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會東縣姜州鎮鄭家壩電商示範村,村民們正在忙著挑果、打包、裝箱,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大家可以看到在我身後的這些石榴都是我們自己家裡面種的,果粒飽滿,口感也非常不錯。」對著手機介紹自家石榴的小伙是會東縣姜州鎮鄭家壩電商示範村的村民張雲峰。
近年來,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物流體系不斷發展。看到家鄉喜人的變化,在外地打工的「95後」張雲峰毅然返鄉創業。如今,他家種植的突尼西亞軟籽石榴已超過4000株。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原本炙手可熱的會東石榴讓外地經銷商望而卻步,導致石榴價格大幅降低,果農也因此犯了愁。面對市場,2017年入駐鄭家壩村的電商成了張雲峰的選擇。幾十畝石榴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被預訂了大半,價格翻了一番,賣到7、8塊錢1斤。
目前,農村電商經濟成為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的新亮點。在鄭家壩村,像張雲峰這樣的青年電商還有很多,就連50、60歲的大叔大媽寄起快遞來也是輕車熟路。
提著一桶石榴過來發貨的老大爺孫大前告訴記者,他是姜州鎮鄭家壩村四組村民,兩個孩子都在成都上班,家裡的石榴熟了,摘了一些,準備寄到成都給孩子們嘗嘗鮮。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農特產品的銷售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今年受疫情影響,外地的收購商減少了許多,網上的訂單反而暴增。會東縣電子商務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1-8月電商上行總額32175113.08元,下行總額98855193.54元。
「我們現在差不多每天可以發貨500箱,9月以後可以達到1000箱,在中秋、國慶節期間將迎來最高峰,預計每天能達到1500-2000箱左右。去年我們電商的銷售額大概在350萬,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在180萬左右,預計石榴結束能到400萬,全年爭取突破500萬」。鄭家壩電商示範村負責人趙正會說到電商信心滿滿。
鄭家壩村只是會東縣農村電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會東縣立足縣情、搶抓機遇,運用「網際網路」的方式,通過不斷完善電商聚集發展載體和鄉村物流體系,紮實推進電商進農村,深入實施電商精準扶貧;不斷壯大電商企業、優化上線產品,搭建電商平台、建成配送網絡、電商人才培訓等措施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一系列特色農特產品遠銷全國各地,農特產品種植戶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記者:代會龍 王世良 楊海靈
來源:會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