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起名字由來的故事,莆田起名的歷史的演變

2022-08-17     周易與傳統文化

原標題:莆田起名字由來的故事,莆田起名的歷史的演變

莆田起名字由來的故事,莆田起名的歷史的演變

莆田起名的由來和古今的演變,莆田起名大師在哪裡,莆田起名字由來的故事,莆田著名起名大師,謝詠老師姓名學談,莆田起名字由來的故事簡介,莆田最著名的景點都有哪些?莆田取名稱的由來和歷史, 莆田起名大師有哪些?莆田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景點推薦?莆田取名字來歷和文化?相信很多居住「莆田」地區的朋友,或者正準備去「莆田」旅遊玩耍的朋友們,以及「莆田」地區正準備取名字改名字的朋友們都會對當地取名字的歷史來源,風土人情,周易起名大師,以及當地好玩的旅遊景點比較感興趣,下面就由中國姓名學大師,謝詠老師收集資料的關於「莆田」起名稱方面的由來和含義以及著名的旅遊景點簡介,如果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多多了解一下……

莆田歷史底蘊深厚,史稱「興化」,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稱,自唐以來,湧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17名宰相。基礎設施完善,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灣環繞」,湄洲灣為深水良港,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福廈鐵路、永莆鐵路貫穿全境,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投入使用;福廈高速、瀋海複線、莆永高速、湄渝高速形成「兩縱兩橫」格局。同時,莆田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及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1)謝詠老師:莆田起名字的由來和含義

第一種說法:由於莆田這個地方在古代的時候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隨著地殼運動逐漸形成了平原,但是在這片區域蒲草叢生,水患也很頻繁,農田很難耕種,於是人們就把「蒲」字刪去三點水寫成了「莆」,因此莆田的叫法就流傳到現在。

第二種說法:由於「蒲」與「莆」二字在古書籍中是可以通用的,人們為了寫起來更加地簡便,將其改為莆。不過還有其他的解釋,比如黃石在以前被稱為莆田裡,因此人們在慢慢的發展中也習慣把這個地方稱作莆田。

莆田為什麼莆田?全面理性的分析!

1 關於蒲草

據報道,莆田地區民間民謠:「蒲田蒲田,只見蒲草不見田」。反映了莆田人民用勤勞的雙手把長滿蒲草的荒地開闢成為良田。後來經常發生水災,大家認為蒲田的蒲字帶水導致的水災,所以就把三點水去掉,就成了現在的莆田地名。蒲草廣泛生長於今莆田地區特別是沿海地帶。莆田地名與蒲草有關。

2 關於蒲草種類

南方河邊灘涂常見的一種叫菖蒲,一種叫香蒲,還有一種是矮小粗根的石菖蒲。菖蒲是天南星科植物,高度60厘米左右,香蒲則是香蒲科植物,高度1米左右。艾草與菖蒲常常是端午節用品。值得一提的是菖蒲有毒性,在稻田中有殺蟲作用。香蒲在北方分布更廣一些。

3 關於莆田沿海田地由來

有資料稱「莆田」是從方言「浮田」演變而來。「浮」的方言讀Pu和漢語「莆」(Pu)同音,「莆」是「浮」的諧音。從有歷史記載的莆田縣置的幾置幾廢的原因是水淹來推斷,莆田也正是方言「浮沉」的諧音,水淹為「沉」,水退為「浮」。當地民間還傳說「沉七洲(州),浮莆田」,意思是在地殼運動變遷中,莆田的南北洋平原從海里被抬升到了地面,「浮」起來了。

其實,歷史上的浮田從東晉時就有記載。東晉郭璞的《江賦》中,有「標之以翠翳,泛之以浮菰,播匪藝之芒種,挺自然之嘉蔬」的文句,其中的「泛之以浮菰」,可能指的就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葑田,即浮田。兩宋之際江浙與廣東浮田記錄均可查到。只不過此浮田是用植物將泥土水上漂浮種植,與莆田的傳說不一致。但注意,莆田自西晉永嘉之亂後,中原大量人口入住,形成早期閩人主體。不能否認莆田有水上浮田一說。

圩田亦稱「圍田」。春秋時,吳國在固城湖畔築圩,越國在淀泖湖濱圍田。圩田是在淺水沼澤地帶或河湖淤灘上圍堤築壩,把田圍在中間,把水擋在堤外;圍內開溝渠,設涵閘,有排有灌。莆田地區歷史時期不排除圩地造田。北方大量移民為了發展農業向海要地,在泥質灘灘涂圍堰成圩是存在的。河水在入海口攜帶大量泥沙以及沿河口島嶼的開發加速圩田發展。在此基礎上圩田發展為連片陸地。沉七洲,有可能是七個或多個島嶼開發,使山土向圩田發展,浮莆田,指生長蒲草圍結的圩田大量出現。

莆田的地勢從西北向東南由高到低傾斜,河流大多隨地勢而行,由境內出海,主要河流有木蘭溪、延壽溪、萩蘆溪,其中木蘭溪最長。莆田早期開發就是沿著河流入海口兩岸和周邊島嶼展開的。

如清末陳池養憑藉自己多年的水利經驗,從莆田的地理情況出發,認為「莆田介福泉之間,西北依山,厥田環山傍溪;東南距海,厥田背山塍海。其中延壽、木蘭二溪,與海潮相出入,鹽淡不分,沙泥膠成平壤,短長相復將四十里,惟蒲生之,謂之蒲田。後乃去水為莆焉」。此述可以看到河口沖積而成灘涂,後發展為圩田。

福建省莆田地名與早期圍海造田有關,從圖片可以看到莆田造田示意圖。由於有利於水稻生長的蒲草廣泛存在,故稱蒲田,後為治水患,改名莆田!

(2)謝詠老師:莆田寶寶如何取名改名

了解了【莆田】的取名歷史和淵源之後,那麼出生於【莆田】的寶寶如何取名字呢?

謝詠老師建議,不管是出現於哪個城市,哪個區域,出生時間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天時」基本上決定了人生大體命運之輪廓,難以更改;我們唯有以「天時」為基礎建立「命理體系」,而後查其五行旺衰深淺,洞其格局氣勢之組合平衡流通狀況,全方位研究剖析其核心五行「喜用神」,而後以此為基礎,結合姓名之數理配置,或者更高層次的《易經》八卦五行生剋等等因素,合而為一體來取名字,方可稱之為姓名之正宗精髓;謝詠老師的姓名學一直都是建立在「以命為主,以姓為輔」的基礎上,再輔佐以《易經》原理方法加以提升和補充完善,下面謝詠老師詳細介紹一下;

1,謝詠老師:首先要符合「天道命理」;

天道實際上就是 「天人合一」的意思,要順勢而為,符合命理,也就是說通過推算命理選出您的喜用神,而後據此用字起名;注意說明的是,這個「用神」組合和很多民間愛好者所謂的「五行缺什麼補什麼」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不可混為一談!

2, 謝詠老師:符合「姓氏數理」:

這裡所說「姓氏數理」這也算是姓名學之中的一個次要補充環節,我們取名字的時候,把這姓氏數理結合起來,儘可能避開大凶之數配置;五格雖然不能作為主打因素,但是作為姓名學的輔佐參考因素,還是有必要結合參考一下的!

3, 謝詠老師:符和「易經卦理」:

這裡所說的「易經卦理」,實際上也就是以《易經》的五行八卦為基礎,進一步強化和鞏固姓名能量的一個方法!把《易經》八結原理再結合姓名進行方面,因為這個方面的推算比較複雜和麻煩,所以基本上沒有精通這個方面因素,而「易經卦理」作為姓名學的重中之重,是必不可少的!

(3)謝詠老師:莆田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景點推薦

莆田歷史久遠,古蹟眾多自然風光秀麗,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那麼,今天,謝詠老師給大家介紹的是莆田十大旅遊景點,供大家閱讀參考。

1、莆田九鯉湖

九鯉湖位於福建省仙游縣東北隅約25公里的萬山之巔,這裡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稱,尤以飛瀑為最,自古以來有「鯉湖飛瀑天下奇」之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把它與武夷山、玉華洞並稱福建「三絕」。相

傳漢武帝時,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煉丹,後跨鯉升仙,九鯉湖因而得名。

2、湄洲島

湄洲島位於福建省中部的湄洲灣口,面臨台灣海峽,離大陸僅1.8海里,東距台灣台中港72海里,南達廈門港100海里,北抵福州馬尾港70海里,交通十分便捷。湄洲島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年均降雨量1000mm左右,氣候溫和、風光秀麗、旅遊資源獨具特色。

3、鳳凰山

鳳凰山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西1公里處,因形如鳳凰展翼,故名鳳凰山,又稱南山。鳳凰山南麓的廣化寺是福建著名古剎之一,景區內還有景觀十多處。鳳凰山中部是著名的「石室藏煙」景觀,山上有古人穴居的海蝕洞多處,故稱「石室岩」。唐代名僧妙應禪師在此坐禪,出入常跨兩隻馴虎,故又名伏虎岩。

4、少林寺遺址

少林寺遺址位於福建省莆田縣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距市區約17公里。九蓮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至北宋嘉佑年間,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風,成為我國東南沿海武術活動的中心。相傳河南

嵩山少林寺13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後,唐太宗賜名「僧兵」,並准許在全國各地建立十座分寺。

5、廣化寺

廣化寺位於莆田市區西南郊2公里的鳳凰山之麓,是著名的閩中古剎,也是福建佛教大叢林之一。寺初建於南朝陳永定二年,始名「金仙庵」,後擴建為寺。唐景雲二年,睿宗皇帝賜名「靈岩寺」,由著名書法家柳公權書額。

6、木蘭陂

木蘭陂位於福建省莆田市郊南門外約4公里的木蘭山下,是北宋年間修建的一座引、蓄、灌、排、擋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九百多年前,一條匯三百六十澗水的大溪,因受海潮的影響,時常泛濫,給兩岸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宋冶平元年,長樂女子錢四娘攜金來莆,在樟林村旁的`將軍岩前壘石築坡。

7、東岩山公園

東岩山公園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區之北,是有名的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東山曉旭。東岩山原名烏石山,因其山勢如麒麟,又名麒麟山。東岩山文化積澱豐厚,早在新石器時代,那裡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山上有

「東山祖祠」、「東山媽祖行宮」、「報恩東岩教寺」等古蹟。

8、菜溪岩

菜溪岩位於福建省仙游縣城西北隅約40公里的象溪鄉境內。相傳唐代鳳山九座寺智廣和尚路過這裡,不食人間煙火,以野菜為糧。當地的人們看到溪中常有遺棄的野菜葉飄流,故名。菜溪岩傳說有一百多景。山

中有一座古老寺院,附近有兩塊高達百米、寬近三百米的巨石對峙,中開一門,即為石門。

9、梅峰寺

梅峰寺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區內勝利路中段。因宋時山上遍植梅樹,徽宗賜額「梅林佛國」,故稱「梅峰寺」。寺的前身原是一座觀音亭。宋元豐八年,地方名士李富之母黃氏舍地百餘畝,將亭擴建為寺。紹興七

年,賜名「報恩光孝寺」。

10、莆田學院

莆田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由福建省領導和管理,實行省市共建辦學體制,擁有理、工、文、管、醫、教等多學科的綜合性公立本科大學。學院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黃金海岸、湄洲灣畔的莆田市區。校

園占地面積1171畝,建築面積35萬多平方米。館藏圖書70.5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918萬元,擁有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網絡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7787698eb2b7f4bf2c1d656cb59c4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