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新能源銷冠」名號不止於中國

2023-07-11     汽車葫蘆圈

能獲取最大收益的,永遠是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22年,比亞迪成為了全球第一家率先停產燃油車的傳統巨頭車企,而在放棄了燃油車之後,全部精力all in新能源的比亞迪也確實在2022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不論是本品牌銷量和市占率還是子品牌騰勢的再度崛起,比亞迪都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而這種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也在2023年得以延續,在從品牌建設、技術發展以及市場布局等多個維度繼續深化發力的背景下,比亞迪在2023年上半年再度封神,125.56萬輛的成績,以絕對優勢穩坐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

這一數據,不僅是中國的No.1,也是全球單一車企的半年銷量No.1。

此外,6月份比亞迪還攬獲兩項國際榮譽 :一是位列《2023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汽車品類榜單第六,成唯一入榜的中國品牌!並連續六年上榜《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二是其三年入選TIME《時代周刊》。

可能正得益於此,近日國際知名投行摩根大通就表示,已將比亞迪2023年銷量預測從此前的260萬輛上調至280萬輛,並預測約10%的歐洲市場將由特斯拉、比亞迪和其他亞洲整車廠商占據。

而此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強調「比亞迪有信心在未來3-5年獲得更高市場份額」。

那麼,比亞迪到底是有哪些殺招,才能在今年拿下如此成績?以及比亞迪還藏了哪些殺招,才能定下如此高的發展目標?

技術為王,比亞迪的實力有目共睹

任何車型的暢銷,都離不開消費者的絕對認可。

而這種認可,本身又源於技術上的實力,源於產品端更好的體驗。

在新能源核心的三電技術領域,比亞迪在每一項細分上都有著「冠軍級別」的實力。

比如2020年3月29日發布的刀片電池,通過創新的構型,不僅成功通過了電池安全測試中最難的針刺實驗,還順帶提高了等體積比能量密度,第一次讓先天更安全的磷酸鐵鋰電池有了在續航維度媲美三元鋰電池的實力。

到今天為止,刀片電池已經完全覆蓋了比亞迪及其子品牌旗下所有車型,成功做到了「全系佩刀」;與此同時,其傑出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表現也獲得了國際大廠的認可,從豐田的bZ3到特斯拉柏林工廠生產的最新後驅標準續航版Model Y都已經搭載來自於比亞迪旗下弗迪的「刀片電池」。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517.9GWh,同比增長71.8%。在TOP10陣營中,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池以70.4GWh裝機量,超過LG新能源,位居第二,同比增長高達167.1%。

當然,除了電池,站在消費者感知層面,比亞迪的技術優勢還包括新能源混動技術的全面領先。比如2021年1月11日發布的DM-i超級混動,時至今日它依然是海外合資車企難以企及,在自主品牌中也首屈一指的新能源混動系統,通過雙電機的串並聯構型,搭配混動專用的高熱效率內燃機以及高速巡航專用的直驅檔位,DM-i兼具遠超同級燃油車性能表現的同時,還有著幾乎是同級最低的油耗表現,這也是目前比亞迪所有混動車型最核心的競爭優勢之一。

而除了DM-i,比亞迪還有性能更強的DM-p王者混動以滿足消費者對絕對性能的渴望;而基於對於更多細分市場的覆蓋,在今年,比亞迪還將發布針對越野市場打造的劃時代混動技術DM-o。

純電動領域,比亞迪一樣表現強勢,基於對電控和電驅技術的集大成。比亞迪在今年早些時候還發布了旗艦豪華品牌「仰望」,而基於目前其最尖峰電驅技術,比亞迪還同步發布了「易四方」四電機驅動技術,能夠憑藉四電機獨立矢量控制技術對車輛四輪動態實現精準控制,在極端條件下,能應對高速爆胎、應急浮水和冰雪路面,保障乘員的安全。除此之外還有強大的越野能力,甚至還可以實現業界罕見的「原地掉頭」。

衡量技術優劣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一是看競品有沒有,二是看競品表現好不好;而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任何一個表現,對比競品,目前都是「冠軍級品牌」的水準。可以說比亞迪的成功,本質上是技術的成功,也是市場對於這類尊重技術企業的最好認可。

市場要廣,比亞迪成功走向海外

一個車企,尤其是多個品牌矩陣全面的成功,肯定是通力合作的結果,車型與技術優勢往往只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絕不是全部。

事實上比亞迪能在今年半年時間就拿下國內/全球市場的新能源雙料銷冠,本身也與其市場和營銷端的努力付出不無關係。

首先是其品牌渠道的大力建設。在如今這一波的銷量大爆發之前,比亞迪其實已經憑藉多車型布局,實現了分網運行,王朝網和e網的布局,不僅為當時的比亞迪實現了品牌向上,還成功打開了不同價格維度上更廣的市場。

而基於後來全面新能源化的再次變革,基於更多優質產品的密集推出,2021年12月19日,比亞迪海洋網便正式成立;時至今日,王朝+海洋網的雙重渠道,就是其2023年半年就能斬獲雙料銷冠的重要根基。

更多、更廣的渠道與網點布局,自然就意味著更多的用戶觸達,也意味著更全面的用戶服務覆蓋,從市場的廣度上,比亞迪也是領先對手一整個維度的表現。

此外,不同於其它自主品牌還在國內市場重點發力的情況,比亞迪早早就注意到了自身技術與產業在國際層面的競爭優勢,尤其是新能源領域,因此在近兩年,比亞迪也是明顯加快了出海的步伐。

去年10月17日,比亞迪便攜旗下SEAL(海豹)、HAN(漢EV)、ATTO 3(元 PLUS)以及TANG(唐EV)等主力車型亮相巴黎車展,吸引了大量關注。

其首款「戰略出海」全球化乘用車型的ATTO 3(元PLUS),在德國的預售價格約合人民幣26.6萬元;而BYD HAN(漢)早前在德國公布的預售價,則更是達到了約合人民幣50.49萬元,絲毫不遜德國本土的BBA等豪華品牌,成功走出了中國新能源邁向世界高端的第一步。

上半年,比亞迪在海外已經實現7.43萬輛銷量,這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海外銷量5.36萬輛的成績。

目前,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已進入日本、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巴西、紐西蘭等53個國家和地區。這幾乎意味著比亞迪的市場,已經觸及大半個地球;而對比其他的自主品牌們,可以說比亞迪已經舉起了民族汽車工業出海的大旗,其代表的,不止是中國的新能源,更是中國的汽車工業。

多品牌,多領域布局,比亞迪品牌建設再無短板

從技術優勢到產品優勢,從渠道建設到市場擴張,比亞迪幾乎已經成為了民族汽車品牌發展的「教科書」。

當然,對於王傳福所說的「比亞迪有信心在未來3-5年獲得更高市場份額」這件事,比亞迪肯定是還有更多準備。

首先是多品牌布局。就像傳統國際巨頭車企一樣,多品牌能覆蓋更多國家地區、覆蓋更多的價格區間,也能基於不同的品牌定位,打造出更具消費者偏好的產品以及市場傳播內容。

而在本品牌比亞迪已經大獲成功之後,比亞迪也是順水推舟地在2022年從奔馳手中拿下了騰勢更多的股權,讓合資品牌成為了自己的子品牌,並通過高端的新能源MPV車型騰勢D9將品牌銷量與影響力推向了更高維度;而基於騰勢D9的成功,今年7月3日,比亞迪又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豪華獵跑SUV騰勢N7,而隨著騰勢未來更多新車與產能的釋放,整個「比亞迪」的銷量成績,只會越來越高。

類似的動作,除了衝擊百萬市場,呈現自身技術最尖峰表現的「仰望」品牌之外,比亞迪還計劃在今年內推出第四個品牌,即越野市場的「方程豹」品牌。據悉,新品牌將採用最新DM-o混動技術,並採用大梁承載式車體結構,正式將比亞迪帶入此前十餘年從未涉足過的「硬派越野」與「皮卡」市場。

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硬派越野車與皮卡都是銷量數據中不可忽視的重磅力量。

換言之,當「方程豹」正式到來之後,比亞迪就將形成完整的「新能源品牌矩陣」,再結合其已經在重卡、客車、軌道交通等領域的布局,換言之,只要是你有出行需求,那處處皆可「比亞迪」。

而這一點,目前放眼整個市場,無論自主、合資還是海外品牌,比亞迪均是世界範圍內的獨一家。

寫在最後:

125.56萬輛,比亞迪半年的新能源銷量成績,既是中國的第一,也是同期世界的第一。並且隨著品牌矩陣的完善和新車型的加速投入市場,比亞迪2023年在國內外市場的銷量目標為300萬輛。

而在這一成績的背後,我們也看見了無數「比亞迪人」在技術、在產品、在市場、在營銷領域的巨大付出,其敢為人先,敢於創造新技術,開闢新領域的精神,就是其成功的根基。

而未來,隨著比亞迪產能規模的逐步擴大,規模成本的愈發下降,當更多消費者買得起比亞迪的時候,可能我們就能見證比亞迪正式登頂世界車企No.1的那一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76ed53355bfe014f79a2235e30e9d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