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豹2》撕下的漫威「遮羞布」,《蟻人3》想粘上,但失敗了

2023-02-19     無尾電影

原標題:被《黑豹2》撕下的漫威「遮羞布」,《蟻人3》想粘上,但失敗了

如果說,《黑豹2》是漫威闊別內地院線三年多的前菜。

那麼,《蟻人3》就是實打實的正餐。

漫威電影消失的三年多時間,就如同MCU里的爍滅事件。

完美錯過MCU第四階段的我們,

再一次享受到了全球同步上映的待遇。

然而,對於很多觀眾而言,曾經的漫威,已經變得陌生。

整個第四階段,漫威推出了7部電影、11部美劇劇集。

放眼望去,全是新的超級英雄。

加上漫威特有的「連續劇式」的性質,一旦錯過想要補課,成本巨大。

很多非死忠粉的觀眾,對於第五階段,更多的只是觀望,又或者是拒絕。

熱情一旦被澆滅,想要重新點燃,絕非易事。

因此,第五階段更像是漫威的重新出發。

效果如何,或許不能立竿見影。

但作為打頭陣的第一部作品,我們或許可以從中窺探一二——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

1

先說我對電影的第一觀影感受。

《蟻人3》大概符合我對它的預期,比《黑豹2》好一點就行。

但,真的只是好一點點而已。

夢遊了整個第四階段的漫威,似乎終於想起要講主線劇情了。

兩個小時的正片只為引出第一個彩蛋的套路依然存在。

量子世界是電影上映前著重宣傳的一個點。

正片百分之九十時間都發生在量子世界,肉眼可見,全是特效。

但要說有沒有視覺奇觀,我覺得沒有。尤其是你看過《星戰》的話,你會覺得哪哪都似曾相識。

最終決戰,我不斷問自己,我看的真不是《星球大戰》嗎?

某些場景建模我都懷疑漫威是不是直接用的星戰素材……

所謂讓人炸裂的兩個彩蛋,對於一路追漫威到今天的影迷來說都是基操。

一手為後續電影預熱,一手為後續劇集預熱。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征服者康作為四五六階段的大boss,漫威可是不遺餘力地要為他造勢。

至於能不能與滅霸齊名,還得看後續作品的表現。

這也讓系列主角之一的黃蜂女徹底成為背景板,戲份甚至還沒有凱茜多。

凱茜雖然演得不怎樣。但好看是真好看。

即便最後來上一段「韓朵朵式」的發言,我也不忍吐槽。

聊完第一觀影感受,下面挑幾點著重展開說一下。

2

上回聊《黑豹2》的時候,我就說過當下漫威最致命的問題:

是超級英雄立不住。

我們為什麼對初代英雄念念不忘。

是因為他們一直伴我們走過很長一段路,伴我們成長。

這種情感羈絆讓我們是深信,他們就是超級英雄本雄。

但英雄總會有遲暮之時。

當初代英雄以各種方式告別MCU舞台後,留給漫威的問題是:

誰來接棒?

所以我們看到漫威在第四階段放棄了繼續推進主線劇情,而是源源不斷地推出新超級英雄。

用的是最傳統的以老帶新模式。

《黑寡婦》引出異父異母的「親妹妹」葉蓮娜;

《獵鷹與冬兵》讓獵鷹以「美隊」之名C位出道;

《雷神4》忙活了半天,只是為小錘女鋪路;

鷹眼,復聯最慘打工人,好不容易有部個人劇集,結果只能當工具人捧「鷹」二代。

到了《黑豹2》里的「鋼鐵俠精神繼承人」莉莉,更是讓人眼前一黑的程度……

可以說,整個第四階段,漫威沒有成功立住一個新超級英雄。

也可能是因為這樣,漫威對第五階段的規劃變得更加慎重。

打頭炮的重任,落到了蟻人頭上。

這位經歷過滅霸時代,稱得上是「承上啟下」的老角色了。

但用蟻人開啟第五階段總給人一種「蜀中無大將」感覺。

然而漫威眼下能用的老將除了蟻人就只有驚奇隊長。

又因為涉及時間空間量子力學,蟻人就成了唯一人選。

與隔壁被瘋狂吐槽的家人俠不同。

家庭,一直是蟻人系列的根基,是MCU諸多超英里難得擁有平民化敘事的角色。

不想保衛地球,也不想拯救世界,只是想重回老本行賺點快錢早點湊夠撫養費和女兒見面,卻陰差陽錯成為了超級英雄。

女兒一直是斯科特的源動力。

我以為第三部的家庭關係,會聚焦在斯科特和女兒凱茜之間。

然而是我想多了,人家的關係好著呢。

這一次的蟻人家庭,幾乎沒有遭遇什麼內部矛盾。

岳母在量子領域的風流史,只是無關痛癢的佐料。

大家的目標,空前一致,一心對付征服者康。

這樣一來,角色的情感表達被弱化,只是被劇情推著走。

所謂的家庭羈絆,只是個空殼。

蟻人系列特有的「小而美」風格消失殆盡。

這一部的斯科特,你有見他有任何成長嗎。

單人電影發展到第三部,英雄沒有一絲成長,就是失敗。

至此,蟻人徹底淪為漫威宇宙「大格局」的鋪墊。

這也是為什麼第四階段的眾多新角色,無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就在於他們不再鮮活。

所有角色存在的價值,都只是服務於一個個小事件。

一個個小事件,然後引出一個大事件。

這個大事件的果,又成為下一個大事件的因。

就這樣一直循環往復,不斷推動著漫威電影宇宙的擴張。

這種套娃式操作,讓漫威在前三個階段所向披靡。

而當階段里的作品質量不能維持水準線以上時,大家難以被故事本身打動,自然對買票看彩蛋送電影的操作感到反感。

永遠只是提出問題而不解決問題,

永遠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

永遠是故事未完待續。

久而久之,難免讓人意興闌珊。

《黑豹2》的遺留問題,《蟻人3》依然保留。

被《黑豹2》撕下的漫威「遮羞布」,《蟻人3》想粘上,但失敗了。

3

主角有沒有成長,很大程度是取決於反派的表現。

同樣一部電影是否出彩,反派的塑造功不可沒。

《狂飆》正是因為成功塑造了高啟強這個反派角色,才讓這部劇有如此高的熱度。

相比主角,其實我們更能跟反派共情。

主角怎麼贏的,沒有人關心,因為我們都知道他最後一定會贏。

但我們會很在意反派到底能給主角帶來多少威脅。

問一個扎心的問題,你有多久沒見過一個像樣的漫威反派了?

一見史蒂夫誤終身的巴基;

憑一己之力拆散盾鐵CP的澤莫;

擁有崇高理想的宇宙計生辦主任滅霸……

每一個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到了第四階段,反派似乎不存在了。

前期叫囂得最凶,結尾通通給你洗白。

沒有了正反對立,所謂的戲劇衝突就跟過家家一樣。

遠的不說,《蟻人3》里的魔多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第一部敗於蟻人手中,身體沒能等比例縮小就墜入了量子世界。

被康改造成了魔多客。

他對斯科特,應該是恨之入骨才對。

當斯科特再次遇見魔多客時,我以為的劇情,會是魔多客又一次敗在斯科特手裡。

結果萬萬沒想到,他被斯科特的寶貝女兒三言兩語就洗了腦。

從而反水偷襲征服者康。

這段劇情,看得我是如鯁在喉。

臨死前還不忘說了一句「我也算是一名復仇者了」

啊這……我已經無法用語言形容我此時的心情。

這都能一笑泯恩仇,我沒想到。

最後再聊一下這個漫威精心為第五第六階段準備的BOSS:

征服者康。

康的戲份如此之多,出乎我的意料。

甚至我都覺得片名有點掛羊頭賣狗肉。

應該改名叫《蟻人3:困在量子世界的康》更貼切。

這麼早就讓康出場,明顯是為之後的《復聯5、6》做預熱。

但在120分鐘的電影里,觀眾感受不到這個康作為BOSS的一絲壓迫力。

矛盾的點在於,這個BOSS是為復聯準備的。

如果蟻人伐木累就把他打敗了,那還要復聯幹嘛?

所以,康的能力只能一削再削。

但電影前半部分,又在極力渲染這個康多麼多麼的強大。

消滅了無數時間線和復仇者,被康議會合力才流放到量子領域。

前期動動手指要人命,然而到後期面對蟻人大反攻的時候,卻只能無能狂怒放雷射。

這就給人的觀感十分割裂。

而且編劇還有意無意地暗示這個康是個好人。

他在屠殺別的時間線,只是為了拯救多元宇宙。

說白了,他的存在,只是為了引出影片結束後的第一個彩蛋。

主角當工具人被推著走,反派也被當工具人用完即棄。

只有彩蛋永遠在提醒觀眾,精彩永遠在後面。

END

十五年過去,漫威是否依然能打?

票房數據不會說謊。

第一階段,六部電影,全球票房38.13億美元;

第二階段,六部電影,全球票房52.69億美元;

第三階段,十一部電影,全球票房135億美元。

第四階段,六部電影,全球票房56.95億美元。

上了山頂,放眼望去,似乎只有下坡的路。

漫威顯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

據說《蟻人3》就在臨近上映前做了緊急補拍。

像第四階段那種只管量不保質的情況或許將成為過去。

重回迪士尼CEO位置的羅伯特·艾格,就在員工內部信里說過一句話:

我完全相信,故事仍是推動這家公司的燃料。

眼下已經到了漫威最困難的階段。

第五階段的成敗,關係到整個漫威的未來。

《蟻人3》的開局失利已成定局,但全盤否定接下來的漫威,似乎又言之過早。

作為漫威作品一部沒落下的我,私心當然希望漫威可以繼續乘風破浪,再創高峰。

因為它真的創造了許多獨一無二的銀幕記憶。。

忘不了托尼在發布會上公開承認「我是鋼鐵俠」;

忘不了美國隊長那一句「我能跟你耗上一整天(I can do this all day)」;

忘不了洛基面對滅霸,說出的那一句「我們有浩克(We have a Hulk)」;

忘不了黑寡婦主動獻祭自己,墜入深淵的從容和堅毅;

……

太多太多。

每每想起那些瞬間,總會把我帶回那一個個難忘的夜晚。

大銀幕上的光影流動,變幻萬千。

我一次次踏入漫威創造的夢之旅。

對於這趟旅程,我還不忍心說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0c963264ea138ecdaae136a5b12dd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