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受李成儒挑刺,張國立正面剛,老戲骨玩不起?

2019-11-16   扒卦者

《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終於讓兩位戲骨男演員同台競技——最新一期節目中張國立和郭濤上演一段秦王朝的政權之變,將自嫪毐篡位,呂不韋犧牲力保嬴政王位這段歷史戲說片段加以舞台化的處理,位觀眾帶來舞台劇《父·王》。

張國立從藝50年,演技早已經是爐火純青,他扮演的「呂不韋」無論是節奏還是情緒醞釀還是爆發力,都相當精準,展現了戲骨級別的紮實演技。

尤其是最後張國立刻畫「呂不韋」極其複雜的內心,可謂是入木三分。將「呂不韋」為人父但又不得不犧牲自己力保嬴政江山穩固的內心衝擊,在細膩又極具爆發力的表演節奏中,和盤托出。

舞台劇的最後一幕,是張國立十分悲壯卻又釋然的念著史冊中關於「嬴政」賜死「呂不韋」記載。與此同時,扮演使館的文淇,也跟著張國立一同念史冊記載的同樣的台詞內容。

於是出現一幕是,張國立和文淇幾乎是同時念台詞。

但,正是因為這個細節,被李成儒抓住了。所以當別的觀察員或是導演,一水的誇讚張國立後,李成儒偏偏要挑刺,開始針對張國立跟文淇同時念台詞的細節處理,提出意見。

李成儒上來就直接亮出意見,直言張國立在喝完那杯酒之後就要停止表演,而不是繼續去念那段記載的台詞。

李成儒認為,正因為張國立念,文淇也念,導致兩人聲音重疊下,整個戲感被攪亂了。

張國立顯然沒料到李成儒會提到這樣一個細節,所以忙於解釋,原本這些詞都是自己念得,可後來團隊考慮下來,覺得應該由文淇扮演的使館來念,於是就出現同時念的情形。

並且,張國立提到之所以這樣處理,其實是採用了影視劇都會用到的拍攝後期手法——聲音的疊化。

然而,面對張國立的解釋,李成儒還是不滿意,繼續反駁張國立,直言就算是採用了疊化的方法,但是兩人也不應該聲音同步的如此準確。並且隨之李成儒給出意見:張國立念前兩句,從第三句開始再由文淇繼續。

台上的張國立還是不認同,開始反駁李成儒,直言他之所以聽著彆扭,是因為文淇是女孩,換成男聲再跟自己聲音疊化後,便不會出現彆扭的感覺。

然而李成儒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再次反駁張國立,不承認是男女聲音不同的問題,繼續堅持張國立應該從第三句台詞開始就不該念,改由文淇接力。

說到這裡,氣氛已經很緊張,然而面對李成儒三番四次的反駁,張國立最後也沒有妥協,沒等李成儒反駁完,張國立打斷李成儒,回懟一句:那也奇怪!

並且張國立連續回懟了李成儒兩句:那也會很奇怪!張國立始終認為,就算如李成儒說的自己只念前兩句,觀眾也會奇怪,並認為這樣也接不上。

眼見李成儒和張國立爭執不下,導演連忙打圓場,解釋說根據戲中情節,就應該是呂不韋先說,然後再有使館繼續說。其實導演的說法,就是張國立一開始的解釋:聲音的疊化。

面對導演第三方的解釋後,李成儒也不再繼續針對台詞問題,選擇作罷。這段插曲關於專業細節的討論,其實已經沒有太多意義,對於觀眾而言只是看到了張國立演技不錯,所以像台詞這些小事,不會在意的。也只有李成儒會格外針對,跟張國立辯論的面紅耳赤。

李成儒今年算是徹底火了一把,從《演員請就位》中炮轟郭敬明作品,犀利點評演員開始,他帶了一波熱度話題。所以《我就是演員》也看重了李成儒犀利說實話的點評風格,邀請做嘉賓。

而李成儒倒也明白自己的「人設」,所以在《巔峰對決》中充分發揮個人點評特點,從李宇春,到舞台劇的劇本細節,逐一道出自己真實的感想和意見。

但沒想到李成儒今晚會敢直接對張國立的表演說實話!不留情面的指出張國立的問題。要知道張國立可是整季節目中的王牌,老戲骨的他第一期就說自己不需要上這樣的節目來證明自己。

也因為張國立資歷夠老,而且他本人演技也確實爐火純青,所以每每當張國立演完,台下無論是資深導演還是點評嘉賓,一水的猛誇張國立。

本身業務能力過硬,從藝50年的底氣,讓張國立收穫掌聲和專業大導演如李少紅,陸川,許鞍華,張紀中等的崇拜讚美時,雖然表面上張國立很謙虛,但內心卻是很受用的。畢竟,人家卻是有那個資歷和能力在,擔得起這樣的高評價。

所以,享受慣了讚美和好評的張國立,很大程度上會認為李成儒今晚不依不饒的點評反駁是在挑刺,因此最後張國立瞬間打斷李成儒仍在反駁的話,看出張國立內心的不爽和不願意。

可是,不接受李成儒的挑刺,正面剛的張國立是玩得起的表現嗎?誠然老戲骨確實資歷夠深,演技老辣,但細細說來李成儒的點評也不無道理,就算用聲音疊化的手法,但畢竟這是舞台劇不是影視化的處理啊。

面對同行的意見和看法,張國立其實不應該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反駁甚至最後回懟,有時候針鋒相對的講理,不如虛心接受更能獲得觀眾的認同。畢竟如今的觀眾早已不是看熱鬧,也會有思考和辯證能力。

而且今晚李成儒還提到一點,《父·王》這個舞台劇改編所存在的大問題,那就是劇目中將「呂不韋」改編成了「嬴政」的親生父親。但實際上正史不是這樣,《父·王》改編不是問題,最後應該跟觀眾點評才是關鍵。

而李成儒的觀點,得到了李立群的認可,是的,正史和戲說是有區別的。影視化處理雖然可以改編,可以天馬行空,但最終應該有所點破和提示,否則就是誤導觀眾。

所以,不要看李成儒似乎總是愛抬槓,認為他喜歡挑刺,老愛跟別人唱反調。但其實李成儒很多觀點很有道理,並且他專業性的觀點,也代表了其職業態度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