨,但均夭折了:

第一隻,雄性,1992 年 8 月 24 日出生,只存活了2個月;

第二隻,雄性,1994 年 8 月 28 日出生,死於 1998 年;

第三隻,雄性, 1996 年 11 月 6 日出生,死於 2001 年 8 月 20 日;

第四隻,雄性,1998 年 9 月 15 日出生,死於2004 年 10 月 20 日,享年 6 歲;

第五隻,雌性,2004 年 8 月 8 日出生,死於 2009 年春天。

在2006年的時候,為了繁育後代,海洋公園給她找了一個年輕雄性虎鯨,也是她唯一的夥伴。可悲的是,這隻年輕的雄性虎鯨因為長期圈養,脾氣暴躁好鬥,經常攻擊和咬傷Kiska,長遠考慮,不得不將它們分開。

2011年,Kiska的夥伴被送回原處了,她又變成孤家寡人了。

直到2023年去世,長達近12年的時間裡,Kiska都是獨自生活,因此才有了「世界上最孤獨虎鯨」的稱號。

圖:這是Kiska生活的水池

虐待致死?

眾所周知,虎鯨的壽命還是比較長的,雌性虎鯨平均壽命就是46歲,最長可存活80-90歲,而雄性平均30歲,長的可存活50-60歲。

按照常理來分析,圈養環境中的動物往往會比野外生活的壽命要長,為何Kiska的壽命停留在47歲?

根據海洋公園公布的專業屍檢表明,Kiska是死於細菌感染

然而這個結果並沒有讓大眾滿意,人們一直懷疑Kiska受到了虐待,理由如下:

1、2021年夏天,Kiska被拍攝到無精打采地在水裡重複轉圈,還經常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不停撞擊玻璃牆壁。

2、該海洋館一直存在「對動物護理不恰」的困擾,工作人員自曝海洋館的水質差,工作的人手不夠導致照顧不周。自2020年1月開始,相關部門對海洋館進行了160次的檢查,但拒絕公布檢查結果。

2021年據法律文件顯示,該海洋公園確實存在供水系統問題,當時判定海洋公園立即修復白鯨、海豚、海象、海獅和 Kiska 的水池。

3、根據Kiska近期公布的照片來看,Kiska的身體每況愈下,她的牙齒磨損嚴重,已經傷到牙齦,她的背鰭也已經坍塌立不起來了。

但事實上,若真的要追究Kiska的死亡原因,或許海洋公園有護理不當的因素在,但最根本的還是人類的自私,因為虎鯨不適合圈養。

有研究表明,圈養虎鯨的死亡率大約是野生虎鯨的3倍,自 1961 年捕獲第一隻野生虎鯨以來,已有 174 頭虎鯨在圈養中死亡,這還不包括 30 頭在腹中死亡或者生下來就死亡的小虎鯨。

圖:圈養虎鯨的背鰭和腦損傷人的手腕非常相似

虎鯨在圈養的環境中,很容易出現身體病變,幾乎所有虎鯨都會面臨牙齒老化、背鰭坍塌的情況。

生病就需要治療,而經常治療的負面影響是直接導致虎鯨產生抗藥性。下一次當虎鯨生病時,就會因為藥物沒有療效,最後感染死亡。

因此說Kiska死於細菌感染是很有可能的。

同樣是動物,而虎鯨圈養如此困難,這其實和它的身體狀況和高度群居的生活習慣有關,它註定是自由的。

首先,虎鯨是海豚科體型最大的動物,成年雄性平均體長8米,體重5.5噸,極端的更是長到了9.75米,雌性平均長度也有7米,體重3.8噸。

且貪玩好動,每天基本都要游160公里,它們喜歡遠距離遷徙、覓食和尋找配偶。

如果將它放在人工水池裡,它可能要來回遊4000多圈才能滿足活動量,可以說基本上就已經剝奪了它自由撒歡的權利

圖:不要誤會,它們這是在打架

由於生存空間嚴重壓縮,若是2隻以上的虎鯨一同生活,就會變的好鬥,互相傷害。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虎鯨是一種高度智慧的群居動物,如同「監禁」一樣的圈養,長久下來會讓虎鯨表現出自殘、抑鬱和攻擊性等精神類症狀。

虎鯨家族是以母係為基礎的,一生幾乎都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平均成員有6隻,大的家族甚至可以做到「四代同堂」,它們一起旅行,一起覓食,一起玩耍,有時會因為覓食或者交配而分開,但一般就分開幾個小時。

再來看看圈養環境中虎鯨,大多數在很小的時候,被迫和自己的母親分開,好不容易在海洋館中安定下來了,也有了自己孩子,因為各種原因,母親和孩子還會分開生活,非常殘忍。有的自始至終都是獨自生活,完全背離了虎鯨群居的天性。

虎鯨擁有動物界第二大的大腦,它們非常聰明,擁有自己獨特且複雜的家族文化,由家族中年長的雌性世代相傳,大腦在社交、語言和自我意識方面高度發達。

越是聰慧的動物,被剝奪自由之後,承受的壓力和痛苦也會越多,因此也有人認為圈養虎鯨是不人道的。

圖:在野外虎鯨會捕食大白鯊

最後

圈養虎鯨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其實Kiska再撐一撐,還是有希望重獲自由的,一些動物組織一直在申請將Kiska放回海洋,只是Kiska沒有等到。

現在全世界圈養的虎鯨還有54隻,美國有18隻,占了1/3,中國也有13隻。

有一個事情是比較諷刺的,現在生活得還算過得去的虎鯨,幾乎都是在圈養環境中出生的,它們從來沒有感受過廣闊的大海,也沒有感受過家族的溫暖,因此比野生的虎鯨容易適應圈養環境。

在我看來,圈養是沒有未來的,我們已經傷害虎鯨太多太多了。

其實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只是牽扯到各種利益,例如門票收益和人工繁殖帶來的好處等等,知道也不一定會去實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a39724d5f6a9cd84346400f99f4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