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儀式
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圖據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
10月26日-27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第二屆第三次理事(擴大)會議在成都召開。會議就「非遺基本概念與保護實踐」等多方面的內容開展了討論。
會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四川省文聯名譽主席、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鄭曉幸提出,協會下一步應當動員社會力量、綜合各方資源、提供專業服務等方面下功夫,提升非遺影響力,尋求新突破、取得新進展,推動協會高質量發展。同時鼓勵引導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傳承。
會議現場,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簽署「共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播基地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將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播戰略合作基地」提供所需專業、項目和人才支持。雙方將共同策劃、組織、開展「非遺草堂活動周」「巴蜀非遺草堂論壇」等各類形式的非遺宣傳推廣和體驗活動,推動協會會員單位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進行非遺文創產品合作,促進博物館和非遺的融合發展。
現場專家發言
四川擁有8000多處非遺資源點,非遺不僅能夠為中華文明的賡續和發展持續提供養分,更能夠在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等多方面發揮作用。以四川宜賓為例,通過實地考察,協會專家團隊全面掌握了雙河涼糕背後的歷史文化,以及其在糧食種植、就業帶動、村民增收等方面可發揮的作用,並指導整理製作申遺材料,助力該項目成功申報第五批省級代表性項目名錄後,又榮登第一批天府旅遊美食100名金榜。雙河鎮涼糕餐廳由最初3家擴展到十多家,建成了涼糕一條街,並連續幾年舉辦了雙河涼糕節,產品銷售至瀘州、成都、北京、上海、深圳、雲南、貴州等地。雙河涼糕的「走紅」,帶動了當地旅遊的發展。2023年,雙河鎮接待遊客80多萬人次,僅涼糕一項銷售收入就達2000多萬元。
在「地方發展,群眾獲益」的工作導向之下,協會還助力公共文化服務「彩遺坊」項目落地越西,打破專家講授為主的培訓慣例,在成都選派富有傳授經驗的國家級傳承人和文創產品銷售經理人開展相關行業的技藝、方法幫扶培訓,切實解決了非遺賦能當地發展的多方面的難題。協會提出「還非遺於民間、還非遺於村寨社區、還非遺於日常生活」的理念,並在非遺講壇、市州培訓、基層指導上堅持推廣,廣泛普及,引導四川非遺事業遠離為保護而保護的孤芳自賞,伴隨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於2014年成立的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現有協會成員982個,成員基本覆蓋了四川省各市州各區縣和主要非遺保護單位、重點非遺實體或相關企業、省內主要高等院校、社科機構、相關媒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379ca5b21cacd0584d42c6650f5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