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眨眼,我真怕你錯過這「國產懸疑最佳」

2022-08-19     電影派

原標題:別眨眼,我真怕你錯過這「國產懸疑最佳」

雖然現在才八月,但今年派爺心裡的劇王已基本鎖定。

為什麼?我們先來看一場戲——

文藝匯演現場。

穿著民族服裝、畫著清秀妝容的少女翩翩起舞。

一揮手、一仰頭。

她像嬌美的花朵,於萬眾矚目的舞台中央盛放,盡情展現自己的美好。

台下的觀眾無不為她心動。

少女的臉龐蕩漾出笑意,舉手投足間盡顯蓬勃的生命力。

當她站在最耀眼的光亮中,突兀而冰冷的念白響起:

「死亡時間,為屍體被發現的72小時前......」

「右肩鎖骨的穿透傷,由鉤狀利器造成」

「胸口上方的傷口由刀片割劃所致」

「陰部發現新鮮損傷,懷疑遭遇性侵」

窄仄的會議室里,女警正念著一份屍檢報告。

穿透傷、割劃傷、擦劃傷、性侵......

隨便一個都能讓人痛不欲生的傷害,盡數發生在她的身上

體內發現農藥,口鼻和氣管中有毛狀纖維。

中毒、或被捂住口鼻窒息而死,都有可能。

鏡頭從下往上,一寸寸掃過雪地里遍體鱗傷的女屍。

就像有人也曾這樣肆無忌憚地看過她赤裸的身體。

隨後推進,再推進。

急促的變動好像應照著某種焦灼的心情,因為此刻的你恍然發現——

這具被雪掩埋的屍體,正是舞台上明眸皓齒的少女。

舞台上的美麗少女,頃刻變成雪地里的無名女屍。

生與死之間的距離,近在咫尺,咫尺天涯。

明艷與冰冷的慘烈對決,一個鏡頭就讓人不禁追問:她是誰?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帶好你的疑問。

來吧,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年最好的懸疑劇——

《膽小鬼》

一連九集,派爺最大的感受是——「這劇後勁太!大!了!」

看完的很長一段時間,派爺都會想起東北凜冽的風、飄搖的雪、還有陽光下一群少年人的笑容......

觀感上,就像剛剛終結的9.8分美劇《風騷律師》。

國產懸疑何以給人歐美劇的觀劇體驗?

看開場。

大雪天,火車橋下。

幾個男人將計程車司機拖進後備箱。

對方好像還有一口氣?當即捂死。

讓徒勞的掙扎,無聲的呼救都消散在轟鳴的火車聲中。

由遠及近的麵包車被出租截停。

還是那伙人,下車、走近、開槍。

短短几秒,收割三條人命。

回過頭,對著已經舉起手來的人,砰,又是一槍。

不到三分鐘,五條人命。

乾脆利落,極簡、極冷。

一句台詞沒有,卻好像說了很多。

它足以媲美歐美劇的高級感正在於此——用鏡頭說話

這也是《膽小鬼》區別於同類國產劇的重要一環。

比如前文優美起舞的少女和橫屍雪地的女屍,這種強烈的心理震撼,不需要多說一句廢話。

觸目驚心的畫面,配上的是在一片叫好聲、掌聲中,鏡頭切回到舞台上黃姝(王玉雯 飾)的臉上。

為她喝彩的人、呼喊她名字的人,好像在一瞬間成了為她的死而慶祝的劊子手。

極其諷刺,也直接點出了黃姝的死並不簡單。

塑造人物,美劇最喜歡用的一種高級手法叫低角度攝影

《風騷律師》里就多次使用了這種拍攝方式。

對殺人不眨眼的墨西哥雙胞胎兄弟。

每次拍他們都會用這種低角度來表現人物的狠辣。

大毒梟埃拉迪奧跟炸雞叔對質。

也用這種攝影角度製造壓迫感,強調這個人物給炸雞叔帶來的心理威懾。

而《膽小鬼》中是人物扭曲變形的心理裝填。

這種視角下有一點人形的畸變,立刻把鮮活的老師形象帶了出來。

范老師背後「意誠、心正」的標語,剛好是跟人物的錯位

用偉光正的標語反襯一個正在暗諷學生不要早戀的老師。

是對後期范老師在老局長面前上演「川劇變臉」的鋪墊。

這位范老師看人下菜碟的性格,早早就有暗示。

精心打磨的鏡頭是第一步。

與視覺緊密結合的聲音、音效,同樣重要。

劇中十年後的秦理(歐豪 飾)失聰後,有兩次把助聽器摘掉的舉動。

第一次是在喧鬧的菜市場。熱鬧卻無聲的場景,讓觀眾即刻帶入秦理的視角。

呼嘯的寒風,叫賣聲不斷的菜市場仿佛按下了暫停鍵。

巨大的割裂感帶孤寂和空洞,讓觀眾能體會到他是被世界拋棄的人。

第二次在空曠的雪地里。

秦理摘下助聽器後,不止停下了的聲音。

此時鏡頭瞬間拉遠,讓秦理成為畫面中最渺小的一點,壓抑、無聲的環境仿佛將他吞沒。

表現荒蕪的不止是這片雪地,更是秦理寂滅的內心。

還有劇中頻繁使用的同名曲《膽小鬼》,這首歌是調動情緒的關鍵步驟

它第一次出現,是秦理和王頔(侯雯元 飾)騎著單車走在回家路上。

播放前,是陽光下的兩個孩子,播放後,來到十年後秦理工作的修車廠。

同一首歌貫穿兩個不同的時空,用復調蒙太奇。

十年後的陰鬱畫面,配上十年前兩個少年的歡聲笑語。

反差之大令人有毛骨悚然的感受。

同一表現手法還曾出現在《怪奇物語》中。

在一首歌里將片段式的人物閃回與主角突破困境的渴望層層交織。

不止是表現人物轉變,更是要達到調動觀眾情緒的目的。

曾經,秦理、王頔、黃姝、馮雪嬌是最好的朋友。

當他們在餐廳里唱起這首歌, 他們會滿臉陽光,他們會手舞足蹈。

他們唱:「每一個小細節,如此的對味」

十年後,他們依舊會唱《膽小鬼》

只是再沒有了當初的熱烈,再也湊不齊當初的四個人。

只有王頔和馮雪嬌(周依然 飾)在KTV點了這首歌,他們的臉上似悲傷、似麻木。

她唱的是:「討厭自己像刺蝟,小心地防備」

用一首歌串聯起所有人物場景。

在大多數敘事性強的電影里都有類似的表達。

見證主人公由青春美好到衰敗的過程,就是與他們共情的過程。

《膽小鬼》改編自鄭執原著長篇小說《生吞》。

看過原著的人該知道改編難度有多大。

跨度十年、三線切換的謎案故事,整部劇能夠保留原著的時間線,本身就是個有魄力的決定。

為了理清時間線,劇中用了多種切換方式。

比如光影的變化。

2000年,年少的秦理和朋友們路過藝校,黃姝說這是她從小長大的地方。

隨著幾個少年騎車遠去,鏡頭拉高,緩緩掃過藝校大門進入院內,色調從暖到冷

鏡頭進入藝校的瞬間把觀眾從2000年拉到2001年。

場景逐漸從暖系的黃色變成冰冷的藍調,說明已經從溫暖的過去回到案發當年。

進入校門,就是推開了時空的大門。

無形的時間線用一扇門的巧思,就落在了我們眼前。

比如,劇中人的台詞。

2011年發生的命案與之前相似,於是在警察的對話間完成時空轉變:

「哪一年?」

「2001年,十年前。」

刻意在台詞中點出十年的跨度,即使話音剛落就切到十年前,也不會給人突兀之感。

除了這些,想在不同時空跳躍,最難的要屬情緒切換。

比如十年後的王頔走在熟悉的菜市場。

一回頭,就是十年前。

冷色調場景下的王頔回頭,望見一片暖色中的秦理,時間跨度從色調上已經發生轉變。

曾經秦理和王頔兩個人猴精一樣幫店主推車,推完再順幾個蘋果走。

那些打打鬧鬧的日子,當時只道是尋常。

沒有任何預兆,靠人物情緒帶動時空轉換,也是歐美劇里常見的拍攝手法。

比如《風騷律師》的最後一集。

主角索爾古德曼在過去的時間線上問每個關鍵人物。

同樣使用場景的色調變化預示時空轉換,黑白代表現在時間,彩色代表過去時間。

索爾發現前妻的坦白讓自己失去了籌碼。

這時鏡頭從失落的他,直接切到過去時間裡躺在床上思考的他。

時間線完全割裂卻又順理成章,因為這是主角目前情緒的一種延續。

這種利用順接手段,把不同時空的人物通過相似性組接在一起的平行時空剪輯。

不僅是對創作者的要求極高,演員表演還是場景切換都必須嚴絲合縫。

對觀眾來說也是一樣,低個頭的功夫時間線就變了,理解門檻可不就上來了。

但派爺不得不說的是,這種表現手法恰恰是創作者誠意的體現。

轉場手法千千萬,最後選了更有挑戰性的一種。

這是對自己實力的自信,也是對觀眾的信任。

難但有效的手法,一旦成功會讓人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每一個鏡頭、每一次轉換的深意都值得反覆咂摸。

這是派爺說它後勁強的原因之一,卻不是全部。

《膽小鬼》的餘味悠長,更藏在大量細思極恐的細節里。

這些細節不在角色口中,不在宣發行列,但它就在那裡,等你看見。

看海報。

最早發布的海報,五個人的合影,只有黃姝以「特殊方式」出鏡。

她嵌在眾人背後的畫中,是被淹沒在過去的人。

她的命運,早在這個時候就已經有所暗示。

看道具。

開場時的雕像,兩男兩女,兩個女生分別對應短髮的馮雪嬌和喜歡扎馬尾辮的黃姝

1999年雕像完好無損,四個人的感情正是最好的時候。

2011年再次特寫,雕像破敗不堪、雜草叢生,扎馬尾辮的雕像已經倒塌

這裡坍塌的何止是雕像,還有四個人再也回不去的友誼。

看呼應。

學生時代的黃姝隨口開了句玩笑說:「我是機器貓。」

十年後,秦理還會對著哆啦A夢的蛋糕出神。

此時的他陰鬱、失聰、從不開口說話,但他沒有忘記過黃姝。

看情義。

十年後的王頔來到曾經的秘密基地,從灰燼中扒拉出一個燒壞的籃球。

沒有一句台詞,沒有穿插回憶。

但你就是知道,同一個籃球,同一個地點。

在秦理失去父親被人排擠痛罵「殺人犯兒子」的時候。

是王頔借著打籃球的名義對秦理說:「頂住,你要頂住,哥們永遠陪著你。」

十年前埋下的「暗語」與十年後一一對應。

處處看似閒筆,其實暗藏玄機,這是創作者與觀眾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

而這些「秘密」,正是《膽小鬼》對改變國產劇受眾二倍速觀劇的大膽嘗試。

他們已然做出了一個質量上乘的劇集應該有的信息量,在每一集都埋好了寶藏。

這些寶藏亟待挖掘,值得我們二刷、三刷反覆檢驗。

暗語藏得越深,挖出來就越能獲得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技巧上的嫻熟,編排上的用心,都服務於故事。

《膽小鬼》的故事複雜嗎?不複雜。

2011年,一位少女的屍體被剝光衣服丟進爛尾樓,死狀跟十年前的黃姝一模一樣。

是有人模仿作案?還是十年前的真兇另有其人?

如果它是單純的破案懸疑劇。

那麼抓捕兇手,尋找真相就是故事的全部。

但《膽小鬼》的與眾不同在於,它的核心看點不是案件,而是人物本身

兩起跨時空的命案都只是線索。

由它們串聯起四個少年的過往才是重中之重。

少年人真摯的感情、每個人深埋的秘密、跨越十年的往事......

越是美好,破碎的時候越能迸發出撼動人心的力量。

這一切遠比單純的破案環節更加動人。

精雕細琢的鏡頭語言,豐富而詳實的細節,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這一刻。

是《膽小鬼》讓派爺真正看見:

這個時代依舊有人願意費時費力只為講好一個故事。

他們做了,也做成了。

把一部國產懸疑做出了不遜歐美劇的質感。

當你一步一步走近,看懂每個鏡頭下的暗語,見證每個角色的掙扎,於層層迷霧中窺見人心。

那麼你也就不難看出:《膽小鬼》作為今年的最佳國產懸疑,實至名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9c825d3fb2819de44ee3186bfeebc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