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崔智明
近日,蘋果造車再曝新消息,蘋果的iCar極有可能會配備頂級自動駕駛技術(即汽車不配置方向盤和剎車踏板)。
7月12日,The Information的一篇報告詳細闡述了蘋果在打造自動駕駛電動車方面的努力。據了解,蘋果汽車將有四個面對面的座位,並且沒有方向盤和剎車踏板,乘客可在寬敞的車內空間裡互相交談,甚至平躺睡覺,同時它還有一個類似於大眾甲殼蟲車頂的弧形車頂;蘋果的目標是獲得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豁免,將無方向盤和剎車踏板的汽車投放到公共道路上。
針對蘋果造車直接上「自動駕駛頂配」,有網友評論稱,「這是把命留給自動駕駛。」「這不是概念車的節奏嘛,沒有方向盤和剎車,好像少了駕馭感。」「我還是不太相信。」也有網友表示「有點點期待」,「沒有方向盤,太牛了吧,有點腦洞大開呀。」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1
或直接採用L5級自動駕駛
法規層面「已亮綠燈」
根據報告所描述的內容,蘋果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發方向應該是直接採用最高階的L5級自動駕駛,即完全自動駕駛。但是,蘋果造車目前仍處於高度保密階段,其官方几乎不回應任何造車消息。蘋果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發和小米一樣,均為「水下項目」(意指研發項目長期對外保密,好像沉於水面之下,外界不得而知)。
眼下,L5級自動駕駛在中美法規中均已得到認可。今年3月,NHTSA發布新規稱,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可不帶方向盤、剎車踏板。將於今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明確,完全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可以不具有人工駕駛模式和相應裝置,可以不配備駕駛人。
在此背景下,相關企業都在加碼自動駕駛布局。特斯拉CEO馬斯克在今年4月的財報會上表示,希望特斯拉到2024年實現新款車型——Robotaxi(自動駕駛計程車)的量產,該款車型將不會安裝方向盤或踏板。
不過,一位接近特斯拉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家對馬斯克的『大嘴』已經習慣了,特斯拉並未對2024年的量產有過官方確認,因此2024年特斯拉或許很難會兌現馬斯克的承諾。」
某頭部出行平台的相關負責人曾告訴記者,其所在公司也一直在造車和自動駕駛方面努力,並且自動駕駛技術已經研發到一定高度,測試車輛可在相應的場景內完成L3級、L4級的自動駕駛。但這兩項研發業務也處於水下孵化狀態,相關團隊人員即便在公司內部也有隔離保護。所以,像蘋果造車這類項目只有研發成功後,才會公之於眾。
2
測試里程或成蘋果「攔路虎」
據悉,目前,自動駕駛車用傳感器的技術路線主要分為主流的雷射雷達路線和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視覺感知路線。一位不願具名的自動駕駛行業專家表示,從以往披露的資料來看,蘋果應該採用的是雷射雷達路線,並且是自研雷射雷達。
蘋果的雷射雷達技術已在iPhone和iPad上有所應用,iPhone通過雷射雷達掃描儀能夠實現更快的對焦速度以及更精準的3D建模。
在自動駕駛所需的智能算法方面,上述不願具名的自動駕駛行業專家認為,其本質上就是AI晶片帶來的神經網絡學習,蘋果已經有了自研的M1、M2晶片,其晶片技術可以應用在自動駕駛汽車上,但需要進行車規級的優化調整。
不僅如此,蘋果最近幾年在自動駕駛行業內四處挖人,尤其是從矽谷挖走了很多人才。甚至因為蘋果對特斯拉的「挖牆腳」行為,馬斯克曾多次「炮轟」蘋果,稱「蘋果招聘的人都是被特斯拉解僱的。」「如果員工在特斯拉混不下去,就可以去蘋果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各家公司在自動駕駛上的燒錢規模無法預估,尤其是燒在人才成本和測試費用上的錢無法衡量。而燒錢對於『不差錢』的蘋果公司來說應該不是問題。」上述不願具名的自動駕駛行業專家說。
不過,蘋果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上也並非全無挑戰。美國加州交通管理局(DMV)每年都會發布加州的自動駕駛數據,在測試總里程方面,Waymo、Cruise、小馬智行等頭部玩家名列前茅,蘋果的排名則相對靠後。
而在中國市場,截至今年6月,文遠知行的公開道路自動駕駛里程已積累超過1100萬公里,全無人駕駛里程已累積超過280萬公里;小馬智行去年開始在廣州進行全無人化測試,用接近1年的時間積累了近20萬公里的全無人自動駕駛研發里程。
記者了解到,各公司不斷積累測試里程,主要是為了應對不可知的「長尾問題」。自動駕駛汽車在完成數百萬公里的道路測試後,才可能遇到極為罕見的稀缺場景,而解決稀缺場景帶來的長尾問題能幫助智能算法積累到關鍵經驗。
「自動駕駛技術應該採用循序漸進的螺旋式發展,很難一口吃成胖子。」上述不願具名的自動駕駛行業專家告訴記者,這就是自動駕駛行業內的「991」原則,即自動駕駛汽車在走完99%的測試里程後,剩下1%的里程可能需要99%的精力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