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Vista氫商業
(id:Qingshangye666)
原標題 | 東北人逛小紅書的新樂子,是回答南方人「穿這個去東北會不會凍死」?
作者 | 橘總 訓仔
然後IP顯示哈爾濱的網友語重心長地表示:「聽話,這麼穿該凍得拉拉尿了。」(東北方言,指「凍尿了」)
順便隨機嚇死一個路過的南方人。
如今比東北人更關心東北天氣的,是這個聖誕元旦要去東北玩的南方人。哈爾濱的風雪能把當地市民刮成人均羽生結弦的視頻震懾著南國網友。同樣,在長白山能坐皮筏艇漂流看雪景、冰雪大世界版「權力的遊戲」的視覺震撼也讓東北成了接下來幾個月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但「穿什麼能保命」永遠是最重要的母題。
01
東北人都沒見過
這麼多保暖裝備
如果你問東北人到底有多冷,會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本地人悄咪咪地告訴你:「在東北,冷是一種死法」。
但東北的天氣能隨機嚇死一個沒去過的南方人,主要由於網際網路太過發達,天氣app里零下20度的數字不足以產生恐懼感,但「哈爾濱學生頂風上課堪比爬珠峰」、「東北某地公交車開窗原來人也可以冷鏈運輸啊」等短視頻傳播,足以把寒意傳遞給在座的每一位。
疊加去年此時被束縛的出行熱情和憋壞了的身體在今年全面釋放,於是凜冬已至的東北就成了讓人興奮又緊張的目的地,IP北京的玩家去東北玩叫「勇闖」,從秦嶺淮河以南過去叫「沉浸式體驗寧古塔流放」。(PS: 寧古塔所在的牡丹江市其實在黑龍江的南部,是全省最溫暖的地方。)
看到了但沒去過的未知感反而激發了恐懼,但恐懼也是人類生存延綿的重要動力,南方旅客1月來東北,11月開始未雨綢繆的精神讓東北孩子質疑理解然後拿出筆記抄作業,反思「去哈爾濱能戴帶框眼鏡嗎?會不會被凍住?」「粉底液凍住怎麼辦?水乳精華也會被凍住嗎?」等問題為啥自己從來沒思考過呢。
小紅書@起司香腸大亨
習以為常的土著哭笑不得「這相當於問去內蒙上學最好騎什麼品種的馬」,但擅長總結歸納的東北好人會給出令人暖心的答案:眼鏡最好用樹脂的,金屬框架貼在臉上會比較涼;水乳可以用矽膠小瓶分裝不要灌太滿;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穿厚底鞋。
而只有圍觀了非東北網友事無巨細的提問和猜想,才明白【在東北應該穿什麼】的問題會如此深奧複雜。場景分室內和室外,戶外項目又可細分為滑雪、漂流、拍照,在中央大街溜達還是在冰雪大世界暢遊?都對應著一套複雜的穿衣公式和購物指南。
「去東北穿啥」如今成了一門顯學和玄學,「黑吉遼」三個字就是權威的代名詞。謙虛好問的南方孩子把每個IP在東北的網友變成了老師,發筆記開頭都是「尊敬的東北老師,請問」,隨機逗樂一個東北E人「哎媽呀都把我整不會了」。
指導老師水平根據維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先聽黑龍江的, 再參考吉林的,遼寧的自嘲還是聽哈爾濱的吧,海南IP的東北老師位列鄙視鏈最底層。
有南方學霸早已列好公式拿著完美答卷問診,已知時間地點,求問上身穿「速乾衣+搖粒絨+輕薄羽絨服+滑雪服,能行不?」。
首先「把速乾衣貼身穿」這個步驟就說明學霸不簡單,畢竟東北室內外溫差可達50度,屋外裹成熊,屋內熱成狗的現象相當常見。多層搭配、層層深入,邏輯清晰,有些東北老師都沒見過這麼齊全的裝備。
最後老哈爾濱人為這個滿分答卷給出「可以了」的好成績,畢竟再多也塞不進去了。
思路清晰的學霸開始收拾行李,怕冷學渣的提問快把東北老師整樂了。
比如疊buff選手想在雪地靴里穿雙厚襪子再塞個發熱腳趾墊,以求萬無一失。孩子也是被嚇怕了,活生生把自己裹成《豌豆公主》里的那顆小豌豆。哈爾濱老師對此只有沉默——過分了啊,燙腳是其次,腳熱出汗冷風一貫直接涼到天靈蓋。
有人拿出1000g的棉褲問保不保暖,震驚螢幕對面的東北老師。因為這個絮棉量裹在腿上可能寸步難行,臃腫得會像雪人成精。
當然也有自稱「本人比較抗凍」的叛逆學生遇上像林蕭一樣會說話的東北老師。
本打算穿羊毛大衣搭配輕薄羽絨服、下身穿加絨打底褲和闊腿褲去東北,東北老師先肯定了她的抗凍能力,然後建議可以來之前看看異地醫保能否報銷,再找一個治凍傷比較權威的醫院。
但東北老師也會產生爭執,「去東北穿啥」這道題本來就有多種解法。一會兒說兩條棉褲太多,一會兒又說一條棉褲太少,薛丁格的棉褲急哭了南方人,終於有本地老師來打圓場,給出一個誰也無法反駁的方案:天冷穿啥都沒用,冷了就趕緊進屋吧,暖和過來再出去玩。
02
東北還沒去呢
錢已經花完了?
但叛逆也不是廣東孩子的錯,「實在不想買加厚羽絨服,感覺就去一次東北太浪費了」,這樣的聲音也引起不少東北老師的共鳴。
微博@黃腿腸
羽絨服和貂屬於長線投資,東北人買個過萬的羽絨服、兩三萬的貂是以傳家寶的規格挑選的,如今含絨量能扛過零下20度、不是白牌的冬衣基本1000元起步。
畢竟如今冬衣不只是冬衣,那都是「固定資產」。你願意花把多少錢投資在一件羽絨服上是個越來越值得深思的問題。
冬衣還有越來越貴的趨勢。介面新聞採訪一家為波司登提供代工服務的公司得知,最近三四年受飼料價格等影響,鵝絨和鴨絨等原材料的價格漲幅比以往更明顯。去年普通白鵝絨的採購價為68-70萬元/噸,高端白鵝絨價格為90萬元/噸。今年,普通白鵝絨價格是80-85萬元/噸,高端白鵝絨售價可高達120萬元/噸。
圖源網絡
以至於具有東北特色的租賃服務出現。租衣地點不是在溫差大的山頂景區,租的也不是花里胡哨為拍照而生的華服。店家在這裡,只為把最樸素的黑色耐髒「重資產」出租給【南方妹子】。
小紅書@發財小餅乾
「學生們」逮住一個東北老師事無巨細地問情有可原,一通操作猛如火發現保暖內衣加絨厚棉褲沒用上,又列了一大堆新東西要買。秦嶺淮河線還沒過,預算用完了一大半。畢竟東北穿搭講究一個在預算有限、能保命還能活動開,拍出來的照片還能看。
提前採購保暖裝備成了去東北旅遊的重要環節之一,想起當年帶著廣東同學走吉林——哈爾濱——漠河線路,還是爸媽經驗豐富,下車囑咐我帶著大家先去吉林批發市場採購,100塊的棉鞋、50塊錢的打底褲隨便挑,買的南方同學酣暢淋漓,主打一次性消費。
圖源網絡
怕冷的南方孩子等不到東北,擔心下車就凍噶過去。為了挽救自己的精力和錢包,不少南方人轉頭鑽進了迪卡儂。這個品牌在交流東北穿搭的帖子裡高頻被cue。
按著咱們新總結出來的穿搭公式對照,能直接感受到迪卡儂與Lululemon、始祖鳥之流的不同。一千多在前者夠買一身,在後者只能買一件。
而首次踏足東北的南方人,需要的絕不會只是一件外套。
南方的過冬邏輯是裡邊暖和就行,套(套頭式)秋衣毛衣保暖內衣加薄外套,包不住腦袋的小貝雷帽僅僅起個裝飾作用。同時家裡這一年沒幾天雪,完全不用考慮鞋子有多防水防滑,高達10CM的超滑UGG都敢穿出門。
而在室內室外兩重天、地上雪能有半米高的東北,內搭要選透氣好穿脫的(開衫式的)、鞋子要選鞋面都厚的、帽子要選包耳朵的。
簡而言之,就是滑雪裝那樣的。
沒有幾個財力雄厚的老闆能「睿智」到單在南方賣滑雪服。但SKU可達三萬五千種、門店平均面積約4000平米的迪卡儂會在滑雪專區搭好【東北出行戰袍】。
小紅書@郭九七
仔細拆一拆,相比一個二個都瞄準中產錢包的衝鋒衣、羽絨服品牌,迪卡儂還算給不想把只能穿幾次的衣服置辦成重資產的南方人留了條活路——不凍腳、不用穿捂汗的厚襪子、可以牢牢鎖住褲腿的爆款雪地靴,199.9元。
在迪卡儂搜索「東北」;小紅書@要一隻小貓嗎
再劃拉劃拉別的,透氣內搭可以百元拿下,衝鋒衣/棉衣外套也能在五百內搞定。拿著東北老師給的標準答案就自己衣櫃查缺補漏,迪卡儂的價格還勉強能承受,不至於讓人想立馬掉頭去三亞。
小紅書@藍調孫老師
面對從未去過的東北,從未嘗試過的北地戶外旅遊項目,南方人的緊張和滑雪小白入門時的緊張是相似的。
迪卡儂也是用自己拿捏運動小白的邏輯拿捏了「東北小白」。
IC實驗室曾以「用50分的價格,賣70分的產品,滿足基本需求」來評價迪卡儂。想去東北玩一兩次的旅客,和想體驗某項運動、希望設備專業但不必太硬核的玩家站在了一塊。足夠讓人在東北街道 citywalk 的專業度和一般不超過500的單品價格,讓迪卡儂成為性價比之選。
小紅書@尾二同學
還有一點是,天天在網上請教東北穿衣學已經夠累,再苛求南方朋友在每一個單品上對比品牌、挨個種草下單……這就不禮貌了。而在線上/線下的迪卡儂一站購齊,也許是價格和體驗上最接近在東北服裝批發市場「玩前大採購」的方式。
不得不說這也是旅行的一部分,起碼比買紀念品舒心,興奮感讓人夢回小時候秋遊前一天買零食。
全球消費降級大背景下,連年銷售額大漲的迪卡儂成了緩解南方人焦慮的快樂老家,是保證經濟實惠方便能保命不至於太醜的六邊形選手。
圖源網絡
不正式訪談過N個真正去過東北的南方朋友,他們總說,去過一次會發現,東北的寒冷也沒想像中那麼恐怖,對穿衣服這件事,真不用如臨大敵。
其實在東北穿搭鄙視鏈頂端是只穿兩層,弔帶配貂絨。
但從「採購保暖裝備就是提前享受旅遊的快樂」這個角度來看,東北之旅里的最大樂趣之一,就是可以做幾個月的攻略以及懷著緊張又焦急心情期待著出發日期的到來。
開篇圖源小紅書:@笑笑不說話(稍做處理)
封面圖源網絡
【Vista氫商業】報道女性消費與商業,一個有趣有溫度的商業號。關注它 清醒熱愛,智性消費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你的東北穿搭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