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壇 | 祖曉菡:燒土炕的日子

2023-12-08     渭南文壇

原標題:渭南文壇 | 祖曉菡:燒土炕的日子

渭南文壇 | 祖曉菡:燒土炕的日子

燒土炕的日子

作者 祖曉菡

生活在大西北,記憶中的冬天是極寒冷的。

廣袤的土地上,一陣北風穿牆而過,就會身不由己的抖動。為此,父輩們拿出了他們的禦寒絕招,窗戶釘上蛇皮袋子的裡層,這樣既防風又不影響視線,門上掛厚布帘子,總有一間房子的土炕與廚房的煙道相通,只要生火做飯,炕上的被褥都是暖暖的。

農人們在秋收之後就開始儲存柴草,乾枯的樹枝,曬乾的玉米杆、棉花杆,還有堆積了一個夏秋的麥垛,都是農人一冬取火的材料。記得我住的房間在前門口,因為遠離廚房,每到冬天就得抱柴燒炕。

夕陽西下,當最後一縷餘暉灑在地平線上,就會看到女人們忙碌的身影,抱一堆柴火在房前院後穿梭,這時遠遠近近的村莊就會呈現出一片白煙滾滾的壯觀景象,青磚藍瓦的房頂上是熏得黑黝黝的煙囪,空中是股股升騰的煙柱,融於夜幕之中,仿佛給天蓋上了一層白紗。燒完土炕的人們忍受不了房間縫隙里冒出的嗆鼻的白煙,全都聚到村口閒聊,遠處的麥場上傳來孩子們追逐嬉鬧的歡快聲。整個村莊此刻是沸騰的,白天忙碌的村民,此刻聚堆諞一諞閒傳,東家說完說西家,說完孩子說莊稼,仿佛有說不完的話,或許只有這個時候時間才真正屬於他們。

當最後一縷煙消失的杳無蹤跡,天空已徹底蒙上了一層黑布,人們才陸續回到屋裡。「老婆娃娃熱炕頭」這或許就是農人最美的祈願,辛苦的一天結束了,泡個熱水腳,快速鑽進提前暖好的被窩,在黑燈瞎火中聊聊天,聊天聲漸息,鼾聲響起,勞累了一天的農人已甜甜地進入夢鄉。

點燈熬油燒火炕,那已經是多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回村再也見不到當年的盛景,村道口很難見到聚在一起的人們,冬天靠在南牆邊曬太陽的只有幾個老人,已很少有年輕人留在家鄉,中年人見面也只是幾句簡單的寒暄,說的最多的就是現在還能幹,能幫孩子一點是一點。然後行色匆匆的去幹活,仿佛一天不幹活,渾身都不舒服似的。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洋樓,高大氣派的紅漆大門,粉刷一新的白色牆面,雙層防風透亮的玻璃窗,家電一應俱全的內飾……種種變化仿佛在提醒人們,這是一個快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人人為了心中的小康,都在奮力拚搏,忙碌的腳步晝夜不息,即使是千家萬戶團圓的春節,五彩的煙花再絢爛,鞭炮的聲音再響亮,門口留下的鞭炮紙屑再多,一村也難得再見往昔的熱鬧景象。

現在不需要再燒土炕了,現代化的取暖工具一應俱全,心底的鄉村白煙已然裊裊升起,騰空,化作一縷縷美好的回憶。

作者簡介

祖曉菡,陝西渭南人,從事中學語文教學二十餘載,善於捕捉生活細節,熱愛寫作。喜歡軟筆書法,靜心養性。願在書寫的人生中遇見有趣的靈魂,最美的風景!

來源:三賢文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47ba9d5f3874372d07ee8e665b1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