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桐城派文人劉開和亳州的不解之緣嗎?

2020-01-04   亳州身邊事

劉開(1781-1824年,一說卒於1821年),字方來,又字東明,號孟塗,清代桐城(今屬安慶市樅陽縣陳州鄉)人。出生數月喪父,其母日耕夜織,悉心撫育。小時家境貧寒,當放牛郎時,經常依立私塾學館的窗子面外旁聽先生授課,過耳能誦。塾師發現後,邀他留館就讀,後來還把女兒許配給他。

劉開14歲時,拿著所作詩文拜會當地的文壇大家、「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姚鼐,被姚賞識,稱「此子他日當為古文名家,望溪(方苞,清代著名文學家,桐城文派創始人)、海峰(劉大櫆,清代著名文學家,桐城派『三祖』之一)之墜緒,賴以復振,吾鄉幸也。」遂收其為弟子,授以詩文之法。劉開聰慧勤奮,融會貫通,盡得師傳。

劉開生平以教書為業。授課之餘,潛心散文創作和文論研究。他主張「以漢人之氣體,運八家之成法,本之以六經,參之以周末諸子,然後變而出之,用之於一家之言」。其尊崇桐城家學,但不「拘於繩尺」,而能「取精汰粗,化腐為奇」,「集眾家之美」,「而得其天然」。他的文論,對當時的散文創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他的散文,明白曉暢,動宕恣肆,才氣俊逸;他的詩文,多反映貧民疾苦,暴露官場黑暗,具有一定的現實主義精神。個人著作有《劉孟塗詩文集》《駢文》《廣烈女傳》《論語補註》等。

桐城派是清代文壇最大的散文流派,因其文派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均系安徽桐城人。劉開是姚鼐的得意門生,也是該文派的著名作家。他的那首「小黃城外芍藥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後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至今在亳州仍廣為流傳。

那劉開與亳州到底有何不解之緣呢?

其一,緣於修志。清道光五年(1825年)刊行的《亳州志》,其《序》中記載了劉開受聘來亳編修《亳州志》之事:「癸未年(1823年)冬,會大中丞陶長沙公有創修省志之舉,因延桐城劉孟塗(劉開)先生主其事。孟塗(劉開)於學無所不窺,人知其辭章之巨麗,或未知其考據之驚(精)核(賅)也……越甲申(1824年)七月,纂輯已過半,而孟塗(劉開)遽先朝露。」另據《桐城縣誌》載:清代「桐城派」繼姚鼐之後,又有「小戴(均衡)、方(東樹)、劉(開)、姚(瑩)立世。」此人於「道光元年(1821年),受聘赴亳州修志,患暴疾而逝」。

筆者認為,《桐城縣誌》對當地歷史人物劉開讚譽有加,但對劉開於亳病故的時間記述不夠準確和翔實。劉開來亳的大致時間可能為道光元年(1821年)下半年,落榻於城內咸平寺。其後,他廣交各界朋友特別是文壇才俊,了解當地歷史文化、名勝古蹟和風俗民情,與亳州結下了不解之緣,並於道光三年(1823年)冬受聘編修《亳州志》,道光四年(1824年)夏七月,《亳州志》編纂任務過半時,患暴病而亡,死後葬於譙東的芍藥地。在他死後次年的1825年,即道光五年,由任壽世、劉開、陳恩德等人編纂而成的43卷《亳州志》得以刊行面世。

其二,緣於其客居亳州期間,留下了29首膾炙人口的詩詞。這些詩作取材廣泛,涉及面有湯陵懷古、拜謁老子祠,游城父干溪、二女孤堆、魏武帝舊宅、希夷故里、觀牡丹花和芍藥花等,林林總總,蔚為大觀,讀後令人賞心悅目。其《魏武帝舊宅》詩云:「譙東精舍沒蒼苔,射獵冬春亦壯哉。亂世紛紜誰識主,奸雄猜忌尚憐才。成功天限三分局,饗士風生八角台。知己舊推喬太尉,墓門祭罷淚猶哀。」該詩質樸大氣,情景交融,撫今追昔,對從亳州走上歷史大舞台的曹操充滿了敬慕之情。其觀亳《牡丹歌並序》,其中的詩文「去花半里先聞芳,花氣如絲透出牆。人來百步花似覺,側身低面迎路旁。滿懷春思不暇訴,眼飢一見驚欲狂」,詩人用擬人化的筆法,在寫出了牡丹花對遊人「側身低面」歡迎的同時,也寫出了詩人目睹了牡丹花盛景之後精神的愉悅和內心驚喜。

劉開的《偕陳晚香、任硯香至城東觀芍藥復作長歌》(以下簡稱《亳州城東觀芍藥歌》)一詩,更是膾炙人口之絕唱:「小黃城外芍藥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後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紅紫為田綠為圃,一痕草色低難遮。游江北,一見芍藥如舊識。過珍惜,日日讀書坐花側。花如生,枝枝不覺動顏色。渦水濱,花亦作態如相親。絕代少,天教此花為替人。鋪滿地,香絲牽客太多事。何繽紛,焰如爐火燒晴雲……」

《亳州城東觀芍藥歌》一詩的創作時間,大致在1824年農曆四月的「穀雨」前後。當時的劉開,終日蝸居書齋編纂《亳州志》,並被當地的道家文化、三曹文化,以及歷史掌故和風土人情所吸引。暮春,偕文友陳晚香、任硯香們,實地領略華佗故里、藥材之鄉的旖旎風光。春和景明,鳥語花香,蜂嗡蝶舞,草長鶯飛。劉開一行漫步於亳州城東郊野,眼前儘是抽穗揚花的青青麥田,以及雲霞片片的芍藥花、刺槐花和泡桐花,「小黃城外芍藥花……」這一不朽詩作,遂從劉開的口裡悠然洒脫地吟出。

寫《觀芍藥歌》之後不久的道光四年夏七月,劉開染上暴疾,不幸英年早逝。

為了編修清·道光《亳州志》,劉開從皖南的桐城來到皖北的亳州。劉開的未竟之業,最終由他的文友們完成了。清·道光《亳州志》(上下冊)在塵封194年之後的2019年11月,由亳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整理,程誠、楊小凡點校,黃山書社出版。加之芍藥花早已定為亳州的市花,劉開《亳州城東觀芍藥歌》開篇所寫「小黃城外芍藥花」的詩句,仍在當今諸多媒體和亳州城鄉廣為傳誦。

來源:亳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