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偏見的女性向紋身師Misa:衝出枷鎖,化繭成蝶

2023-06-16     UniDesignLab

原標題:打破偏見的女性向紋身師Misa:衝出枷鎖,化繭成蝶

嘉賓寄語:做建築系最好的紋身師

Misa

#BG

2015-2018本科:墨爾本大學建築學(首爾大學交流)

2023年至今:香港在讀創業和全球營銷學碩士

#工作經歷

疫情兩年在北京紋身店做學徒,學習紋身。有建築師和藝術作品集老師工作經歷,未來計劃在香港開女性專屬紋身店。

建築教育的一場趨魅

我在高三時就去了紐西蘭,大學去了澳大利亞,而本科第三年又去了首爾,多年在各地求學建築的經歷卻讓我慢慢意識到建築師進入行業的工作生活方式似乎和想像的有些差距。我也曾在北京某設計院實習過,我曾希望我的設計,即使它只是一個小綠化也能夠解決一些社會問題。但在實習的過程中,我渴望的能給客戶帶來直接的快樂似乎很難實現。望向周圍,人們就在黑沉沉的辦公室中抽著煙,沒有日光與清風,卻談著項目和未來。這個狀態是我想要的未來嗎?我真的能衝出重圍讓達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狀態嗎?

就這樣,我陷入了一定的自我懷疑。遠在他鄉,語言能夠傳遞給親朋好友的太少,只有自我消化。後來因為疫情我最終放棄了澳洲的碩士學業,回國沉澱了兩年,去發掘自己真正想要實現的價值。幾年建築生涯告訴我,設計是沒有盡頭的,不斷的打磨才能做出好的作品,我學會了自我激勵和持續學習。

在紋身工作中感到幸福

設計專業出身,讓我對美學有了執著的追求。我在大學時在身上紋了個氣球,它表達了我對人生的一種嚮往:我希望自己的靈魂不受束縛,能夠在各地遊走,去看更廣大世界。

我開始了解紋身師這個行業。我做第一個紋身的時候,發現即使我要求用最細的圓針,而店鋪能拿出的最細的針對現在的我來說也是偏粗的。就在紋身過程中,我看懂了他們的手法和流程。巧的是,我系統地學過丙烯油畫,有很好的藝術背景,也更了解色彩、冷暖、混色知識,而在韓國做的彩色紋身,紋身師甚至是在我的指導下調色的。

/ 紋身的色料

於是我心想,如果我想要做更細膩的紋身,如果我發展出自己的風格,是不是我也可以做到甚至更好?

如何學習成為紋身師?

目前主流的紋身師是學徒制,想入行就得看學生想做的風格以及師父願不願意收。有些成功的紋身店是流水線的學生制,兩三周的集中培訓,後面就看學生是否還願意在這行做下去。

這種學習制度和建築學完全不一樣,直接把學生放入工作環境之中,即使沒有教學任務,學生也可以觀察到紋身師真正的工作狀態,了解紋身這個職業和大部分人的假想之間的差距。

因為疫情而回國的兩年里,我就在北京一家紋身店裡做學徒,紋身師們都非常好,大家對我幫助良多,這裡就是我的紋身師起點。我會一直記得那段時光,沉浸在學習和藝術的氛圍中,我的客戶和我也有著相同的價值觀,我的藝術思想得以被別人所肯定,在這裡我感到非常幸福。

注入身體的鮮活生命力

我喜歡的風格偏向小清新的明亮感,色彩明快,生機盎然,看到的真實畫稿就是最終紋在身上的樣子,甚至許多人還會以為是貼紙。我想向市場傳遞出的訊息是: 紋身還有充滿生命力的光明風格,希望可以通過我設計的圖案向大家傳達現在紋身技術和紋身師的審美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平台,精湛的手法與精細的色料,不會浪費每個客戶的每一寸皮膚。

曾經有位客人想在背後設計曇花樣式,我便自己先設計初稿,與客人溝通怎樣的風格、元素、大小能更適合她的身體,什麼樣的材質與色彩能夠匹配她的膚色。和建築設計類似,我研究了一次又一次,將成稿列印出來,再用機器一次又一次練習,直到我信心滿滿。一切準備完畢後我才最終開始為客人紋身。在連續的十二個小時紋身工作里,我甚至陷入心流狀態,極其專注和興奮,完成之後的成就感是其他事物無法比擬的。

/ 最後的成果

我們常笑稱紋身師就像半個心理諮詢師,無照的那種。許多客人的想法在一開始不大完善成熟,需要紋身師引導思考,挖掘客人通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情緒,喜歡什麼樣的風格畫作,有怎樣的故事。

除了做彩色紋身外,我也需要做遮蓋。但是做遮蓋是很難設計的,我需要知道前一個紋身是如何完成的,對客人又有怎樣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是保留原有的一部分還是做一個全新的紋身,都會使設計有所不同。我希望我的設計能讓舊的紋身煥發新生,用另一種方式為客人的身體注入新的生命力。

圖 / 我的作品

在和客人的一次次交談中,在認識了許多紋身師朋友後,我看到了平凡人身上的勇氣。有的人放棄了自己的專業,和我一樣為了做紋身師而努力。只要她們還在這裡,只要她們還沒放棄,我就不會放棄。

總會有人問,紋身到底痛不痛?我想說並沒有想像中的痛苦。只要你認為紋身能為你帶來的內心力量,能比你身體承受的痛苦大得多,這就是值得的。

賦予女性的內心力量

在國外,女性紋身的可見比例相對較高。只是大家看到國內的主流紋身都是像歷史中常見的傳統關公這樣男性色彩很重的風格。而在傳統觀念中,紋身總會與不良事物發生聯繫,才會誤認為紋身是一件「壞」事情。

所以,女性下定決心選擇紋身,都是希望紋身能夠給自己帶來力量,成為保護自己的源泉。她們樂於分享自己的故事,表現自己的思考過程,也有勇氣衝破世俗的枷鎖。也會有更多女性選擇疤痕遮蓋,我能直接幫助她們正視自己的身體,這些也更符合我選擇紋身想要幫助他人的初衷。

而且,市場上的紋身在歷史與背景的影響下,大部分會由男性主導,但紋身是一件比較私密的事情,是直接與身體接觸的,對女性客戶來說顯得比較尷尬。加上很多紋身店也沒有條件做單獨的隔間, 因此女性客戶在紋身上的需求沒有被大眾廣泛認識,會讓外界感覺女性紋身的市場太小,是因為開拓者並不多見。

一些女性追求的風格也比較精緻細膩,很多人的紋身會選擇小而細節的風格,或是紋在衣服遮蓋下。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本身是一個乖乖臉,紋身又是小清新風格,像是棒棒糖、氣球這樣的,七八個紋身多在衣服遮蓋之下。我的韓國老師也誇我做得很好看,還以為是美麗的貼紙。

圖 / 我的作品

所以當有些女性找我做紋身時,她們向我講述的故事,都讓我驚訝於她們思想的獨立與廣闊。有的會希望我能夠在身體上紋下她的貓貓狗狗,以紀念它們曾經來過;有的第一次嘗試紋身,想以此激勵自己,作為自己成長的一個過程;有的會正視自己身體的傷口,想用美好的事物撫慰過去的傷痛。我的紋身給予了她們邁向光明之路的勇氣,她們的故事也更加激勵我,我所堅持的一切是有意義的。

打破偏見,衝出枷鎖

然而,我的父母目前並不支持我去做紋身師,他們的觀點裡建築師還是個體面的工作。在多次交流無果後,我決定沉澱下來,去學習如何用知識衡量做紋身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我想在未來開一家只服務女性的紋身店。

我是真心想要做紋身事業的。於是兩年的紋身學徒結束之後,我去香港進修了創業相關的碩士,希望這能為我的紋身事業提供幫助。希望畢業之後, 我能用真實的創業計劃報告來向家人展現我對於紋身師這份工作的未來預期,這並不只是一個年輕人心血來潮的突發奇想,而是深思熟慮之下的鄭重選擇。

我熱愛畫畫,我接受評價,我希望能用紋身給更多客人帶來正向的力量,幫助她們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是我做紋身師最根本的動力,也是未來長久不變的初心。

- END -

口述:Misa

撰稿:對照組老鷹

編輯:小櫻

離開建築行業後,擺攤賣燒烤的第100天,開燒烤店的第10天

31歲設計院轉行失業了也想談理想

37歲不婚建築師的另一種設計人生

騎行成都:5位「頭號玩家」,8條主題路線,帶你「破風」~

本碩8年走過22個國家,嘗試做心理諮詢師、烘焙師、攝影師、插畫師,學建築還能有多斜槓?

同濟建築本碩,兼職心理諮詢師,進入建築領域12年:能跟我聊聊你為什麼抑鬱了嗎?

因為超愛吃麻辣雞:央企設計院離職去做食品輕創業

華人獨立藝術家蘇向:我在加拿大用針線延續家族傳承,探索中西文化的交融

風景園林轉行乘風破浪:500+人陸地衝浪俱樂部的主理人

離開央企地產,在定向越野跑道上追求自我

華南理工建築學畢業,創立鄉漂漂,從零開始的鄉村振興創業生活

留學職業分享 | 從香港大學畢業後,我開啟了港漂之旅

重大和UCL畢業後,轉行做烘培工作室,設計的思想已經映射到了這一方蛋糕之上

曾夢想去藍帶學甜點,來到加拿大美院讀工業設計的我,最終淪陷於手作陶瓷的無限魅力

清華建築學畢業,雙減之後轉行在教培行業做教育

美院畢業後,我在加拿大當木匠

從 朝九晚五到自由職業:96級清華建筑前輩的獨白:一個自由職業者的修養

從 建築到遊戲,UCLA建築學畢業, 在遊戲行業繼續我的建築夢想

從 建築到遊戲,轉行做劇本殺+遊戲策劃,養成系創作選手的波粒二象性

從萬科到婚禮策劃,疫情之後的涅槃重生

從翻譯到建築師, 要做潛水女王也要做建築師!(翻譯轉建築收穫伯克利)

從 經營經理到設計總監,創業7年,從20平米開始,儘管不少建成的項目成為地標,也沒為公司做過宣傳

從 快到慢:8年國美學習經歷,非常建築實習GOA工作,回歸鄉村做慢節奏項目

從城市到農村,不願被「卷」,90後姑娘回到農村:造出一座亭子,火了

從VR到建築, 畢業後進入米哈游,在遊戲世界開闢建築師的天地

從 建築到研究員:西建大畢業後他到法國攻讀了兩個學位,之後選擇進入公立研究機構

從 景觀到保研服務設計:我為用戶創造產品的合理性

從甲方到乙方,從研究到實踐,她成為工業廢地景觀改造的智囊

從 追星到生活,從「追星」安藤到探尋生活,建築學姐爆改房車環球旅行

從交互到景觀,一個不懂交互的programmer不是一個好的景觀設計師

從 建築到自媒體,建築學在讀做自媒體博主是怎樣的體驗?

從單面到多面,就職於BIG和SHL,做建築,做交互,做策展,設計跨界真的無所不能

東南畢業,法國執業,在保羅·舍梅托夫工作,回上海創業和睿設計

從遊學到朝聖,親歷OMA和SOM等頂級建築事務所,一位在旅行中不斷成長的建築師

從 設計到賽車,加拿大青年設計師中最專業的賽車手,賽車手中最會畫圖的詩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5b288cc20bb11049e54269a0eb9e6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