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反抗:韓國年輕人不買房不生娃,卻瘋狂買包

2023-05-04     正解局

原標題:無聲的反抗:韓國年輕人不買房不生娃,卻瘋狂買包

再努力奮鬥,也改變不了命運,那不如,及時行樂。

正解局出品

前段時間,美國投行摩根史坦利發布了一份調研報告。

韓國拿到了一個全世界第一:

2022年,韓國是世界上人均奢侈品消費最多的國家。

根據推算,2022年韓國人在個人奢侈品上的總支出高達168億美元,將近GDP的1%,平均下來人均消費325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差不多是2250元)。

相比之下,美國才280美元,中國更是只有50美元。

雖然,韓國在2021年被聯合國確認為已開發國家。

但是,韓國人買奢侈品這麼猛,還是驚到很多人。

只不過,這個全世界第一,可沒什麼值得驕傲的。

因為,瘋狂買奢侈品的背後,是韓國年輕人最無聲的反抗:生活無望,那就及時行樂。

安居樂業,其實是全世界所有國家年輕人的期盼。

韓國也不例外。

但是,韓國年輕人剛走出社會,就發現一個殘酷的是事實:

房買不起,娃養不起。

最近幾年,韓國房價不斷突破新高。

為了壓制房價,韓國商業銀行的房貸利率上限更是衝破8%,達到歷史新高點。

即便是省吃儉用貸款買了房,房貸也壓得人喘不過氣。

有的媒體就報道了一個例子。

李先生(34歲)生活在首爾市中心江南。

他說,2017年他結婚時,聽信了政府穩定房價的承諾,所以,沒有買房,但現在,房價已經漲到天上去了。

「原本貸款2億韓元就能買到手的房,現在需要多花10億韓元。」

所以,對於買房這件事,韓國年輕人早已絕望。

不少年輕人供不起房,也付不起高昂的房租,只能被迫租住在條件很差、價格低廉的地下室。

電影《寄生蟲》真實反映了韓國底層民眾的住房條件

更重要的是,思路一變,天地寬。

李先生就說,他現在不打算買房了。

更多的韓國年輕人,還選擇不生娃。

近些年來,韓國生育率出現斷崖式下滑。

韓國2022年總生育率只有0.78,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24.9萬名嬰兒出生,但死亡人口卻增加到37.3萬,人口負增長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工作壓力大,沒法兼顧養孩子,加上教育開支大,是韓國年輕人不願意生娃的主要原因。

用李先生的話說,「現在只想盡情品嘗美食、享受生活。」

所以,韓國人的奢侈品消費,只是這樣大背景下的一個外在表現而已。

根據樂天百貨的數據,商店裡的奢侈品銷售額,二三十歲群體的比重從2018年的38.2%上升到2019年的41.4%,再到2020年上升到44.9%。

現代百貨商店20多歲群體奢侈品銷售額的增幅,也從2018年的27.5%上升到去年的37.7%。

韓國的房價、生育率,我先前在不少文章里已經提到過。

今天著重說說韓國年輕人的奢侈品消費。

在「現象級」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女主千頌伊就是一位奢侈品的瘋狂痴迷者。

她即便是醉酒跑到都敏俊家哭訴,也不忘拿著自己摯愛的Jimmy choo高跟鞋。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女主千頌伊拿著愛若至寶的Jimmy Choo高跟鞋

可能有人會覺得電視劇表現得太浮誇,但在現實生活里,韓國人對於奢侈品的痴迷程度,才是真正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擁有5000萬人口的韓國,是多數頂級奢侈品牌的前五大市場之一。

現年32歲的首爾上班族Jang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在拿到第一份薪水後,每年都會定期購買各種奢侈品包包來獎勵自己,因為她覺得職業生涯需要好包相伴。

在韓國,像Jang這樣痴迷奢侈品的人並不少,各大奢侈品牌在韓國根本不愁銷量。

即便是在疫情期間,韓國經濟最差的時候,韓國香奈兒專櫃也永遠在排長隊,幾個小時櫃檯可能就會賣空。

香奈兒(Chanel)專賣店門口正在排長隊的韓國年輕人

光是2022年,香奈兒(Chanel)在韓國的銷售額接近93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8.2億元人民幣),銷售額非常不錯。

在韓國,豪車的購買力也非常驚人。

以知名品牌賓利為例,2022年在韓國一共賣出了775輛汽車,占該公司亞太區銷售總量的40%。

亞洲銷量第二的日本,全年銷售量為644輛,但日本人口是韓國的2倍,足以證明韓國實際的豪車購買力非常強悍。

韓國購買奢侈品的人主要集中在年輕群體。

據《韓國先驅報》報道稱,韓國年輕一代非常追捧奢侈品牌,無論收入多少,他們都會想方設法購買一件奢侈品。

名牌在韓國被認為是身份的象徵

2020年,韓國著名兼職網站Alba Cheonguk調查顯示,韓國本國20多歲的年輕人有83.3%都曾為了購買奢侈品做過兼職。

更有甚者,這股奢侈之風的低齡化程度也越來越嚴重。

很多韓國中學生為了能夠購買自己心儀的奢侈品牌,選擇利用課餘時間兼職打工。

不少小學生和幼兒園小孩也非常追捧奢侈品牌,他們會要求父母給自己購買各種名牌衣服、名牌包包等奢侈物品。

首爾江南區清潭洞一家高級服裝店陳列的兒童專用名牌服裝

首爾郊區的尹女士在參加自己9歲女兒的家長會時,發現班級里的孩子穿的衣服都是清一色的奢侈品牌,有Prada的鞋子,有穿Moncler的羽絨服,各種奢侈品牌應有盡有。

據《韓國先驅報》報道稱,在韓國奢侈品童裝門店裡,試穿高級奢侈品服裝的幼兒園小孩比比皆是。

韓國現代百貨公司透露,奢侈品童裝的銷售額連續三年都呈遞增趨勢,其增長率已經從2020年的29.5%上升至2022年的35.4%。

韓國一位媽媽在給自己才7歲的女兒購買巴寶莉風衣時表示:「成年人對於奢侈品的狂熱,不知不覺間已經影響到了小孩子。」

韓國人購買如此多的奢侈品,並不是因為他們足夠富有,相反,韓國人的負債率始終位居世界前列。

據韓聯社報道稱,截止到2022年12月末,韓國每戶家庭平均負債為865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45萬元)。

韓國年輕人的負債情況比這更嚴重。

《朝鮮日報》報道稱,韓國39歲以下的戶主平均負債超過1億韓元(將近人民幣52萬元)。

而不少才十幾二十歲就早早「自立門戶」的戶主們平均負債超過了5000萬韓元(將近人民幣26萬元)。

韓國大多數年輕人雖然工資並不高,但他們為了購買奢侈品,不惜四處借貸,甚至會由於還不起錢而自殺。

韓國社會稱這一現象為「靈魂貸款」,意思是指韓國人為了購買奢侈品連靈魂都可以用來貸款。

韓國年輕人搶購奢侈品成了風尚

曾經有媒體報道過一個例子。

現年36歲的韓國人具永奎,曾經每月只能掙7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3640元)。

為了購買奢侈品,他申請了四張信用卡,加起來總額度高達4054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1萬元)。

之後,具永奎開始肆無忌憚地瘋狂消費,不但四處旅行,還購買各種限量版球鞋、數碼產品,家中擺滿了各種奢侈品。

在不到1年時間裡,他就欠了巨額的信用卡債務。

具永奎坦言:「最初,我其實想用這筆錢犒勞一下辛苦工作的自己,沒想到後來徹底沉迷於花錢的快樂,根本無法自拔。」

後來,具永奎不得不過著以貸還貸的日子。

每個月他用工資還完利息後,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具永奎不敢告訴家人,他為了還清巨額債務,每天都要打多份工,時刻處於焦慮中,很快身體就出了問題,最後還是被公司裁員。

失業後,具永奎更難還上欠債,他只能偽造資料,假裝自己還有工作,利用銀行系統的漏洞來騙取貸款。

然而,沒多久,他的騙局就被揭穿,貸款不斷遭拒,信用卡接連逾期,討債公司的奪命連環call,直接把具永奎逼入絕境。

2016年左右,在家人查明了所有欠債的數額後,無地自容的具永奎先後3次自殺,幸運的是,每次他都被救了回來。

具永奎提起負債悔不當初

2018年,具永奎成功申請到個人破產,債務才得以最終全部被豁免。

不過,有的人就沒有具永奎這麼幸運。

一位老人因為女兒負債嚴重而服毒自盡。

他在給韓國總統的遺言中寫道:「我女兒沒有工作,我搞不懂為什麼信用卡公司要給她這麼多信用卡。」

據韓國媒體報道稱,在韓國,每過12分鐘,就會有1個韓國人宣告破產。

有些人因為償還不起債務,也不願申請破產,甚至選擇用極端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大部分韓國人名下都有不少信用卡,這些信用卡最後成為他們自殺的罪魁禍首

韓國統計廳的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裡,韓國平均每天有將近37人自殺,而每40分鐘就有1人選擇了卻自己的生命。

在OECD38個成員國中,韓國自殺率位居第一。

自殺原因里,除了心理問題外,第二個主要就是由於經濟出現問題。

多年來,韓國都是全亞洲家庭債務總額占GDP比重最高的國家。

通常來說,家庭債務占GDP比重的警戒線是85%,超過這一水平意味著爆發債務危機的風險比較大。

但在2022年一季度,韓國家庭債務占GDP的比例已經高達104.3%。

由於不少人選擇以貸養貸,結果導致債務程度越來越高,陷入惡性循環中。

大概世界上很少有國家會像韓國這樣,為奢侈品痴迷達到非常瘋狂的程度。

韓國斯達康公司常務董事曹玄珠認為:「這又是韓國的一個綜合徵——像飲食綜合徵、整形手術綜合徵一樣,現在是名牌綜合徵。」

韓國人,尤其是年輕人會如此熱衷追逐奢侈品,歸根結底,與韓國自身的消費文化離不開。

比起其他國家的民眾,韓國人對於外貌形象明顯更為重視,甚至達到了完全「以貌取人」的地步。

摩根史坦利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與大多數國家相比,彰顯外貌和財富優越的產品更能引起韓國消費者的共鳴。」

社交媒體上的韓國年輕博主曬奢侈品

在韓國人看來,擁有漂亮的外貌,穿戴各種奢侈品牌,更容易在社會上獲得尊重。

2019年,韓國教育部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校園霸凌的主要原因,是霸凌者認為被害者窮酸相嚴重。

而不少學生因為貧窮,導致內心價值認同感低,也給了霸凌者可乘之機。

因此,韓國不光整容業發達,還擁有著世界上少有的「奢侈品友好文化」。

2022年7月,一篇發表在《經濟事務》雜誌研究論文顯示,超過60%的韓國人認為富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據麥肯錫數據顯示,70%的韓國人表示穿戴奢侈品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快樂,只有5%的韓國人認為買奢侈品是種浪費。

同時,只有22%的韓國人並不認可炫富行為,這一數字遠低於中國和日本。

在社會整體環境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韓國普通民眾為了面子而購買奢侈品。

50歲的朴先生只是韓國一位普通上班族,每個月收入只有1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5216元),但是他正上高一的兒子卻讓他購買價值69萬韓元(約合人民幣3598元)的名牌運動鞋。

為此,兩人還大吵一架,但最後朴先生因為擔心兒子被排擠,不得不選擇妥協。

長期炫富氛圍影響下,韓國已經形成了獨有的炫富文化。

據《朝鮮日報》報道稱,有些學生會把自己的奢侈品售賣再購入,這樣讓別人誤以為他們擁有多個奢侈品。

韓國炫富文化如此嚴重,更深層原因在於韓國社會貧富差距太大,社會與階層割裂嚴重。

現如今,韓國的財富不平等正處於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低收入和高收入群體間的收入差距還在不斷惡化。

昂貴的房價,不斷上漲的利率,非常高的失業率,內卷嚴重的工作環境,正在逐漸消磨掉韓國年輕人的奮鬥動力。

再努力奮鬥,也改變不了命運,那不如,及時行樂。

奢侈品,只是他們空虛靈魂暫時的避難所。

一個國家最怕的,不是暫時物質匱乏,而是向上而不得,不斷彌散開來的失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ea186123d5e9d5f020b5f17e662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