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胃健康 | 吃飯腹痛以為只是胃病,沒想到膽囊發炎還壞疽了

2023-08-18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保胃健康 | 吃飯腹痛以為只是胃病,沒想到膽囊發炎還壞疽了

吃飯腹痛,往往容易讓人想到胃病。前幾天,龔先生跟朋友吃飯,吃到一半突然腹痛,以為是胃病,就自己吃了胃藥,但是一直沒有緩解。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得了急性膽囊炎,緊急入院治療,沒想到上腹疼痛劇烈,急性膽囊炎並發膽囊壞疽,急轉外科手術治療。

膽囊炎和胃炎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但是不少人會將兩種疾病混淆,有些膽囊炎的患者甚至以為自己得的就是胃炎,龔先生便是如此,犯病的時候還自行用藥,這樣不僅延誤了治療,還有可能會導致其他的併發症,最終小病變成大病。

1

什麼是膽囊炎?

膽囊炎是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的統稱,是指由膽囊結石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膽囊發生的急、慢性炎症。

膽囊的主要作用就是儲存和濃縮由肝臟排出的膽汁,在進食過程中刺激膽囊排出膽汁幫助小腸消化食物。如果膽汁成分發生變化,或者排出不暢,膽囊就容易發生炎症。

2

膽囊炎有何表現?

膽囊炎的症狀主要包括腹部疼痛、噁心、嘔吐、發熱、黃疸等。其中,腹部疼痛是最為明顯的症狀,跟胃炎非常相似,常被誤診,那這兩種病該如何鑑別呢?

發病的部位不同

膽囊炎和胃都是在上腹部,位置是比較接近的,都屬於消化系統,所以不管是膽囊炎還是胃炎,疼痛都在上腹部,因此兩種疾病容易混淆。但是膽囊是在右上腹,緊貼於右側的肋骨下緣,胃則是在中上腹偏左的位置。

臨床症狀不同

慢性膽囊炎會有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不適感,伴有噁心、上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特徵,急性發作時疼痛會加重,並會放著至右肩胛區,甚至惡寒發熱,多是吃了高脂肪和油膩食物之後,症狀會明顯加重。慢性胃炎引起的上腹脹、痛多與進餐有關,多伴有噯氣、反酸、燒心等不適,即使是急性發作也很少會有發熱。

診斷方法不同

膽囊炎可通過B超、CT檢查,發現有膽囊結石、膽囊壁增厚、膽囊縮小和變形的特徵。膽囊造影能發現膽結石、膽囊縮小或萎縮,膽囊收縮功能差或膽囊顯影比較淡薄。慢性胃炎可通過胃鏡檢查和胃黏膜活檢來診斷。

3

好好的膽囊怎麼就發炎了呢?

不吃早餐

成年人每天需要規律排出800~1200ml膽汁,如果這些膽汁在膽囊中淤積會刺激膽囊壁,對膽囊壁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如果長期膽汁淤積,膽汁在膽囊內濃縮會形成膽囊結石,膽囊結石在膽囊收縮的過程中也會對膽囊壁造成損傷,這種長期的損傷,便形成了慢性膽囊炎症。

膽汁的分泌也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如果長期不吃早飯或者不按時進食,則會引起膽囊中膽汁的淤積,膽囊內膽汁排泄不暢,長期如此膽汁內的膽固醇及膽色素會發生沉積,形成結石。

高脂飲食

長期高脂、高膽固醇飲食也會增加膽囊負擔,造成膽汁中膽固醇濃度升高,超過膽囊排出膽固醇能力,就會在膽囊中鬱積,久而久之會形成膽固醇結石。

小小的膽固醇結石,因為症狀不明顯而往往被大家所忽視,一旦暴飲暴食,飲食油膩,脂肪就會刺激膽囊強烈收縮,向身體發出信號,迅速調集膽汁以消化脂肪,不料膽汁被結石阻截,淤積不暢,膽囊內壓增高、黏膜受損,於是膽囊炎發作。

中年婦女易遭殃

為什麼膽囊炎更「青睞」中年女性?因為步入中年,女性一般都要面臨一個問題:更年期。更年期綜合徵會使女性的生理功能發生改變,內分泌都會受到影響。內分泌各項功能的變化,都會影響膽囊收縮以及膽汁的排泄。

此外,肥胖、長期口服避孕藥等藥物,部分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肝硬化、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胃切除術後、長期腸外營養、家族遺傳等也是導致膽囊炎的高危因素。

3

得了膽囊炎該怎麼辦?

膽囊炎急性發作,甚至導致細菌感染,最壞的結果還可能並發膽囊壞疽或穿孔。所以對於急性膽囊炎或者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的患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使用藥物解痙止痛,緩解腹痛症狀,同時應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嚴重者還需要手術治療。

中醫中藥在膽囊炎治療方面有悠久歷史及滿意的療效,急性膽囊炎可歸於「脅痛」範疇,慢性膽囊炎歸屬於「膽脹」範疇。膽囊炎病位在膽腑,與肝、脾功能失調相關,基本病機是膽失通降,不通則痛;膽絡失養,不榮則痛。

情志不遂、飲食失節、感受外邪、蟲石阻滯,均致肝膽疏泄失職,腑氣不通,發病多為實證。久病體虛,勞欲過度,使得陰血虧虛,膽絡失養,脈絡拘急,膽失通降,發為虛證。屬實的病理因素有「濕、熱、毒、滯」;屬虛的病理因素主要是脾虛。

臨床實踐發現急性膽囊炎的患者多為濕熱阻滯,治療上以清熱利濕、行氣利膽為主;而慢性膽囊炎患者多為虛實夾雜,既有脾氣虛弱,又有痰濕氣滯,治療上以健脾理氣為主,兼以化痰祛濕。

推薦藥膳1——金錢草雞骨草煲豬橫脷

材料:廣金錢草15克,雞骨草15克,豬橫脷1條,生薑3片。(1人份)

做法:廣金錢草、雞骨草沖洗乾淨;豬橫脷洗凈、用刀尖挑去白脂,切塊後飛水備用。所有材料共入瓦煲內,加入清水,熬1小時左右,加鹽調味。

功效:清熱祛濕利膽。

適合人群:濕熱阻滯的急性膽囊炎患者,常見右上腹持續灼痛或絞痛、脘腹脹滿、口乾口苦、小便短黃、大便不爽或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推薦藥膳2——黨參薏苡仁雞內金粥

材料:黨參10克,薏苡仁15克,雞內金5克,大米50克。(1人份)

做法:黨參、薏苡仁、大米洗凈,雞內金磨粉,黨參、薏苡仁、大米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熬50分鐘後,加入雞內金粉再煮1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化石。

適合人群:脾虛濕困的慢性膽囊炎患者,常見右脅隱痛、胃脘脹悶、納食減少、體倦乏力、大便溏爛,舌質淡白,苔白膩,脈弱。

保胃健康 |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無甜不歡」的人怎麼戒掉這個「甜癮」?

保胃健康 | 起伏吃只雞,一年身體好

保胃健康 | 小暑「桑拿天」,用荷葉煲湯消暑祛濕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學術帶頭人黃穗平教授

黃穗平

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現任廣東省中醫院脾胃學科學術帶頭人,兼任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西結合學科(消化系統疾病方向)學術帶頭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民族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會長、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中西醫整合脾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專科專病合作發展平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嶺南(華南)中西醫結合診治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病學術聯盟主席、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嶺南梁氏流派經驗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全國名老中醫余紹源教授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廣東省中醫院中醫藥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團隊負責人,專攻中醫優勢病種慢性胃炎、胃癌前病變及胃早癌。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內鏡診治技術,培養碩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廣東省科技廳等各級科研課題20多項。曾獲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獎、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和著作獎。主編著作7本,副主編著作8本,發表醫學論文180多篇。獲得「首屆嶺南名醫」「首屆羊城好醫生」「2017胡潤-平安中國好醫生」稱號。

廣東省中醫院出診時間:

周二上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特需門診)

周五上午 (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特需門診)

供稿:黃穗平廣東省名中醫傳承工作室

廣東省中醫院梁氏流派傳承工作室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9c064f498ae00f466b00474602e1b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