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遭禁播、下架,但吃播文化的形成,還是存在了很多的必然性

2022-02-24     軍武四分三十三

原標題:雖遭禁播、下架,但吃播文化的形成,還是存在了很多的必然性

「吃播」最早在日韓兩國興起。2014年韓國女生朴淑妍的第一次吃播直播,讓「吃與直播」相結合的「吃播」概念走進大眾視野,之後海量的吃播視頻不斷湧現,韓國網友也由此創造了「吃播」的專屬詞語——「Mukbang」(由韓文的吃「meokneun」與直播「bangsong」構成)。

而日本素有大胃王挑戰的傳統,東京電視台早在1989年便開始每年推出大胃王比賽節目。隨著直播元年的到來,原本活躍在線下大胃王比賽以及電視節目中的大胃王便開始轉戰直播,成為了網絡中的吃播類主播,日本大胃王木下佑香等正是這一類的代表。

「吃播」作為「直播吃飯」的新樣態進入中國後,在多個直播平台展露頭角。在初期階段,主要是飲食過程的記錄,類似於小型個人吃飯真人秀。隨著短視頻的興起,「吃播」不再止於直播形式,短視頻「吃播」成為更受歡迎的新樣式,同時B站、抖音、美拍等短視頻平台也上升為「吃播」的新戰場。

這一階段,飲食視頻以「吃播」為主流,在食物方面拼奇、拼量成為常態。總體上呈現出傳播主體草根性,製作成本低,娛樂化、奇觀化等特點。

「吃播」在中國的火爆,與中國人歷來注重飲食文化的傳統有關。「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飲食是中華民族文化版圖上非常重要的部分。清代文人袁枚曾說:「凡事不可苟且,而於飲食尤甚。」在現代社會,人們對飲食的關注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2年央視開播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藉助視聽技術將飲食與文化、情感完美融合,在全國掀起「飲食熱」。而社交媒體的興盛,人們更是熱衷通過「秀」和「曬」的方式,把各種有關美食的文字、圖片和視頻在社交平台亮出。

不僅如此,各大視頻平台敏銳地捕捉到這股飲食文化熱,推出了內容、形式更加豐富多樣的美食紀錄片,例如《人生一串》《尋味順德》《一城一味》等。

以年輕人為主的網絡社區——bilibili視頻平台為例,可將「吃播」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1.美食教學和日常記錄類。如王剛、子時當歸。

2.食量大,奇特性的展示類。如濺本尊,奇異小北。

3.探店測評分享類。如郭傑瑞。

持續的飲食熱潮以及「吃播」的現象,值得我們關注和考察。本文主要以bilibili視頻平台關於食量大,奇特性的展示類「吃播」視頻為研究對象,從「媒體奇觀」的理論視角,探析其奇觀化的建構與表征性,透視其表象背後文化、社會心理和商業性多種因素的糾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f1a0652bed9bdfa5dce25bf73400b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