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無土栽培,是 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葉土、蛭石等介質作植株根系的基質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觸營養液的栽培方法。無土栽培中營養液成分易於控制,且可隨時調節。在光照、溫度適宜而沒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灘、荒島,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應,便可進行。無土栽培根據栽培介質的不同分為水培、霧(氣)培和基質栽培。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用基質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將植物根系浸入營養液中生長,這種方式會出現缺氧現象,嚴重時造成根系死亡。常採用營養液膜法的水培方式,即使一層很薄的營養液層,不斷循環流經作物根系,既保證不斷供給作物水分和養分,又不斷供給根系新鮮氧氣。
概述
無土栽培是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作物栽培的新技術。作物不是栽培在土壤中,而是種植在溶有礦物質的水溶液(營養液)里;或在某種栽培基質中,用營養液進行作物栽培。只要有一定的栽培設備和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物就能正常生長,並獲得高產。由於不使用天然土壤,而用營養液澆灌來栽培作物,故被稱為無土栽培。
特點
無土栽培的特點是以 人工創造的作物根系生長環境取代土壤環境,它不僅能滿足作物對養分、水分、空氣等條件的需要,而且對這些條件要求加以控制調節,以促進作物更好地生長,並獲得較好的營養生長於生殖生長平衡。所以,無土栽培的作物通常生長發育良好,產量高,品質上乘。
無土栽培脫離了土壤的限制,極大地擴展了農業生產的空間,使得作物可在不毛之地上進行生產,發展前景非常廣泛。幾乎所有的植物工廠均採用無土栽培模式。花卉。
無土栽培的優點
1、節水、省肥、高產:無土栽培中作物所需各種營養元素是人為配製成營養液施用的,水分損失少,營養成分保持平衡,吸收效率高,並且是根據作物種類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階段,科學地供應養分。因此作物生長發育健壯,生長勢強,可充分發揮出增產潛力。
2、清潔衛生無污染:土壤栽培施有機肥,肥料分解發酵,產生臭味污染環境,還會使很多害蟲的卵孳生,危害作物,而無土栽培施用的是無機肥料,不存在這些問題,並可避免受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污染。
3、省工省力、易於管理:無土栽培不需要中耕、翻地、鋤草等作業,省力省工。澆水追肥同時解決,並由供液系統定時定量供給,管理方便,不會造成浪費,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
4、避免連作障礙:在蔬菜的田間種植管理中,土地合理輪作、避免連年重茬是防止病害嚴重發生和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無土栽培特別是採用水培,則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5、不受地區限制、充分利用空間:無土栽培使作物徹底脫離了土壤環境,不受土質、水利條件的限制,地球上許多沙漠、荒原或難以耕種的地區,都可採用無土栽培方法加以利用。擺脫了土地的約束,無土栽培還可以不受空間限制,利用城市廢棄廠房、樓房的平面屋頂種菜種花,都無形中擴大了栽培面積。
6、有利於實現農業現代化:無土栽培使農業生產擺脫了自然環境的制約,可以按照人的意志進行生產,所以是一種受控農業的生產方式。較大程度地按數量化指標進行耕作,有利於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從而逐步走向工業化的生產方式。
無土栽培的應用
由於無土栽培擺脫了土壤栽培的限制,使它有了廣闊的發展前景。無土栽培應用範圍廣泛, 主要應用於以下方面:
(一)用於蔬菜栽培培養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健康安全,深受人們的重視。
(二)用於花卉栽培 無論是切花或是盆花都先適合無土栽培,無土栽培的花卉不僅花頭大,而且顏色鮮艷。
(三)用於栽培藥用植物;許多藥用植物都是根用植物,根的生長環境十分關鍵,無土栽培可為藥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因而種植效果十分明顯。
(四)用於果木栽培;無土栽培培育的果樹砧木幼苗生長快、成活率高;扦插快繁的果樹生根快、成苗率高。
(五)用於無土育苗;無土栽培的幼苗生長迅速、苗齡短、根系發育好、健壯整齊,定植後緩苗時間短、易成活。還可避免土壤育苗帶來的土傳病害和蟲害,同時還便於科學、規範管理。
此外,在沒有土地的城市樓頂陽台上,可發展無土栽培種植蔬菜和花卉,以調節生活、美化環境,在荒島、沙灘和不適宜種植的沙、石、鹽鹼地的地方,可大面積發展無土栽培蔬菜,解決或緩解食品供應的問題。
無土栽培的類型
無土栽培的類型和方法很多,以致很難加以詳細的分類,只能按照其固定方式,大至分為無基質栽培而無基質栽培又分為水培和霧培兩種;一部分為基質栽培,基質培,是用固體基質代替土壤作栽培床栽培作物,固體的基質包括天然的砂、礫、草炭、鋸木屑和人工基質如岩棉、多種泡沫塑料及纖維等。
類型分類
水培栽培(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用基質的栽培方法。)
水培技術是無土栽培技術的一種,起源於以色列。主要技術特點是採用營養液代替土壤進行植物培植,目前水培技術廣泛應用於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的蔬菜、水果、花卉生產。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生長的環境中沒有基質固定根系,根系生長在營養液或含有營養液的潮濕空氣中,作為蔬菜生長的載體。
基質栽培
基質栽培是用固體基質(介質)固定植物根系,並通過基質吸收營養液和氧的一種無土栽培方式。基質種類很多,常用的無機基質有蛭石、珍珠岩、岩棉、沙、聚氨酯等;有機基質有泥炭、稻殼炭、樹皮等。因此基質栽培又分為岩棉栽培、沙培等。採用滴灌法供給營養液。其優點是設備較簡單、生產成本較低等。 基質栽培是無土栽培中推廣面積最大的一種方式。栽培基質可以裝入塑料袋內,或鋪於栽培溝或槽內。基質栽培的營養液是不循環的,稱為開路系統,這可以避免病害通過營養液的循環而傳播。
氣霧式栽培
又稱氣增或霧氣培。它是將營養液壓縮成氣霧狀而直接噴到作物的根繫上,根系懸掛於容器的空間內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離鑽孔,於孔中栽培作物。兩塊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間,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間內通過,向懸垂下來的根系上噴霧。一般每間隔2-3分鐘噴霧幾秒鐘,營養液循環利用,同時保證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氣。但此方法設備費用太高,需要消耗大量電能,且不能停電,沒有緩衝的餘地,還只限於科學研究應用,未進行大面積生產,因此最好不要用此方法。此方法栽培植物機理同水培 因此根系狀況同水培。
岩棉栽培(拓展)
將植物栽植於預先製做好的岩棉中的栽培技術。岩棉是由60%的輝綠岩,20%石灰岩和20%的焦炭,在1600℃的高溫下熔化,噴成0.005mm的纖維,並壓成塊,使其重量為77~80kg/m3而成的無機固體基質。岩棉具有很好的透氣性和保水性,經過1600℃的高溫提煉,無菌、無污染,因此是歐洲主要的無土栽培的基質。在荷蘭,岩棉栽培的無土栽培技術十分普遍,並且他們已經將這種技術傳入了世界各個國家。在荷蘭設施栽培中,無土栽培比例高達80%,而設施園藝的無土栽培比例高達90%。並且普遍採用岩棉做栽培基質的全岩棉營養液栽培模式,避免水分流失或滲漏。由於岩棉不含營養成分,基地管理人員還會根據作物不同生長時期及時調整營養配方,做到精細化管理。
試題連結
1. 水培蔬菜(下左圖)是指蔬菜大部分根系生長在營養液中,通過營養液(在管道中循環)提供養分等進行栽培的蔬菜;氣霧式栽培(下右圖)是將混合了營養液的水進行高壓霧化後直接噴到作物的根系上的一-種新型栽培方式,作物的根系直接懸掛於栽培容器的空間內部,通過根部接觸氣霧來滿足生長所需的條件。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與傳統的土壤栽培相比,水培和氣霧式栽培的優勢是
技術難度小 節約土地資源 水肥流失少 生產成本低
A. B. C. D.
2. 水培蔬菜與氣霧式栽培蔬菜相比
A. 易傳播根系病害
B. 農藥使用量更小
C. 更加節水節肥
D. 種植環境的局限小
解析
1. 根據材料,「水培蔬菜大部分根系生長在營養液中「氣霧式栽培作物的根系直接懸掛於栽培容器的空間內部」,則相對於傳統的栽種方式,節約土地資源,對;根據材料,「水培蔬菜的營養液在管道中循環」,「氣霧式栽培是將混合了營養液的水進行高壓霧化後直接噴到作物的根系上」,因此相對於傳統的栽培方式水肥流失少,對;根據材料,兩種栽培方式比傳統栽培方式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高,
不對;故答案為: B。
2. 根據材料,「水培蔬菜的營養液在管道中循環」,「氣霧式栽培是將混合了營養液的水進行高壓霧化後直接噴到作物的根系.上」,則水培蔬菜與氣霧式栽培蔬菜相比,易傳播根系病害, A對;從題中看,水培蔬菜易傳播根系病害,則可能施用農藥更多,B不對;根據兩者營養的提供方式,氣霧式栽培採用高壓噴霧的方法更有利於節水節肥,種植環境的局限更小,CD不對。故答案為: A。
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興島(16.8°N,112.3"E)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貝殼沙堆積而形成的珊瑚島,居民用水主要來自海水淡化水。為了滿足永興島軍民日常菜品需求,永興島利用無土栽培蔬萊大棚種植蔬菜,蔬菜大棚內設有噴霧、風扇等設備。根據材料回答下面小題。
1. 永興島不用傳統方式種植蔬菜而是發展無土栽培蔬菜大棚,主要是因為該地
A. 科技水平高 B. 土壤貧瘠
C. 氣候條件優越 D. 市場需求量大
2. 永興島無土栽培蔬菜大棚內設置噴霧設備,主要作用是
A. 噴灌蔬菜 B. 防治病蟲害
C. 降低溫度 D. 減少太陽輻射
解析
1. B 傳統方式種植蔬菜是種在土裡,永興島無土栽培是因為當地位於是珊瑚島,又處於熱帶,有機質含量低,土壤貧瘠。
2. C 噴霧對噴灌作用、減少太陽輻射的作用十分微弱,更不能防治病蟲害,主要是可以起到降低溫度的作用。噴霧設備散發到空氣中的水微粒,在汽化的過程中要吸收大量周圍環境中的熱量,從而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是防暑降溫的有效手段。
(2022·湖北)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最近幾年,南疆地區農民利用房前屋後自家庭院,搭建拱棚,種植蔬菜,足不出戶,增收致富。這些大棚里生產出來的新鮮蔬菜,不僅滿足了本地需要,而且還跨越天山南北,被端上全疆千家萬戶的餐桌。目前,在政府、企業和農戶的共同參與下,南疆地區設施蔬菜種植得到快速發展,面積由過去占全疆的四成提高到近八成,成為新疆最重要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圖示意該地區蔬菜大棚。
(1)描述南疆地區蔬菜種植面臨的自然條件。(5分)
(2)自然條件不算優越的南疆緣何能成為新疆最重要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請說明理由。(6分)
(3)簡述利用房前屋後搭建拱棚種植蔬菜對農民的好處。(6分)
【答案】(1)南疆地區光熱資源充足;晝夜溫差大;冬季氣溫低;全年降水較少;土地面積廣大,但存在土地鹽鹼化的問題。
(2)政策支持;冷藏保鮮技術的進步,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農戶素質的提高,龍頭企業的引領;市場需求量大。
(3)提高庭院土地利用率;庭院小拱棚投入小、生產靈活;滿足自家蔬菜的需求;足不出戶就可以增加經濟收入。
【分析】本大題以南疆地區蔬菜大棚景觀圖為材料,設置三道小題,涉及農業區位條件、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庭院設施農業的優勢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1)本題考查農業區位條件。南疆地區蔬菜種植的自然條件有優勢方面也有劣勢方面,其處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大部分位於暖溫帶,光熱資源充足,晝夜溫差大,冬季氣溫較低;地處乾旱區,全年降水稀少,蒸發旺盛,存在土地鹽鹼化的問題;當地地廣人稀,土地面積廣大。(2)本題考查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結合材料可知,當地在政府、企業和農戶的共同參與下,設施蔬菜種植快速發展,可以推測南疆成為設施蔬菜生產基地有政策的支持、企業的引領和農戶素質的提高、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同時南疆的蔬菜銷往新疆各地,可以推測其冷藏保鮮技術提升;市場的擴大也會推動設施蔬菜生產的發展。(3)本題考查庭院設施農業的優勢。在房前屋後搭建拱棚可以有效利用庭院土地;房前屋後拱棚較小,投人小,且隨時可以管理拱棚中的農業生產,生產靈活;產出的農產品可以直接供應自家食用也可以出售,增加收入。
細談設施蔬菜
說起來,這個世界上最執著於種菜的國家,一定非中國莫屬。看,咱們把菜都種到沙漠裡了。 到底什麼是「設施蔬菜」?為何我國山東、甘肅、南疆等北方地區都有它的身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01
什麼是設施蔬菜?
設施蔬菜:是利用一定設施,在局部範圍改善或創造出適宜的氣象環境因素,利於蔬菜生長發育而進行的有效生產。
簡單來說,就是自然環境的短板,靠技術進步、靠人工設施來補齊。
不同蔬菜對溫度、光照、水分都有不同的要求,大部分蔬菜是喜光喜熱喜濕的,所以夏季蔬菜種類較多,冬季供應較少,但我們可以利用「人工設施」,比如說利用地膜覆蓋、小拱棚、大棚、溫室等保溫設施來進行 反季節蔬菜生產。
地膜
地膜
指的是地面覆蓋薄膜,不同顏色的薄膜起到不同作用,比如透明色薄膜可起到透光、保溫的作用;黑色薄膜可保溫、防強光。
【優點】最簡單的設施蔬菜,但保溫加溫、減少蒸發等效果還不錯,而且製作成本很低。
【缺點】作物收穫後塑料薄膜殘留在土壤中,難以降解,可能會對土壤造成污染和損害,從而損害人體健康。
小拱棚
小拱棚
一般是用塑料薄膜覆蓋於竹竿、鐵絲等支架上搭成的小型拱形設施。
【優點】結構簡單、材料來源廣泛,設置容易、投入小、生產靈活。
【缺點】保溫效果一般。
大棚
大棚
一般由塑料薄膜作為覆蓋材料。
【優點】造價不算高、投資回報周期短,具有一定的保溫效果。
【缺點】使用年限短,保溫效果有限,所以能生產的季節有限,寒冷的冬天一般不能生產。
溫室
溫室
溫室的類型非常多,這裡我們介紹幾種常見的,如日光溫室、連棟溫室等。
日光溫室
一般是指具有典型南北朝向的溫室, 北邊為北牆和後坡,除了可以阻擋冬季風外,白天還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利於夜晚的保溫。 南邊是透光的坡面,一般由鋼架或竹木結構支撐,再用塑料膜覆蓋,上部有可以電動捲起和放下的保溫被或草帘子,用來保溫,實現冬季蔬果、花卉的反季節生產。
【優點】造價較低,冬季大棚保溫蓄熱效果較好,後期使用維護成本較低。
【缺點】牆體占地面積較大,影響大棚凈種植面積。
連棟溫室一般由鍍鋅鋼骨架作為主體,覆蓋材料採用玻璃或者PC板等,部分也採用塑料薄膜,內部配有栽培床、濕簾風機系統、內外遮陽系統、開窗系統、補光系統等。如下圖所示。
【優點】全鋼架結構,設計先進,抗風雪能力較強,使用壽命長;溫室內部操作空間較大,可以大面積連棟,適宜進行工廠化、規模化生產作業;溫室自動化程度較高,可拓展選擇空間較大。
【缺點】溫室造價較高,投資成本較大;冬季保溫需要增加保溫設施;普通玻璃作為易碎物,使用過程中存在安全風險,但鋼化玻璃等造價較高,沒有普遍採用。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類型溫室:
連棟薄膜溫室
人字形長跨玻璃溫室
那麼溫室保溫的原理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對於太陽輻射來說,塑料大棚和玻璃幾乎是「透明」的,太陽輻射可以大部分進入。
其次,對於地面長波輻射來說,塑料大棚和玻璃卻是不「透明」的,這傢伙幾乎出不去,也就是說熱量只進不出,或多進少出,再加上薄膜的阻擋,冬季外面的冷空氣難以進入,所以室內的溫度比室外氣溫要高的多。
溫室大棚的工作原理與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是類似的。
02
什麼地方適合發展設施蔬菜?
我國設施蔬菜主要分布在 黃淮海及環渤海灣地區,占到總面積的57%, 長江中下游地區占總面積的20%, 西北地區積極發展 日光溫室和 塑料大棚等,主要用於早春和晚秋的蔬菜生產,占11%,其他地區占12%。
目前,山東省的面積最大,約900萬畝,與江蘇、河北、遼寧、安徽、河南、陝西7省共占全國設施蔬菜面積的69%。
山東、河北、遼寧等區域已形成蔬菜產業的集中地,蔬菜產品銷往國內各大蔬菜市場。保證了新鮮蔬菜的全年供應,並取代淡季蔬菜供不應求的狀況。區域觀察 | 山東篇——「宇宙蔬菜中心」是如何煉成的?
近些年,內陸及東北地區也在積極發展設施蔬菜產業,一是集中在大中城市周邊(城郊農業),以滿足城市在蔬菜淡季的自給率;二是集中在全國蔬菜產業規劃的重點縣。
由此可以看出,適合發展設施蔬菜的地區的 共同條件為:
以冬季熱量不足的溫帶地區為主;
晴天較多,夏季的光熱條件好;
可用耕地面積較大,適合大規模發展;
有資金、技術、政策的支持等。
03
發展設施蔬菜帶來了什麼?
設施蔬菜屬於 資金,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高投入、高產出,它發展的速度和程度,甚至可以看出一個地區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有以下這些積極意義:
增加當地 就業崗位;
經濟效益好,利於農民 增收,提高當地的經濟收入;
集成塑料大棚高效生產機械化技術,提高了蔬菜生產的機械化水平, 提高了生產效率;
利於 延長產業鏈,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設施蔬菜觀光旅遊等第三產業;
利於建立設施蔬菜產業園區,實現農業綠色安全標準化生產, 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和產品質量,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壽光蔬菜高科技示範園
以上內容來源於羊羊的地理教室;以下內容由講地又講理整合自網絡。轉載請註明。
04
一起來做題吧~
(2022·浙江·嘉興一中高三期中)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挖掘農業碳匯潛力,推進農業納入全國碳市場」。農業生產中的碳排放主要來自化肥、地膜等農資使用和能源消耗、畜牧養殖和秸稈燃燒等環節;碳匯主要來自植物光合作用、秸稈還田等植物和土壤固碳。下表為黃土高原區不同農業生產模式碳效應對比數據。完成下列小題。
農業生產模式 | 具體生產形式 | 畝均碳排放量/噸 | 畝均凈碳匯量/噸 |
種養復合傳統生產模式 | 糧食作物+家禽家畜 | 0.131 | 0.195 |
設施作物複種模式 | 蔬菜/瓜果類輪作(多茬) | 0.587 | -0.194 |
農林牧立體生產模式 | 糧食作物/家禽家畜十經濟林園 | 0.141 | 0.130 |
設施養殖循環生產模式 | (糧食作物/作物秸稈/飼草)(家禽家畜+沼氣技術)糧食作物 | 0.206 | 0.253 |
說明:凈碳匯量常用碳匯量與碳排放量之間的差值來衡量
1.關於不同農業生產模式的碳匯量的描述及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A.種養復合傳統生產模式:碳匯量最大,糧食作物秸稈還田量大
B.設施作物複種模式:碳匯量最小,蔬菜光合作用弱
C.農林牧立體生產模式:碳匯量最小,土壤固碳少
D.設施養殖循環生產模式:碳匯量最大,秸稈還田和土壤固碳量大
2.從發展低碳農業的角度,黃土高原區農戶適宜發展的生產模式是( )
A.種養復合傳統生產模式
B.設施作物複種模式
C.農林牧立體生產模式
D.設施養殖循環生產模式
【答案】1.D 2.D
【解析】1.由題可知,碳匯量來自植物光合作用、秸稈還田等植物和土壤固碳。依據表中信息,種養復合傳統生產模式畝均碳匯量較少,A錯;設施作物複種模式以蔬菜、瓜果輪作為主,光合作用強,B錯;結合表格可知,農林牧立體生產模式碳匯量大於設施作物複種模式,C錯;設施養殖循環生產模式的碳匯量為0.253,為最大量,D對。故選D。
2.根據題目要求,退耕還林農戶耕地數量減少,提高經濟效益,需要依靠技術,增加單位耕地面積投入,通常以發展設施農業為主,故選項A. C錯誤;比較設施作物複種模式和設施養殖循環生產模式,後者的碳排放量更低,並且凈碳匯量明顯高於前者,也是4種農業生產模式中最高的,應成為黃土高原區農戶發展低碳農業的首選,因此,D正確,B錯誤。故選D。
【點睛】農業生產對地理環境的影響:(1)地球面貌的變化:農業景觀取代自然景觀。(2)對生態的影響: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會給地理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在乾旱、半乾旱地區,過度放牧造成草場退化,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導致土壤鹽漬化;山區、黃土區毀林開荒會造成水土流失;遷移農業會導致森林減少、氣候變化。(3)對環境的影響:農藥、化肥的使用導致土壤、大氣水體污染。
自2010年五家渠市被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以來,北疆地區的茄子成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特色農產品之一。由於日光溫室環境封閉,連年種植茄子,土壤產生連作障礙,嚴重降低茄子種植戶的積極性。該市某農場在傳統日光溫室土壤種植模式下,冬季需施用大量秸稈、糞便等農家肥,採用新嫁接技術後,茄子採收期延長,經濟效益得到明顯提升。作為茄子嫁接的優良砧木(是指嫁接繁殖時承受接穗的植株),整個生育期約370天,若遇到下雪天氣或陰天,需在中午揭開棚膜。下圖示意選用砧木作為苗床的茄子嫁接技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3.該農場延長茄子採收期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主要得益於( )
A.生產成本的降低 B.坐果期的縮短
C.錯峰售價的提高 D.產量的顯著增加
4.在傳統日光溫室土壤種植模式下,該農場冬季需施用大量農家肥的主要目的是( )
改善土壤環境減少病毒蟲害減少水分損耗促進大棚升溫
A. B. C. D.
5.與直接在土壤里種植方式相比,該農場採用砧木嫁接技術種植茄子的主要優勢是( )
增產增值水肥需求較小降低連作的風險增強抗病能力
A. B. C. D.
【答案】3.C4.D 5.C
【解析】3.延長茄子採收期,使茄子在成長過程中接受更多的光照、有機肥、無機鹽等,導致生產投入成本提高,A錯誤。延長茄子採收期,可以延長坐果期,B錯誤。延長茄子採收期,可以錯開茄子高峰供應時期,有利於茄子價格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正確。茄子產量、品質也隨之提高,但茄子產量提高並不一定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其取決於消費市場的供需關係,D錯誤。所以選C。
4.冬季土壤受地溫影響較大,作物被凍壞影響產量的機率較大;傳統日光溫室土壤種植模式冬季氣溫較低,施用大量有機肥後,不但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環境,而且有機肥分解會釋放一定的熱量,促進棚內升溫,利於作物越冬,正確。施用大量農家肥,對水分損耗影響較小,會增加作物病毒蟲害,錯誤。所以選D。
5.選用砧木嫁接技術與在土壤里種植相比,冬天砧木溫度受地溫影響較小,大大降低了作物被凍壞的機率,砧木嫁接技術使茄子生長周期延長,生長需要的水肥也隨之增加,在傳統日光溫室土壤種植模式下連年種植茄子,會過度消耗地力,導致茄子所需的營養物質在土壤中大幅度減少,產生連作障礙,影響產量與品質,而砧木嫁接技術通過人工施加肥料,提高苗床肥力,減輕了連作的負面影響,正確,錯誤。採用砧木嫁接技術可以提高嫁接苗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正確。所以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分為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因素。自然條件包括氣候(熱量,光照,水分,晝夜溫差)、水資源、地形、土壤;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需求、交通、國家政策、農業生產技術勞動力。自然條件中的氣候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極大,各地區由於熱量、光照、水分條件的差異形成了農業生產極為明顯的地域性。
(2022·江西·贛州市贛縣第三中學高三期中)地膜覆蓋是一種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進行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能獲得早熟增產的效果,其效應表現在增溫、保溫、保水、保持養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蟲害等幾個方面。結合下圖,完成下列小題。
6.如圖a,我國華北地區在春播時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地提高地溫,保障了農作物的正常發芽生長,其主要原理是( )
A.減弱了地面輻射 B.增強了大氣逆輻射
C.增強了太陽輻射的總量 D.增強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
7.如圖b,山東膠東的一些果農夏季在蘋果樹下覆蓋白色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減弱地面輻射,保持地溫
B.反射太陽輻射,降低地溫
C.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陽輻射,增加地溫
【答案】6.A 7.C
【解析】6.覆蓋地膜讓地面熱量難以散失,減弱了地面輻射,A正確;大氣逆輻射主要由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地膜影響小,B錯誤;太陽輻射的總量主要受到大氣層的削弱作用而發生變化,地膜影響小,C錯誤;一定程度上白色地膜可能會更多反射太陽輻射,造成對太陽輻射吸收的減少,D錯誤。故選A。
7.夏季地溫較高,沒有必要保溫和增溫,AD錯誤;白色透明的地膜對太陽輻射有一定的反射作用,但地膜覆蓋的目的不是為了降低地溫,B錯誤;白色地膜可以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效,從而提高蘋果樹下方的掛果率及著色效果,提高產量和品質,C正確。故選C。
【點睛】地膜覆蓋的作用:提高土壤溫度,促進作物早熟;保持土壤水分、增加有效養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提高產量和品質,增加經濟效益。
無花果主要生長於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秋末修剪,初春萌芽,初夏成熟。我國北方地區種植無花果多採用拱棚多層膜覆蓋技術(如下圖)。拱棚多層膜覆蓋技術穩定了無花果的產量,但在某些方面影響了無花果的品質。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我國北方地區種植無花果多採用拱棚多層膜覆蓋技術,主要是為了克服( )
A.低溫凍害 B.土壤乾燥
C.雜草入侵 D.病蟲侵襲
9.採用拱棚多層膜覆蓋技術栽培無花果對其生長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 )
A.光合作用弱 B.晝夜溫差小
C.雨水供給少 D.通風透氣差
10.越冬時,拱棚最常用的通風方法是( )
A.晴天白天,開啟頂部放風口
B.陰天白天,開啟頂部放風口
C.晴天夜晚,開啟底部放風口
D.陰天夜晚,開啟底部放風口
【答案】8.A9.B 10.A
【解析】8.由材料可知:「無花果主要生長於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秋末修剪,初春萌芽,初夏成熟」,可知在無花果生長範圍中,北方地區屬於緯度較高的地區,且無花果需要越冬,因此推測拱棚多層膜覆蓋技術主要起到保溫作用,減輕低溫凍害,A正確,BC錯誤;北方地區緯度高,冬季氣溫低,病蟲害較少,D錯誤;故選A。
9.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拱棚多層膜覆蓋技術,遮陽網削弱了白天到達棚內的太陽輻射,起降溫作用;夜晚減少棚內熱量散失,起保溫作用,導致晝夜溫差縮小,不利於無花果營養物質的積累,B正確;結合材料,初春萌芽,初夏成熟,此時北方地區光照不是很好、且並未進入雨季,表明無花果對光照、雨水要求不高,AC錯誤;結合圖可知:拱棚多層膜覆蓋技術有放風口,通風透氣並不差,D錯誤;故選B。
10.結合所學知識:越冬時天氣寒冷,只有在晴朗的白天,溫度較高時,才打開頂部放風口。由於此時棚內氣溫較高,熱空氣從頂部上升流出,實現通風,A正確,B錯誤;夜晚,拱棚外面氣溫低,開啟底部放風口會使冷空氣進入,使無花果遭受低溫凍害,不可取,CD錯誤;故選A。
【點睛】無花果適應性強,但不耐低溫,在北方露天種植,冬季易受凍害,採用拱棚多層膜覆蓋栽培克服其安全越冬難題,並能提早成熟和延長採收期,減少病蟲害和雨水傷害,增加產量。綜合自高考地理等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