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朝時期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他一生顛沛流離,看遍民生疾苦,屢次為貧苦百姓發聲,用犀利的文字描繪出社會的陰暗,被後人稱之為詩聖。他在詩中寫道:「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可見戰爭對於普通家庭的破壞。
任何年代戰爭都對人類社會有著毀滅性的破壞,上個世紀更是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無數人在戰爭中喪生。幸好隨著時代發展,和平已成為世界的主旋律,人們都可以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不過中東地區依然處於動亂狀態,那裡治安極差,尤其是敘利亞地區,百姓的生活更是朝不保夕。有人嘗試過暗殺老阿薩德,結果導致上萬人被殺,敘利亞的一座城市都被夷平。敘利亞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國家,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特殊性,本身位於亞洲的西部,但西面又瀕臨地中海,周圍有許多強大的國家,一直都被一些帝國統治著。到了近代,歐洲列強崛起,開始在世界各地進行殖民行動,敘利亞自然也難逃魔掌,他們先後被法國、德國入侵,直到1941年才正式獨立出來。
可惜此時國際局勢尚不明朗,世界仍處於二戰階段,這裡的戰鬥更是極為激烈,歐洲各國都在此處展開爭奪,當地百姓的生命隨時都受到威脅。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63年,敘利亞的一些有志青年團結起來,希望憑藉自己的力量拯救敘利亞,他們成立復興社會黨,希望以此幫助敘利亞脫離戰亂的困境。經過一番動員宣傳,復興社會黨逐漸掌控敘利亞的政權,而老阿薩德則是其中的重要人物。最開始時老阿薩德並非最高層,不過他先是鎮壓了1964年穆兄會在哈馬發生的叛亂,得到領袖賈迪德的賞識,讓自己在黨派中的權力得到提升。到了1966年的時候敘利亞內部再次發生叛亂,宣傳部長竟然趁著賈迪德不在想要奪權,老阿薩德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果斷調用部隊平定叛亂,再一次贏得賈迪德的信任。
不過老阿薩德一路上得罪了許多人,因此他的政權並不穩固,單是國內就有一部分復興黨,賈迪德的主持者等人對他表示反對,給治安造成許多麻煩。為了解決這一禍患,老阿薩德將目光投向國外,他準備和以色列開戰,奪回之前丟失的領土。然而結果卻適得其反,哈菲茲在戰鬥中大敗而歸,他的聲望也在國內降到冰點。
趁著這個機會穆兄會四處煽動叛亂,短短几年的時間裡組織人數增加十倍,是敘利亞國內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開始暗殺敘利亞的一些官員,甚至對學校進行襲擊。這些事情都被老阿薩德看在眼裡,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表現出強硬的態度,這也不禁讓人猜測老阿薩德可能是認輸了。對此穆兄會成員也是這般認為,在1980年的時候馬里派遣外交人員訪問敘利亞,老阿薩德親自帶人迎接,沒曾想穆兄會竟然安排人藏在人群之中,看準機會直接射擊老阿薩德,甚至還丟了幾顆手榴彈。幸好老阿薩德反應迅速,這才保住性命。此次事件後老阿薩德便瘋狂打擊穆兄會,最後僅剩下哈馬地區有大量的成員盤踞。
正因如此老阿薩德也被西方世界打上暴徒的標籤,事實上事件中真正受傷的反而是那些普通人,他們只想過著平穩的生活,卻被突如其來的炮彈所擊中,這無疑是一種悲哀,從中更能體現出和平生活的彌足珍貴。「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古人早已明白的道理,生活於和平盛世,我們無法與其感同身受,但處於敘利亞的人們無一不是受苦的一員,希望他們能早日過上和安穩的生活。
參考資料:
《石壕吏》
《山坡羊·潼關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