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

2023-05-26     錢耳朵

原標題:分化

2023年5月26日音頻:進度條00:00 11:01 後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昨晚美國半導體板塊暴漲,其中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6.8%,英偉達暴漲24.4%,台積電大漲12.0%。

美股是相對理性的市場,美股半導體飆漲說明, 這輪AI革命的確給很多美股半導體企業帶來了實打實的業績。例如,英偉達一季度營收超出了市場預期13%,二季度銷售額預測比華爾街的預期高50%;台積電稱,5nm產能利用率接近滿負荷。

我預測, 中國半導體的上行周期有望提前到來 ,因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聯動性」依然很強。

其實已有跡象,5月10日,多家公司MLCC產品(多層陶瓷電容器,被稱為「電子工業大米」)宣布漲價或準備漲價(幅度在10%-40%不等);5月17日,長江存儲官宣漲價3%-5%;5月22日,多家公司LED產品(用於顯示屏)官宣漲價5%-10%……電子產品的配套材料紛紛漲價,暗示下游的消費電子、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的需求在回升。

這就是說, 半導體的基本面拐點或已到來

另外,還有3點利好。

1)大基金的減持快結束了(大基金在4月初開始密集發減持公告,一般3個月內會減持完), 資金拐點到了

2)最嚴厲的海外製裁落地了(最嚴的制裁來自日本,預計荷蘭、韓國的嚴厲程度都不及日本), 制裁風險已被「計價」

3) 政策驅動(昨天,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倡議,攻關汽車晶片國產關鍵器件)。

綜上,我認為, 半導體板塊的布局時機已經到來

冰火兩重天。

光伏板塊今天又大幅殺跌了,果然「帥」不過兩天。原因就不多分析了(感興趣的可以翻以前的文章),其實就一句話, 嚴重的「產能過剩」

不由感慨,現在我們國家的產業非常「割裂」,一方面,不少產業「產能過剩」,例如豬、白酒、鋰業、光伏;另一方面,高端製造產業又嚴重的「供給不足」,例如高端晶片、工業母機等等。

根據「木桶理論」,總體消費也是由「短板」決定的,難怪整體消費上不去。舉個例子,由於缺少好晶片,華為手機又貴性能又一般,你願意買嗎?但是假如高端晶片自主可控了,華為的手機又便宜功能又強大,我猜大家也願意買。

在這「割裂」的市場,投什麼,相信大家心裡有數。

1、「水網大基建」來襲

昨天最高層印發了《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關於「全國性水網建設」的總體規劃正式出台。

還記得2月27日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嗎?也是最高層印發的,結果 引發了3月TMT板塊風風火火的行情。在中國,最高層的文件一定要重視!

下面解讀一下這個文件。

(1)政策目標

主要有兩點:

1)到2025年, 建設一批國家水網骨幹工程,國家骨幹網建設加快推進,省市縣水網有序實施;

2)到 2035 年,基本形成國家水網總體格局,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逐步建成,省市縣水網基本完善。

1)到2025年, 建設一批國家水網骨幹工程,國家骨幹網建設加快推進,省市縣水網有序實施;

2)到 2035 年,基本形成國家水網總體格局,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逐步建成,省市縣水網基本完善。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大工程。

中國土地面積遼闊,有960萬平方公里;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平衡,基本呈現「 夏汛冬枯、北缺南豐」;而且「水生態」複雜( 全國仍有3%的國控斷面地表水水質為V類、劣V類),想建成「全國統一大市場」,絕對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所以, 這輪「水網大基建」所帶來的「增量增長」絕對非常巨大,並且是長期的

當然,在現階段,我認為可以重點關注2025年的目標,即「 建設一批國家水網骨幹工程」。

(2)利好的板塊

泛泛地說,「水網大基建」利好的就是基建板塊;想投的話,買個基建指數基金就行。但保不准有人想投的精準一點。

詳細說說吧,我覺得水網大基建主要利好4個板塊。

1 )水利企業

很多水利企業只服務於一市或一省,現在既然要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那麼有的中小企業慢慢就可以將業務拓展到別的省市,發展壯大。

目前A股的水利板塊有50隻股票,其中 有32隻市值不足百億,增長空間非常大。

2)工程機械&鋼筋水泥

水利是重大的土木工程,需要開山鑿河、修大壩等等,這些需要用到大量的工程機械(例如挖掘機、抽水機)和大量的鋼筋水泥。

不管是工程機械還是鋼筋水泥,自2021年起就處於周期下行期;在「水網大基建」的刺激下,有望重啟上行。以挖掘機為例,目前雖依然負增長,但處於「磨底」階段,如果「水網」建設落到實處,極有可能開啟復甦。

3)管道企業

「南水北調」需要大量的水管,會刺激水管企業的業績。況且,從歷史數據看,就算沒有「水網大基建」,水管的額長度也保持了「穩定且不低」的增速;現在又加上了「水網」建設,水管行業預計將顯著提升。

(3)基建板塊怎麼樣?

大部分基民可能還是通過「基建基金」來參與「水網」的投資。說說基建吧,我認為基建板塊的機會又來了。

5月基建板塊之所以回調,是因為投資者發現, 4月基建增速居然邊際放緩了(一季度基建投資同比增長了10.8%,4月基建投資只有7.9%)。但我猜測,4月份「疲弱的經濟數據」可能讓官方意識到了, 基建還是不能「鬆懈」,於是近期又在「暗暗發力」。例如,昨天工信部等14部門提出「雙千兆」運動,5月19日發改委提出「充電樁基礎建設」,這些都是新基建;而「水網」則是「舊基建」。

政策轉向,所以我認為 基建板塊的基本面上行期又快到了

加上,「中證基建」目前PE只有8.67倍,位於近5年6.3%的百分位,估值很低;股息率為2.43%,位於近5年90%的百分位,股息率較高。

綜合來看,基建板塊目前的性價比比較高。

3、板塊分析

(1)新興產業

昨天國資委提出,將出台一攬子政策 支持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另外,據國資委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超過2300億元,同比增長30%,約占全部投資比重的1/4。

新興產業現在「既有政策口號,又有政策資金」,可以說是「疲弱經濟中的一顆明珠」。應重點關注!

具體哪些產業值得關注呢?建議重點關注4個:新一代信息技術(6G、雲服務等)、人工智慧、集成電路、工業母機(5月11日,國資黨委擴大會議上提出來的)。

從企業層面也有跡可循。以信息技術為例,央企的「排頭兵」國投資本2022年信息技術相關投入10.1億元,同比增長了9.16%。例如,信息寡頭中國電信今年一季度研發費用為 13.80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23.4%。

所以,新興產業必是未來1-2年的主線。

(2)國產大飛機

東航宣布 ,5月28日C919「國產大飛機」(C919)將進行首次商業飛行,班次為 MU9191,從上海虹橋飛往北京首都,計劃飛行時長2小時25分鐘。

「命途多舛」的國產大飛機的試飛終於成功了(2022年12月26日的試飛失敗;5月14日重啟試飛,成功)!這意味著, 「國產大飛機」終於邁向了「商業化運營」的進程

這有望帶來巨大的增量市場,據上海市科委發布的《2022上海科技進步報告》,截止到2022年底, C919累計獲得了32家客戶1035架訂單。按一架飛機0.99億美元的價格計, 增量市場將有7000多億元

當然,同「水網」一樣,這是一項長期工程,在初期C919的年產量約20架左右,所以預計 「國產替代」的年增量空間約為100億元左右,是「細水長流」式的利好。

但是可惜,不管是「航天」板塊還是「空天軍工」指數,最近都沒怎麼漲;只能說現在市場情緒低迷,「利好」被忽視了。

熬一熬, 相信市場情緒回暖後,會「補漲」

(3)債務上限

據消息人士透露,美國精簡版債務上限已達成,目前民共兩黨的分歧大約只是在「700億美元的開支」方面。

早說了,美債不可能「真的違約」,這對於美國的代價太大了。據穆迪預測, 若美債真的違約,美國GDP將下降4%,600萬人失業,居民損失12萬億美元。美債若真違約了,拜登和麥卡錫都是美國的「罪人」。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看第二條文章。

如果喜歡文章,希望點個贊,我會根據大家的反饋來優化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09150fd0bb0303bb1194319549f3c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