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最高漲近100%,電車還能無腦入嗎?

2023-07-26     電動湃

原標題:快充最高漲近100%,電車還能無腦入嗎?

跟大家說個壞消息:油價又要上漲了!

依照國內現行成品油調控機制,今年第15輪成品油價調整將於本周三(7月26日)24時正式到來。根據折算,每升油價漲價0.15-0.17元。按50升的油箱計算,加滿需要多出8元的成本。

看著儀表上幾乎見底的油箱指針,拿著動輒三五百的加油發票,此時的你腦海中,是否有那麼一分鐘飄過這樣的一個念頭——如果買一輛純電動車,那該多實惠啊!

橋豆麻袋!

你難道沒聽說最近電費也漲價了嗎?

這並不是聳人聽聞。

事實上,根據全國多地的網友反應:一夜之間,充電樁的費用全部漲價了。

上海網友:公共充電樁漲價了,尤其是中午12點至14點時間段,以前1.15元/kWh,現在漲到2.05元/kWh,實在充不起了。

鄭州網友:7月7日1:40,在商務外環星星充電站進行充電,共計充電25.881kWh,消費13.2元,平均價格為0.51/kWh;7月18日,在同一位置充電,平均充電價格為0.78元/kWh。

重慶網友:公用快充站充電價格上漲,以特來電為例,在8:00-21:00,價格達到頂峰,1.99元/kWh,其中電費為1.69元,服務費為0.3元。

對於第三方充電樁價格最為敏感的,無疑是計程車司機與網約車司機。司機師傅往往會利用午飯的間隙給自己的「吃飯傢伙」充電補能。

以上海目前街頭最常見的純電動計程車榮威Ei5為例,大部分車型搭載了一塊52.5kWh的電池。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從0%充到100%的話,那麼需要107.63元。

以夏季新能源汽車續航打7折來估算,充滿電之後的Ei5實際續航約為300km,換算下來每公里的成本約為0.36元。部分停車場還會額外收取停車費。

作為參考,此前一台手動擋朗逸的平均油耗為6.32L/100km(數據來源:小熊油耗),平均油費為每公里0.48元。

當然,電費漲價並不是這些第三方充電樁企業一拍腦袋就做出的決定。從國家發改委所發布的通知來看,從6月份開始,就已經施行了新的定價方案。

具體來看,新的定價方案將用電分為了三類,也就是居民生活用電、農業生產用電以及工商業用電。而當前公共充電樁的電費其實與工商業電費相等同。

而作為以此盈利的充電樁企業來說,電價本身上漲再加上自身的成本與利潤,最終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終端單價也水漲船高。綜合算下來,整體的用車成本也會上升。

對!又不對!

因為除了省錢外,你還能緩解拍不到牌的焦慮以及限行帶來的煩躁。唯一需要操心的,可能就是在長途駕駛時,需要規劃好沿途的充電樁。

看來,作為電動車車主,不僅能省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能省心。

那,我們還是先從省錢這件事來說吧。

說起省錢,無外乎會想到的是購買新能源車型時,能免徵購置稅以及車船稅。除此之外,在上海等一些需要拍牌的地區,目前依舊有免費發放新能源牌照的政策。

同時,在日常的用車體驗上,在沒有了更換機油的需求後,新能源汽車整體的保養成本會低於傳統的燃油汽車。

至於有人說,電動汽車保養無非就是換個空調濾芯的事情,自己動手就好了。

對此,小編想說的是,相較於燃油汽車,電動汽車因為高壓電的存在,有著更強的技術壁壘。為了人與車的安全,還是需要根據保養手冊,及時進站檢測維修。

此外,電動汽車「最香」的地方,還是在於電價。這裡,著重要說的是使用家用充電樁的電價。

以上海為例,目前電動汽車家用充電樁在申請了獨立的電錶後,能夠享受與家用電相同的電價,即峰時段0.617元/kWh,谷時段0.307元/kWh。

更值得一提的是,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電錶,還不會受到家用電階梯電價的影響。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開得越多,就省得越多。

此外,另一部分新能源車主,則看重的是其平順性。因為,即便是插混車型,去掉了傳統的變速箱結構(並聯混動除外),市區用電高速用油,不僅沒有里程焦慮,開起來還格外絲滑。

此外,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熱,還帶動了從業者愈發激烈的競爭。

縱向來看,廠商不斷推出價位更低、配置更高的車型來刺激市場,讓過去那些百萬豪車上的配置也能飛入尋常百姓家。而過去售價高高在上的合資品牌車型,也不得不改變定價策略,「躬身」參戰。

這也難怪國外的網友看到國內同款車型的售價只有當地1/4時,那股酸勁了。

橫向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內卷,也將戰火引到了同級別的燃油車市場。曾幾何時,你敢想像思域會與飛度一個價?

從上半年的銷量數據上來看,新能源乘用車共賣了850萬輛,占狹義乘用車總銷量的36.17%,並且這個數據依舊在攀升。

並且,從明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的部分將開始收窄,也就是說部分高端車型將開始部分徵收購置稅。

那麼,現在是不是可以無腦沖了呢?

等等!

在真正購買一輛新能源汽車時,還是需要做好一些準備。

首先,就是確保擁有家用充電樁。原因如上,就不再贅述了。

其次,你還要做好剛提車,新車變老款的心理建設。

例如特斯拉Model 3看起來已經7年沒有換代了,但在這7年之間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新增了熱泵空調、AMD Ryzen晶片、HW3.0計算晶片等硬體配置,以及更多OTA帶來的軟體升級。

在不遠的未來,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會成為最熱門的技術更新之一。不帶個智能駕駛技術,你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了。

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普及,動力也變得更為廉價。過去一輛百公里3s級的汽車,其售價往往會去到百萬級別,建立起價格門檻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也對駕駛技術建立了門檻。

而現在不用50萬,也不用30萬,只需要18.68萬,MG MULAN就能輕鬆做到零百加速3.8s。

隨說動力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但在下單之前,還是請三思,你真的需要這麼大的動力嗎?以及,你真的能掌握這麼大的動力嗎?

如果能梳理清楚上面幾點,仔細思考自己真正的用車需求後,再入手也不遲。

回到開頭文章所說的,電費漲價無疑是大勢所趨,並且中國也依舊是一個資源緊缺型社會,新能源汽車在社會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也將是大勢所趨。

這一次的電費漲價,或也將促使一些非運營車主改變補能習慣,將尖峰時段讓給更需要用電的企事業單位以及運營車主。

未來,或許我們還能像荷蘭那樣,將汽車電池中的電力輸送至當地公用電網,供家庭和企業使用。當然,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1d26b000b8625dabcda02546e8164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