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被稱為「史上最強」的反腐浪潮席捲整個醫藥行業,百餘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商業賄賂在醫藥行業一直都是「公開的秘密」,有的企業以贊助科研經費、學術會議費等名義,進行不法利益輸送;有的在醫藥購銷環節給付醫院工作人員回扣。
01
銷售費用竟高於營業收入
一些醫藥企業在銷售上的花銷金額巨大,引起了廣大關注。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梳理,8月以來,已經有超過60家醫藥企業對此做出公開回應,其中不乏上市藥企。
中新財經根據公開數據梳理,A股市場中醫療保健類企業共有502家,剔除今年上市的5家,其餘497家醫療企業2022年花掉的銷售費用為3248.91億元,平均每家公司花費約6.54億元,遠高於整A股的平均銷售費用率。
那麼什麼是平均銷售費用率呢?【銷售費用率=銷售費用÷營業收入】
在這些A股上市醫藥企業中,近40家2022年的銷售費用占營收比重的50%以上。其中亞虹醫藥、邁威生物、盟科藥業銷售費用率超過100%,也就是花的比掙的還要多。
而在40家待審核的IPO企業中,津同仁、百神藥業、科瑞德、賽克賽斯、錦江電子、卓誼生物、欣捷高新7家公司2022年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在40%以上。
從銷售費用總金額來看,超過30億的公司達到26家。其中,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步長製藥、恆瑞醫藥、華東醫藥的銷售費用位居前列,分別為142.79億元、91.71億元、74.84億元、73.48億元、63.35億元。下圖即為上海醫藥2022年度的營銷收入銷售及營業收入數據。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多家醫藥企業財報顯示,在這些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銷售費用中,占比最高的是「市場推廣費及維護費」、「市場、學術推廣費及諮詢費」等類似項目。
02
益佰製藥平均每日會議超過三場
在醫藥反腐風暴下,廣譽遠、沃森生物、ST天聖、一品紅、益佰製藥等多家醫藥企業近日被投資者詢問高額銷售費用事宜。
老牌中藥企業廣譽遠就因高額銷售費用收到了上交所年報監管函,要求其說明在銷售人員人數未有較大變化的情況下,銷售費用與營業收入變動方向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廣譽遠2021年年報顯示,其銷售費用達7.82億元,創歷史新高。相較2021年半年報時新增5.46億元,且在全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3%的情況下同比增加35.29%。全年銷售費用率為91.57%,同比增加38.92個百分點,遠高於中藥行業平均水平,而公司銷售人員人數同比未有較大變化。銷售費用的主要構成為市場推廣費、廣告費和職工薪酬。
同樣,收到上交所年報監管函的還有益佰製藥。該公司被要求補充披露銷售費用前五大支付對象;學術推廣、營銷平台建設等市場費用主要核算內容明細情況;銷售費用支付對象中是否涉及公司經銷商、關聯方或其他利益相關方等相關信息。
益佰製藥在回覆中披露,公司2022年通過線上、線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開展學術會、科室會、內訓會等推廣會議1300餘場、線下累計參會人數12萬餘人。其中,學術會(專家、醫生等參與的學術交流會議)700 余場,科室會(醫藥代表與醫生交流、介紹公司產品相關信息)600餘場;內訓會(銷售人員內部培訓)80場。
此外,四環生物也收到了深交所年報問詢函,因其報告期內廣告宣傳推廣費金額為1.16億元,在銷售費用中占比達到92.54%,被要求說明廣告宣傳推廣費的明細情況,以及公司是否存在為他方墊付資金、承擔費用等變相利益輸送情況。
03
反腐在進行
8月1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三千字長文詳解醫藥反腐,文章稱:反腐已在醫藥行業內形成廣泛共識,集中整治的各項工作正在穩步開展。下一步,集中整治工作將根據總體安排。加大對典型問題處置及通報力度,確保整治工作成效。
反腐力度的加強落實到省市,各省份均已建立了地方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協作機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多地公布了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期間舉報電話,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等地,舉報方式如下: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數據報告、經濟普查、企業專訪、價值轉化,深藍數據官帶你探索數字世界的魅力
點擊閱讀原文或電話諮詢深藍數據官了解詳情:010-64101980。
源 |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中新網、澎湃新聞
編 | 呂國強
END
點擊 閱讀原文揭秘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