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我是昨晚喝的酒。 交警叔叔:有一種酒駕叫隔夜酒駕

2019-07-22     車大狀

馬路上有不少司機認為前一天晚上喝了點酒,只要他們回家睡一覺,第二天起床開車就不屬於酒後駕駛了。他們可能不知道,這完全是對自己身體情況過於信任,以為身體里的酒精都代謝完畢了,其實這是一個誤解,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僥倖心理。

交警部門對酒後駕駛的認定是根據汽車駕駛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多少來決定的,至於你是什麼時候喝的酒,對於交警的酒駕認定是不會構成影響的,下面讓我來科普下什麼是隔夜酒駕。

什麼是隔夜酒駕?

隔夜酒駕就是汽車駕駛員前一天夜裡或當天凌晨大肆喝酒導致第二天體內酒精沒代謝乾淨,此時開車也可能屬於飲酒駕車或酒後駕車,甚至極少數情況下會出現醉酒駕車。

理論科普:

酒精在人體中代謝主要依靠" 解酒酶 "。一名健康的成年人,身體每一個小時能代謝的酒精量為5g~7g左右。由於不同人,不同身體,他們的代謝能力是不同的,他們飲用相同的酒和相同的量,在一定時間後的檢測數值會有不同。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與不同狀態下,身體里內解酒酶在解酒的效果也會有所差別。由於我們在年齡、體質、解酒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對於酒後需要多久再開車測不出酒駕這一重要問題,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一般而言,人飲酒後8~12小時,酒精在體內的含量將大大的降低,一般在24~48小時後會完全的揮發。這就說明,汽車駕駛人在大量飲酒之後,最小休息超過24小時後再開車。

實測科普:

根據相關實測報道:假設某人在前一天晚上飲用的150ml(約三兩)的高度白酒,體內的酒精含量峰值時最高可達100mg/100ml,到達拐點後按照每小時體內酒精的清除率為10.4mg/100ml計算,6—7小時後其體內仍可能會酒精含量超標。因此,在前一晚上如果飲用較多的酒,第二天早上機動車駕駛人就有可能是「酒後駕車」。如果飲酒量較多,休息時間又較短,甚至可能是「醉酒駕車」。

國內外研究機構研究表明,人體酒精含量與交通事故的發生正相關,人體內酒精含量在40—90mg/100ml時,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較正常時高3—7倍,超過90 mg/100ml時,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較正常時高26倍,酒精含量越高,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越高。

告誡:

1、機動車駕駛人一定要認識到「隔夜酒」的危害。

2、如果駕駛員第二天需要駕車,在前一天應該避免大量飲酒甚至避免喝酒,而且要預留足夠充分的酒精代謝時間。

3、如果前一天晚上的娛樂活動時間較長,會導致駕駛人的休息時間不足,在第二天就應該避免駕車,因為酒精對產生疲勞有促進作用,無法保證開車時的正常狀態。

4、如果駕駛人在前一天有出現醉酒的情況,建議第二天不要駕車,休息24小時後再進行駕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_GOGmwBmyVoG_1Z8e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