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身上的7個部位,醫生建議少吃,大腸排最後,榜首的很多人愛吃

2022-03-05     小梅趣圖

原標題:豬身上的7個部位,醫生建議少吃,大腸排最後,榜首的很多人愛吃

#夏方養生指南#

現在中國一年要生產和消費5億頭豬,占全球豬肉生產和消費量近一半,而每個中國人平均一年要消費掉近40公斤的豬肉,遠遠高於牛羊肉和其他所有肉類的總和。

豬肉:從經濟產品到文化記憶

豬在中國古人經濟生活中形成特殊地位,是中國古代獨特的政治制度、文化心理、農業經濟基礎造成的。

「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自商鞅變法頒布《墾草令》以來,歷朝統治者都鼓勵增加耕地、減少林地草地,使大規模放養草食動物越來越不可能。

豬能消耗人不能吃的垃圾食物,產出富有價值的肥料來肥田,而且豬的繁殖效率較高,過日子精打細算的中國農民自然把豬作為十分經濟實惠的牲畜來飼養。

加之在農耕時代,牛是重要的勞動工具,歷朝歷代三令五申禁止宰殺耕牛。殺牛很多時候被認為是一種刑事犯罪,甚至有的朝代(例如漢朝)還規定殺牛者要給牛償命。因此,豬也就成為用作食物的牲畜之一。

養豬業和中國農耕經濟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幾乎是中國古代農業經濟史的一條重要脈絡,越是盛世朝代,養豬越是普及,養豬業越是發達,以漢、唐、宋最為明顯。

豬肉有何營養價值?

豬肉由四部分組成,其中肌肉、脂肪、骨骼所占比例大體上為50%、30%和15%,其他還有結締組織等。

脂肪是食物中能量最高的營養素,肉類含無機鹽總量約在1%左右,主要含有鉀、磷、硫、鈉、鎂、鈣、鐵、鋅等,豬內臟含有維生素A和C,特別是肝臟含維生素A、C、B5、B12較豐富。

豬肉幾乎包含了人體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無機鹽和維生素等重要營養素,同其他營養素相比,豬肉具有吸枚率高、耐飢和適口性好等優點。

豬身上的7個部位,醫生建議少吃,大腸排最後,榜首的很多人愛吃

部位7:豬大腸

豬的大腸是豬承受糞便的地方,也是豬身上最髒的地方,人們到場的時候一定要習慣用意外直接危害人體的不是他的照片,而是自身的脂肪酸和膽固醇,加上其巨大的油性,吃起來會很油膩。

如果豬大腸長期被人體吸收,會直接導致血管狹窄的形成,高血壓、高血脂的增加,直接導致心臟病的發生,因此,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此時不宜食用豬大腸,因為這樣會直接導致疾病的發生。

部位6:豬腦

傳統醫學講究以形補形,吃什麼好,腦子不好或者智力低下,吃豬腦有助於益智健腦。豬腦造型獨特,味道奇特,但喜歡的人不在少數,甚至有人的愛可以從火鍋延伸到麻辣燙、串串、湯。

但是,醫生不建議你吃太多豬腦,富含膽固醇、甘油三酯和流浪成分。經常食用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增加中風和痛風的風險。

部位5:豬肺

豬肺作為豬的呼吸器官,也是空氣過濾器,還會發生肺部疾病,肺泡內容易含有寄生蟲、細菌和病毒,如果不加以照顧,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而且豬的生活習慣會導致它吸入更多的灰塵,會增加豬肺里的灰塵,由於豬肺容易被灰塵覆蓋,灰塵中的重金屬也會存在,這些重金屬被人體消化吸收後殘留在人體內。

重要的是豬的肺泡數量多,體積小,總面積大,很難清理,尤其是外面賣的豬肺,一旦食用,這些細菌、病毒、灰塵、重金屬等,會進入人體,威脅人體健康。

部位4:豬頸肉

豬頸肉又叫血頸肉,因為屠宰場屠宰豬時,出血是從豬的頸部開始的,所以頸肉內有瘀血,看起來血淋淋的,又叫「血頸肉」,又稱溝頭肉、頰肉。平時我們不吃,因為肉裡面含有大量的淋巴結和各種腺體。

如果黃褐色或黃白色的淋巴結是正常的,吃了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如果有病變淋巴結,如化膿、水腫、出血、充血、壞死等。,表示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危害很大。

部位3:豬腎

腎上腺位於豬腎的前上部,也就是常說的「小腎」,人誤食腎上腺後幾分鐘,血壓急劇升高,可出現噁心、頭暈、頭痛、心悸、四肢和舌頭麻木、肌肉震顫,甚至面色蒼白、瞳孔散大,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的人因此可誘發中風、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部位2:豬肝

豬肝是幫助豬排毒的重要器官,他們吃的所有食物都會被肝臟解毒,被我們的身體吸收利用,而且含有相對較高的重金屬。

肝臟中有很多營養價值,但肝臟中的膽固醇含量也很高,經常吃豬肝會導致人體攝入過量的重金屬,增加體內膽固醇含量,減緩體內血液循環,使我們大機率出現「三高」問題。

部位1:豬皮

在女性朋友眼中,豬皮含有大量豬皮和美容用的膠原蛋白,但最新研究發現,midskin不能用於美容,因為皮膚很難吸收其蛋白質。一開始只有不到5%的成分轉化為皮膚,美容養顏,效果較弱。

但是豬皮的膽固醇含量很高,100克富含431大卡,吃100克豬皮相當於一頓飯的熱量攝入,對健康人非常不利,還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不放自查,是否有你愛吃的?為了健康管住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f248fad06f3fd055209dc83f1601b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