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夫妻的語言藝術,不由讓人想起前段時間熱播的《知否》,裡面盛明蘭和和顧二爺的愛情可謂是羨煞旁人,而他們可以感情這麼好的最大特點就是會說話。
婚姻中,兩個人就是要有說不盡的話才能更加了解對方的感情,體現出對對方的關心。
《知否》中盛明蘭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多事情,都是交深言淺鬧出來的。」
夫妻之間,自然是屬於「深交」的了,那麼就必不能「言淺」。
當很多人都在笑談「無性婚姻」的時候,阿敏驚恐地發現自己陷入了「無話婚姻」中。
仔細想來,兩個人確實已經很久沒有溝通了,每天回到家,要麼各自呆在一個屋子裡,互不打擾,要麼就是人雖在跟前,卻是在看著手機,各玩各的。
其實一開始,阿敏也是想要和老公溝通的,可是阿敏說朋友的事情,老公就說「這和你有什麼關係」;阿敏說自己工作的事情,老公就說「這是你的事,幹嘛給我說」;阿敏問老公的事,她老公又說「你問這幹嘛,說了你也不懂」。
就這樣,阿敏不知道應該和老公說什麼了。漸漸地,阿敏也就不再找話題了,兩個人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婚姻中,我們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溝通是最簡潔的方法之一。但現實中卻存在很多像阿敏這樣的情況,兩個人慢慢就沒有了話說。
這樣的「無話婚姻」,只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像阿敏一樣,兩個人都冷漠對待,得過且過,另一種是當婚姻提供不了我們需要的情緒價值的時候,就會出現分手或者出軌的現象。
網絡作家林笛兒說:
「再濃再深的愛情,隨著時間都會變淡,不是指會出軌、變心什麼的,而是讓人會生出一種恐慌感、寂寞感,講來講去總是那麼幾句話,然後就各自做著自己的事。」
小琴卻是情願自己身處在「無話婚姻」中,因為她的老公是一個情緒極其不穩定人,上一句還在好好說話,下一句就開始爆吼起來,總是搞得小琴不知所措。
老公在交流的時候無緣無故發火的次數多了,小琴也變得狂躁了起來,一言不合就開罵,不只在家裡,在外面也是這樣。
有時候,兩個人就這樣為一點小事吵起來,整天都讓家裡雞飛狗跳的。這樣的日子,總是帶著冰冷和沉重。
小琴和阿敏的婚姻,是婚姻溝通中出現的典型情況,一個是暴力溝通,一個是消極溝通。
這都是不利於婚姻經營的,心理專家塗磊曾經說過:
良好的溝通是讓我們在外受委屈以後,可以在家裡得到安慰,它是被壞人暗傷以後療傷的良藥。一段婚姻里如果兩個人都能好好溝通,可以避免很多矛盾。
家庭本來是幸福的地方,但是阿敏家和小琴家卻變成了不敢言語的禁區,這還是我們追求的美滿幸福的婚姻嗎?
其實,溝通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難。
有一位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個「十二分鐘」的概念:
早上起床,給自己的另一半四分鐘的時間來讚美對方;
晚上回家,給自己的另一半四分鐘的時間來聊一聊今天的事;
睡覺前,給自己的另一半四分鐘的時間來表達對對方的愛意。
我們很難占用太多的時間給自己的另一半,因為我們還要肩負生活的重任,但是每天給對方十二分鐘是可以做到的。
而好的婚姻,便可以因為這十二分鐘實現。
在當今的社會裡,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總覺得沒有時間去和自己的愛人溝通,其實,我們只要學會短溝通就可以了。
並不是坐下來花一兩個小時聊天才叫溝通,很多時候,我們只要一個簡單的關心,就可以拉近和對方的距離。
兩個人長時間的不溝通,會讓兩個人陌生起來,感到不了解對方,從而在心理上排斥對方。
這樣對於兩個人處理問題是非常不利的,要知道,溝通還有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消除誤會。
夫妻間的冷戰或者自己生悶氣,都會讓情緒變得更加糟糕,對接觸誤會沒有一點作用。
只有心平氣和的溝通,才等讓對方更好的理解你!
夫妻之間的溝通是最容易被忽略了的,就如唐朝著名詩人李冶詩中所說: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遠明月,至親至疏夫妻。」
一句「至親至疏」說得恰當至極。沒有血緣的兩個人,要攜手走過漫長的一生本就不易,是相濡以沫還是形同陌路,其實都是在這「溝通」二字中。
蘭蘭便很是注意夫妻之間的溝通,她很注重和老公溝通的方式,甚至是語氣都很注意。
蘭蘭說:「有時候明明只是一個小問題,卻因為語氣不對而帶動了對方的情緒,讓小問題變成大爭吵,實在是得不償失。」
有時候,蘭蘭的老公也會出現像阿敏老公那樣的情況,一句話終結聊天,但是蘭蘭並不是消極地保持沉默,而會在冷靜片刻後提出這個問題,引起老公的重視。
蘭蘭也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無法冷靜溝通的時候,她便和老公提前約定好應對的辦法,避免兩個人正面衝突。
我們作為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維方式,必然也不會在每次溝通中都給予我們理想中的回應。
但我們應該多一些寬容和諒解,多花一點心思和努力,不斷改進兩個人之間的相處方式和溝通模式,要相信,我們結婚的初衷,都是為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所以,當你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兩個人的關係時,對方也會對你拋灑出更多的愛與感激,兩個人的關係也會更加親密。
如果你有任何情感問題,可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李玉玲老師會免費幫助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