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遺憾的定義各有不同,但其中一件肯定是:沒好好讀大學。
大學是跨入社會最後一道橋樑,它隔絕了社會上所有的爾虞我詐,保留了最後的純真,但並非說在大學就沒有矛盾,轟動一時的馬加爵案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校園心理與安全重視。
然而由馬加爵、再到林森浩投毒案……這些案件層出不窮,不由得讓人反思,是否需要加強大學生心理測驗。
9月15日,23歲的小華在宿舍里下遇害,行兇者是同寢室的王某,據悉小華身中100多刀,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死亡。
這一天是小華返校第11天,到底是什麼樣的恩怨,讓王某對小華下如此狠手。
小華,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人,1998年出生在一個中等收入的家庭,小華從小就非常聽話,從沒有讓父母操心過,還考上了瀋陽理工大學,攻讀材料科學;小華在大學四年時間中都非常努力的讀書,他還定下了考研的目標,然而她的生命卻在返校11天後消散了。
殺害小華的王某是他同一個班同一個寢室的室友。
按照常理來講,同一個寢室的室友關係應該更加親近才是,就算有一些矛盾也不至於讓人產生報復心吧!
關於王某為何要殺害小華,也是眾說紛紜,其中一種說法是情殺,不過這種說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小華雖然有一個女友,但是跟王某素不相識,他們之間也沒有什麼交際,不可能是感情上的糾紛。
據同一個寢室的人所說,王某性格內向,不太愛跟人說話,就連同一個寢室人都很少跟他一塊出去玩,每次聚餐、旅遊都是小華和另外幾個室友,他們覺得王某有點較真,一些問題喜歡鑽牛角尖。
他們也試圖讓王某融入進來,但從大一到大三,王某始終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他們都知道王某脾氣不太好,對待他一直都非常小心,就連晚上開燈、關燈都戰戰兢兢。
有一次其餘寢室的人來串房,因為交流聲太大,引起了王某不滿,雙方發生了口角,差點都打起來。
寢室的氣氛非常僵硬,小華和其餘的室友也申請過換宿舍,但大學裡面都是按照班級劃分,把小華調到其餘寢室,就意味著要調出另外一個人,若是在大一提出換宿舍還有機會換,但是大二、大三、大四的情況就有些不同。
其餘宿舍的人都相處了一兩年之久,突然來了一個陌生人也容易遭到其餘的排斥;在案發之前,王某就跟宿舍裡面的人起過爭執,小華和其餘的室友申請把王某調出去,但一直沒有成功。
王某對室友也是愈發痛恨,他打算報復宿舍裡面所有人,他和小華之間並沒有太大的矛盾衝突,之所以會對他下手主要是路線和時間問題;因為小華每天都會送女友回宿舍,其餘的人不是在外面上網就是在圖書館,每次都是小華回來的最早。
王某將罪惡的屠刀伸向了小華,足足捅刺了100多刀,手沒力氣才停下;看到小華倒在血泊當中,王某終於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由於過於害怕他選擇了停手,並沒有殘害其餘的室友。
王某用刀具將小華刺傷,並最終導致其死亡的後果,這種行為已經構成了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罪實害罪,其性質也是極其惡劣,不管是殺人既遂還是未遂都構成故意殺人罪。
按照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案還在進一步審理當中,但等待王某的肯定是嚴厲的懲罰。
23歲正是大好年華,正是向上奮鬥的年紀,然而小華還未走進社會,還未體驗風風雨雨就這樣離開了人世,實在讓人扼腕嘆息。
大學室友可能是這一輩子較為難忘的一個人,雙方可能要相處三到四年甚至更久,這幾年間若天天因為一些矛盾而爭吵,不管是誰都會心裡不舒服,而將事情悶在心裡,也不是解決的辦法,交流永遠不失為一種調節劑。
而在本案當中,王某捅刺行為致人死亡,除了自己會承擔法律責任外,其父母還要進行民事賠償,一場矛盾衝突影響的永遠都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兩個受傷的家庭,兩個在校學生的未來……
原本他們都可以和和氣氣考研畢業走進社會,如今卻因為一些矛盾衝突徹底終結了,所有的夢想也都戛然而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223c546b28e10b05684cb43d3f9fa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