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苗怎麼不長匍匐莖了?怎樣讓母苗多出匍匐莖?

2022-05-06     勒夫水溶肥

原標題:草莓苗怎麼不長匍匐莖了?怎樣讓母苗多出匍匐莖?

草莓生產苗主要是靠匍匐莖繁殖,一畝育苗地少得可以育出2-3畝的生產苗,多則可以育出3-4畝的生產苗。可是最近有些莓友反映3月底4月初定植的母苗,就是不抽生匍匐莖或是抽生的少,這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要找到不抽生匍匐莖或是抽生的少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品種的原因,草莓的品種不同抽生匍匐莖的能力也不相同,如四季草莓和光敏感品種抽生匍匐莖的能力較弱,匍匐莖的數量很少。這也是因為他們能在較長的日照及較高的溫度下也能維持生殖生長開花結果的原因。

不同品種抽生匍匐莖的時間也不相同,如早熟品種在5月初就開始抽生匍匐莖了,而中晚熟品種在5月底才開始抽生有的甚至到6月初才開始抽匍匐莖。

2、溫度和日照的原因。匍匐莖是草莓的營養繁殖器官。只有在較高溫的度和長日照下,才能形成大量匍匐莖。因此溫度和日照長度也決定了母苗能不能早抽生匍匐莖。

當氣溫低於10°c時,即使有長日照的條件,也不能抽生匍匐莖。只有溫度達到14°C以上,每天日照超過12小時,才能促使匍匐莖的萌發。另外母苗要有一定的低溫積累,即通過自然休眠,否則匍匐莖抽生得晚而少,有些甚至不抽生匍匐莖。

3、另外肥水條件及母苗的栽植水平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基肥不足,缺水、缺少氮肥,也會直接影響母苗抽生匍匐莖的能力。特別是氮肥它主要作用就是促進植物的營養生長。氮肥不足會讓苗子生長緩慢,葉色變淡,植株瘦小。如果母苗營養不良那哪還有精力在繁殖小苗呢。

知道以上幾個關鍵的影響素,那接下來,怎樣促發匍匐莖,就好對症下藥了。

1、為母苗生長提供適宜的溫度。撇開品種的影響,那麼首先就是要為母苗創造一個適宜的溫度和日照條件,據研究20-25℃這樣一個溫度區間母苗匍匐莖抽生量最多。因此溫度上儘量保持在這樣一個區間。目前這個時期各地的溫度包括日照長度都可以滿足匍匐莖發生的需要。如果南方地區溫度可能過高,那麼要及時採取適當降溫措施。北方地區常發生倒春寒,在降溫前採取相應的保溫措施。

2、施足底肥,底肥選擇持效期長、後勁足的底肥(例如廄肥、豆粕含有機質較多,肥效持久),匍匐莖開始出現前,結合澆水及時鬆土和追肥,做到前促。

這時如果你的母苗弱小,那要注意適量補充速效性氮肥和養根類肥料,因為氮肥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植物的營養生長。氮肥不足會讓苗子生長緩慢,葉色變淡,植株瘦小。

為防苗期植株缺鈣,造成子苗梢焦質量下降,從匍匐莖抽生的最旺季5月開始,每個月葉面噴施2-3次鈣鎂硼肥,可有效增加壯苗數量。

3、平時小水勤澆,保持育苗地土壤濕潤,匍匐莖發生量與土壤水分關係密切。如果土壤乾旱植株長時間處在缺水狀態下,那麼匍匐莖的發生量也會顯著減少。同時也不利於子苗的根系下扎。

過於乾旱

4、母苗要經過低溫自然休眠,因為匍匐莖的抽生能力與種苗所經過的低溫時數有關。若種苗沒有滿足5℃以下低溫積累,即未通過自然休眠,則匍匐莖抽生得晚而少;若種苗已通過自然休眠,則匍匐莖抽生得早而多。因此一定要選越冬苗,不選棚內老苗作為母苗。

棚內老苗

5、及時摘除花枝及無效的小苗,想讓母苗多生匍匐莖,應儘早摘掉花序,讓生殖生長的營養轉到營養生長。儘早掐掉無效的小苗,徒長苗、病苗。無效的小苗一般葉柄細長,根系不發達,基本沒辦法用於生產,所以要儘早掐掉,集中有限的養分供應給母株及健壯的子苗。

及時摘除無效的小苗

6、合理使用生長調節劑。生長調節劑與匍匐莖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赤黴素對一些匍匐莖發生少、繁殖率低的草莓品種有促進匍匐莖抽生的作用,赤黴素處理的濃度一般為50~70ppm。草莓不同品種對赤黴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最好是經小面積試驗後才大面積施用。

分布均勻

最後匍匐莖抽生後要及時做好引莖、壓蔓工作。適當引導擺放匍匐莖,使匍匐莖子株苗之間儘可能分布均勻,保證有合適的空間,並使子苗在吸收水分和利用光能上不致相互妨礙。可用育苗卡或土壤在子苗的彎鉤處固定住,讓匍匐莖長根的地方與土壤接觸,利於生根下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8035986d10f96e843e856f6a2172b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