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給寶寶「穿不穿襪子」,對發育影響到底大不大?後悔現在才知道

2023-09-10   全能辣媽plus

原標題:從小給寶寶「穿不穿襪子」,對發育影響到底大不大?後悔現在才知道

作者 |探長(共1495字,閱讀約4分鐘)

秋天的寒在慢慢的靠近,每到降溫的季節交替之時,家長們總是會格外注意孩子的保暖工作。

像是寶寶的衣服用不用多穿一層、腳上用不用穿上襪子等等這樣的細節,往往也會讓家長們糾結好一陣。

而在帶娃的過程中,老一輩和年輕人對於是否要給孩子穿襪子這個問題,也能討論很久。

老人們往往認為,寶寶不穿襪子在地板上走路會受涼感冒生病的;

而年輕人秉著科學的育兒理念,認為孩子光腳走路是他們的天性,他們只要不疼、開心就好了。

那麼,寶寶穿襪子與否,對身體發育影響大嗎?會不會受寒呢?

由於寶寶的末梢發育並不完善,所以很容易出現手涼腳涼的情況,但這並不代表寶寶就很冷。

如果擔心寶寶冷,那麼家長可以摸摸寶寶的後脖、前胸後背這些部位來判斷,如果這些部位是熱乎的,那麼寶寶就不會冷。

而到底要不要給寶寶穿襪子呢?這也取決於寶寶的意願和所處的環境溫度。

如果寶寶不喜歡穿襪子,總是蹬掉,那麼大可不必強迫寶寶。

如果屋裡的溫度不低,那麼也不需要給寶寶穿襪子,反之亦然。

而且,不穿襪子對寶寶的發育還會有一定的幫助:

足部肌肉的發展:

不穿襪子可以給寶寶的足部提供更多的自由度和活動空間,促進足部肌肉的發展。

寶寶在裸足行走和玩耍的過程中,腳趾肌肉會得到鍛鍊,有助於足部肌肉力量的增加和發育。

平衡和協調感的培養:

裸足行走可以幫助寶寶培養平衡感和協調能力。

腳部的感覺反饋對於身體的平衡和協調起著重要的作用,不穿襪子可以讓寶寶充分感受到地面的質地、溫度和壓力,有助於發展這些方面的能力。

腳部神經和感覺發展:

寶寶的足部是充滿神經末梢的敏感區域,裸足行走可以促進足底的感覺發育。

當寶寶的足底觸碰地面時,會通過神經末梢將感覺信息傳遞至大腦,這對於感知和理解環境起著關鍵的作用。

自主學習和探索:

不穿襪子可以讓寶寶更直接地與環境接觸,通過觸摸和感受不同的表面質地和溫度,寶寶可以主動學習和探索。

這種自主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對於寶寶的認知和智力發展非常的重要。

然而,家長需注意以下幾點:

-確保室內環境安全,避免寶寶腳部受到尖銳物體的刺傷或遭受過冷過熱的傷害。

-在戶外活動時,要注意保護寶寶的足部不受到刺激物或硬物的傷害。

-如有特殊情況,如天氣寒冷、地面不潔凈或腳部有疾病等,應適當穿襪子保護寶寶的足部。

-在空調屋睡覺的時候,要給寶寶穿上襪子,避免冷氣對著腳底板吹讓寶寶受寒。

不穿襪子對於寶寶的身體發育雖有一定的幫助,但家長需要根據環境和情況的不同,謹慎考慮是否穿襪子,確保寶寶的足部得到適當的關注和保護。

媽媽在給寶寶穿襪子的時候,需要注意這些事項:

材質:

確保襪子的材質柔軟、透氣且與寶寶的腳尺寸相符合。

避免選擇過緊或過松的襪子,以免阻礙寶寶腳部的正常發育和活動。

注意季節和溫度:

在夏季或溫度較高的天氣中,可以適度減少襪子的使用,以防止過度保暖和出汗過多。

但在冬季或較寒冷的環境下,穿襪子可以減輕寶寶受冷的不適感。

允許足部的活動和發育:

寶寶的足部需要適當的自由度和活動空間,這對腳部肌肉力量和發育很重要。

因此,在室內或寶寶踢腿活動時,可以適當讓寶寶光腳玩耍,促進腳趾肌肉的鍛鍊。

注意襪子的清洗和更換:

襪子需要經常地清洗和更換,以保持清潔和衛生。

腳部皮膚容易積聚污垢和細菌,所以要確保襪子的乾淨度和舒適度,防止細菌感染。

辣媽語錄:

寶寶穿襪子可以提供保護和舒適感,特別是在冷天和外界環境不適時,對寶寶是有利地。

然而,在合適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當的給寶寶裸足活動,提升足部的肌肉力量和發育。

家長應根據季節、溫度和孩子個體差異來做出決策,確保寶寶的足部得到適當的照顧和發育。

家長們,你有經常給寶寶穿襪子的習慣嗎?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