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種疼痛可能是骨質疏鬆的信號,可惜很多人不知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2024-10-18     雲貴高原生活指南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速,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健康問題。提到骨質疏鬆,大多數的人會想到骨折、駝背等情況,很少有人會想到這種病還會引發各種疼痛。

今年上半年,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老年疼痛疾病分會專門組織相關領域專家根據我國國情制訂了《老年骨質疏鬆性疼痛診療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 版)》,以規範並促進我國老年病人骨質疏鬆性疼痛診療的臨床工作。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骨質疏鬆性疼痛。

5 種疼痛

可能是骨質疏鬆的信號

骨質疏鬆病因複雜,包含遺傳因素、免疫因素、性激素減少和降鈣素減少、皮質類固醇增加等,諸多患者在身高明顯變矮前,通常全身上下會有各種疼痛。以下 5 種疼痛,通常就是骨質疏鬆的信號。

1

夜間痛

骨質疏鬆患者常在夜間或凌晨感到疼痛,這種疼痛可能難以確定具體位置,表現為全身性的不適。這種疼痛可能與日間活動累積的微損傷有關,夜間休息時疼痛感更為明顯。

2

腰背痛

骨質疏鬆患者的骨結構會發生明顯病變,腰背部和肩頸部是負重較大、活動較多的部位,因此這些區域是患者經常感到疼痛的地方。腰背痛在活動時會加重,尤其是在長時間站立、坐著或進行某些體力活動後。

3

四肢痛

骨質疏鬆還可能導致四肢疼痛,尤其是在負重或活動時。這種疼痛可能與肌肉疲勞、關節炎症或神經受壓有關。

如果四肢在沒有明顯外傷的情況下出現疼痛,尤其是在夜間或早晨,這可能是骨質疏鬆的一個信號。其原因可能是當骨質疏鬆症病人發生椎體骨折後,由於椎體發生壓縮改變、椎間孔變小,可導致脊神經根受壓,出現四肢放射性疼痛伴/不伴雙下肢感覺或運動障礙、單側或雙側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類似心絞痛),也有病人會出現上腹痛(類似急腹症)。

4

慢性痛

骨質疏鬆患者可能會經歷慢性疼痛,這種疼痛可能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慢性疼痛可能與骨微結構的破壞、肌肉疲勞或神經損傷有關。如果長期遭受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尤其是在沒有明顯外傷或炎症的情況下,這可能是骨質疏鬆的一個跡象。

5

急性痛

嚴重的骨質疏鬆患者發生骨折時,相應的部位如椎體、股骨頸等處會出現急性的骨折疼痛,翻身、起坐時出現加重,應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就醫。

以上的疼痛症狀可能會有交叉出現的情況,例如腰背痛也有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疼痛,總結骨質疏鬆疼痛特點旨在幫助大家提前預警,以便早預防早治療。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當發生疼痛時,建議先排除外傷或內科疾病,自己判斷不了時,及時就醫就診。

出現骨質疏鬆性疼痛

應該做什麼?

中老年人群一旦出現上述任意一種疼痛,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通過完整的體格檢查、骨密度檢查及其它相關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排除危及生命的急性疾病,判斷骨質疏鬆嚴重程度,一旦確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進行臨床干預。

1

一般治療

一般治療主要是生活方面的治療。老年病人發生骨質疏鬆性疼痛後,應注意均衡膳食、加強營養、充足日照、規律運動、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及碳酸飲料、避免或減少使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避免跌倒等,保證基礎藥物鈣劑和普通維生素 D 的充足攝入。

2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抗骨松藥物和鎮痛藥物,但要注意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不能自行盲目用藥。

抗骨松治療藥物主要包括:

雙膦酸鹽:如阿侖膦酸鈉(Alendronate)和利塞膦酸鈉(Risedronate),可以幫助減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

鈣和維生素 D 補充:有助於骨骼健康,建議每天攝入足夠的鈣和維生素 D。

降鈣素:可以減輕疼痛並幫助骨密度的維持。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如雷洛昔芬(Raloxifene),用於絕經後女性。

合成的甲狀旁腺激素(如特立帕肽):用於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患者。

鎮痛藥物主要包括: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如布洛芬(Ibuprofen)或萘普生(Naproxen)用於緩解疼痛。

阿片類藥物:對於嚴重的疼痛,可能需要短期使用阿片類藥物,但需謹慎使用以避免成癮。

需要注意的是,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和治療方案,往往需要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因此,確診骨質疏鬆的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藥,不建議自行用藥治療。

3

介入及手術治療

對於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應儘早抗骨質疏鬆治療,以預防骨折 發生。對於髖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在無絕對手術禁忌證的情況下建議儘快手術治療。

4

心理治療及運動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可以改善病人自我控制能力,加強患者對疼痛的理解和積極響應,有助於改善慢性疼痛病人的疼痛感受,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專業人士指導下的運動(如游泳、瑜伽、普拉提等),可以改善老年病人肌肉

力量、協調性和平衡性,降低跌倒風險。最簡單的運動方式是走路,老年人可選擇適當負重,但需量力而行。

不同年齡段

「養骨」這樣做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可以通過早期干預和生活方式改變來預防的疾病, 預防骨質疏鬆症比治療要更加重要和有效。

1.兒童和青少年(0~18 歲)

該年齡段骨骼快速生長,骨密度逐漸增加,骨量的增加主要通過骨形成(骨生成)過程實現,因此,需要確保骨骼的健康發育和最大化骨密度。

首先,需要保證充足的鈣攝入和維生素 D 的攝入,乳製品、綠葉蔬菜和強化食品是良好的鈣來源,而陽光照射和富含維生素 D 的食物(如魚肝油、蛋黃)是主要來源。

同時,建議加強身體活動,負重運動如跑步、跳繩和球類運動,有助於骨骼的健康發育。此外,進行適度的力量訓練,可以增強骨密度。

此外,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含糖飲料攝入,避免吸煙和二手煙。

2.成年人(19~45 歲)

該年齡段骨量一般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骨形成和骨吸收(骨重塑)過程處於平衡狀態,因此,需要維持骨骼健康,防止骨量減少。

該階段需要繼續關注營養補充,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多曬太陽、適度運動、注意補鈣,有助於維持骨密度;戒煙限酒有助於減少骨量流失。

3.中老年人(45 歲及以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吸收速度逐漸超過骨形成速度,導致骨量開始 逐漸丟失和減少, 骨骼也慢慢「變脆」,更容易出現骨質疏鬆,所以需要預防骨質疏鬆和骨折。

該階段人群要注重均衡飲食,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同時進行適度的力量訓練,幫助維持骨密度和肌肉質量;此外,要定期體檢,包括骨密度檢測,早期發現和干預骨質疏鬆。

如果有必要,可以口服藥物進行骨質疏鬆的干預。最重要的是調整生活方式,確保居住環境安全,使用防滑墊、扶手等,預防跌倒。

策劃製作

作者丨 紀剛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審核丨王軍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策劃丨鍾艷平

責編丨 鍾艷平

審校丨徐來 林林

1.每天堅持踮腳的人,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這 2 個好處你肯定想不到

2.一個睡眠小習慣,可能會損害心臟和血管!快看你有沒有

3.緩解焦慮最佳方法來了!不是吃喝,也不是睡覺,而是做好這件事!

4.這種能讓羊肉不膻的神奇蔬菜,打賭你沒吃過

5.這 2 種飲品混在一起喝,會對大腦造成長期傷害!很多人不知道還在經常喝……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27cdd3949b1e08c9f4226f7d4e6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