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對比圖來說話:劉備和蠍子出現,《大決戰》是不是選錯了演員?

2022-07-02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讓對比圖來說話:劉備和蠍子出現,《大決戰》是不是選錯了演員?

《大決戰》是一部氣勢恢宏的歷史正劇,後面會不會出現數萬大軍匯成的滾滾洪流,那得慢慢看,在劇中較早出現的兩個人,已經引起了很多觀眾的爭議:「劉備」出現了,「蠍子」也出現了,這兩個人分別飾演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歷史人物,是不是鬧錯了?

王勁松演了很多反面或不太好的角色,比如《大明王朝1566》中的太監、《邊城》里的老鬼子,給讀者諸君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可能就是《我是特種兵》中的那個「蠍子」了。

《我是特種兵》火爆之後,很多人看見《突擊再突擊》中的山地特戰旅旅長、《軍師聯盟》中的荀彧、《大唐榮耀》中的唐肅宗李亨,也總覺得是又看見了「蠍子」,這就叫「跳戲」。吃跳戲之苦的,除了王勁松,還有一個郭德綱——他不管演誰,在觀眾看來都像在說相聲。

「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這是一句比較傷人的話,這句話也被有些人用在了《大決戰》中的王勁松身上。在筆者看來,這絕對是誤傷——如果不信,請看下面這張圖片。

這張對比圖,看起來就像是一個人在照鏡子,但事實上左邊的是王勁松在《大決戰》中的劇照,筆者將其處理成黑白照片了,右邊這張,就是劇中人在歷史上的原始照片。

《大決戰》是一部基本還原歷史的正劇,但也不可能完全恢復歷史原貌,否則就會變成紀錄片——藝術來源於生活,歷史劇來源於歷史,但卻不能比歷史更精彩。任何人都拍不出那種震撼效果,這是很多創作人員的苦惱。

雖然沒有可能復原歷史,但是在選取演員的時候,儘量要求形神兼備,這卻是歷史劇必須遵循的原則,用「蠍子」王勁松來飾演老蔣,還真滿足了這個要求——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老蔣的性格,其實也是有幾分蠍性的。

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王勁松在大決戰中飾演的那個角色,也曾經是江湖中人,跟黃金榮杜月笙都有交往,也曾真槍實彈地在軍閥混戰的時候衝鋒陷陣,其經歷跟「蠍子」也有三分相似。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王勁松跟他飾演的角色體型相似——其他的「特型演員」,好像都比歷史原型胖得太多了。

筆者個人認為,「蠍子」王勁松既具備了其演繹人物的外形,也具備了其內在氣質,這個形象,完全符合歷史的真實。

筆者不會使用人像對比軟體,但是讀者諸君中有這方面的高手,可以把上面的對比圖做一下測試,筆者認為,相似度應該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蠍子」演「老蔣」,形神兼備,「劉備」演「林總」,到底有幾分相似,這個咱們不能因為《新三國》有太多槽點就否認于和偉演繹得不好——正史中的劉備,確實是喜怒不形於色,是個狠角色,說好聽一點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說不好聽就是面癱,或者說長了一張「螞蚱臉」,是不可能眉飛色舞的。

《新三國》的張飛太蠢、董卓太萌,但是劉備自稱「劍術一流」,那絕對不是自吹,也不是于和偉演錯了。

在《大決戰》中,于和偉飾演的依然是一個人狠話不多的角色,不動聲色是名將應有的氣質,這方面于和偉做得不錯。

特型演員講究形神兼備,筆者比較尊敬于和偉老師,也認為他飾演一位胸懷韜略而不動聲色的名將,是足以撐得起場面的。

但是有一點我們也不能不承認,馬紹信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于和偉想要超越,似乎有比較大的困難——如果外形差距較大,歷史人物的獨特氣質,也很難得到完美的展現。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于和偉飾演的歷史人物,很難找到照片,這就給筆者做對比圖帶來了困難,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湊合找了四張圖片放在一起,請讀者諸君慧眼明辨:這四張圖,哪一張是劇照,哪一張是歷史老照片?

看了上面的兩戰對比圖,讀者心中自然有桿秤,這裡筆者要說的是:任何人飾演歷史人物,都多多少少會帶著自己的影子,或者是帶著他們塑造的經典形象的影子,王勁松和于和偉當然也不例外,有人在《大決戰》中看到了「蠍子」和「劉備」,那也是正常現象。

不管怎麼說,《大決戰》都是一部正劇、好劇,所以我們可以暫時忘掉「蠍子」和「劉備」,把心神沉浸於那場波瀾壯闊的史詩級戰爭之中。至於王勁松于和偉二位老師的表現可以打幾分,筆者不敢妄言,這就要提請讀者諸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13d1545b4511341cb14956bba1ef5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