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20歲成名,楊過36歲成大俠,為何張三丰70歲才創派、收徒?

2022-04-22     淚落半夏天

原標題:郭靖20歲成名,楊過36歲成大俠,為何張三丰70歲才創派、收徒?

金庸先生在射鵰三部曲中,塑造了3位性格迥異的主角,分別是:俠之大者郭靖,邪魅狷狂的楊過,以及悲天憫人的張無忌。

這三人雖然歷經磨難,但都年少成名,郭靖20歲上下就參與了第二次華山論劍,與東邪、北丐力拚300招不敗,後來擔負起守衛襄陽的重任,成為受人敬仰的「俠之大者」。

而楊過則是「身殘志堅」的代表,在缺少一條手臂的情況下,能領悟出「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玄鐵劍法,在和小龍女分別的16年里,根據自身特點,另闢蹊徑的獨創出「黯然銷魂掌」,襄陽鏖戰時,擊斃蒙古大汗,在三次華山論劍時躋身五絕,36歲時成為名噪一時的「西狂」。

都說成名要趁早,可《倚天屠龍記》中偏有一位不走尋常路、大器晚成的武學宗師,其地位堪比開創少林武學的達摩,此人便是武當祖師,江湖人稱「真人」的張三丰!

少年張三丰師承覺遠,乾的是挑水、砍柴的粗活,只是在覺遠的指點下學到了部分九陽真經,當崑崙三聖何足道挑戰少林時,張三丰配合覺遠擊退對手,維護了少林聲譽,卻因擅自學武而遭到少林驅逐,十二三歲就開始流浪江湖。

儘管張三丰是個武學奇才,但他既沒有名師指點,又錯過了練武的黃金時期,基於此,他的創業之路比一般人難度更大!

當時的武林格局極為混亂,五絕逝去,郭靖戰死,楊過隱居,全真教沒落,少林崛起,坐落在西域的明教異軍突起,江湖上沒有一位真正意義上的領袖,張三丰完全有機會趁這個空檔期成為武林至尊,可他為何在中年時才武功有成,古稀之年才開宗立派,這其中又有何隱情呢?

與張三丰同時代的高手,都難以達到五絕的境界,武林中的總體水平不高,連郭襄都能在40歲上下開創峨嵋一派,就實力而言,張三丰絕不可能弱於郭襄,而他不創派、不收徒的原因其實很無奈,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是因為郭襄!初識郭襄時,張三丰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而郭襄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了,張三丰對郭襄有著一份難以形容的愛慕之情,關於此節,可以參考百歲高齡時還放不下郭襄送給他的鐵羅漢可以得到驗證。

脫離少林時,張三丰還是個懵懂少年,郭襄40歲出家以前,張三丰一直在等郭襄,可惜他並沒有得到這樣的機會!不過張三丰和郭襄之間會有交流武學心得的可能,郭襄內力不足,張三丰欠缺的是招式,兩人若是合作絕對是雙贏的局面,武當劍法中說不定就有郭襄的指點。張三丰或明或暗地對郭襄施以援手,羽翼漸豐後,峨眉派才能成立,這項工作,無疑耗費了張三丰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導致他無暇收徒。

第二,是因為少林!張三丰是少林棄徒,還帶走了少林的九陽神功(不完整版),如果張三丰急於創派,無疑是公然挑戰少林的權威,儘管少林經歷了「火工頭陀事件」,導致戰鬥力下降,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派內仍然有很多實戰派高手,而且極為團結,若是藉機挑戰武當,張三丰自己尚能自保,其他人絕不可能毫髮無傷的全身而退。

轉機出現在明教那裡!異軍突起的明教,不斷拓展勢力,與各門派之間爭鬥不休,給張三丰提供了極大的生存空間,明教教主陽頂天與少林就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衝突,少林三渡完敗於陽頂天,渡厄還失去了一隻眼睛……

在這個大背景下,張三丰明智的選擇保存實力,沒有跟明教產生衝突,等到自己的武功達到「入神坐照」的境界後,足以面對任何人的挑戰,張三丰才有底氣創派、收徒!

第三,是張三丰秉承「俠義」的理念,收徒極為嚴謹,武當七俠每一個都是響噹噹的真好漢,以除暴安良為己任,不達標的根本沒機會拜入張三丰門下,所以張三丰70歲後才創派、收徒。

隨著武學境界的提高,傳授武功時也愈發得心應手,別看張老道只有7個徒弟,但他能因材施教,宋遠橋內力深厚,俞蓮舟武功最強,俞岱岩深通玄虛刀法,張松溪智謀無雙,張翠山悟性最佳,殷梨亭使得一手好劍法,最小的莫聲谷也有一手暗器的絕活……

可見,張三丰雖然古稀之年才開始傳授武功,但在如何教導徒弟上卻別有一番心得,這一點可比號稱「武功天下第一」的全真教祖師王重陽強得多了!

以上幾個原因都有張三丰的無奈,連金庸都不好意思說,只能把線索藏在文章里,這就是為何郭靖能在20歲成名,楊過能在36歲時成為大俠,而張三丰只能在70歲以後才成為一代宗師的原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369acfcd6fe022fde86c8e9b129e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