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最初希望在 2024 年推出時,Vision Pro 出貨量達到 100 萬台,現在因製造問題計劃破滅。
蘋果被迫大幅削減混合現實頭顯 Vision Pro 的產量目標,這款頭顯經過七年的開發於 WWDC 2023 推出,被譽為自 iPhone 以來最重要的產品發布。
據多位直接了解製造過程的人士透露,頭顯設計的複雜性和生產的困難是目標縮減的主要原因,而更實惠版本的設備的計劃也不得不推遲。
蘋果已經表示,這款售價 3,500 美元的「空間計算」頭顯設備要到「明年初」才會上市,這距離 6 月 5 日的發布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分析師認為這更多地與供應鏈問題有關,而不是讓開發人員有時間為 Vision Pro 創建應用程式。
立訊精密是蘋果目前唯一的 Vision Pro 組裝商,兩名接近蘋果和立訊精密的人士表示,該公司準備在 2024 年生產不到 40 萬台。另外,Vision Pro 某些組件的兩家中國獨家供應商表示,蘋果只要求他們第一年生產 13 萬至 15 萬台的組件供給量。
這兩個產業鏈消息都意味著 Vision Pro 產量將大幅削減,蘋果此前的前 12 個月內部銷售目標為 100 萬台。分析師和行業專家表示,銷量較低的預測反映出蘋果公司在多年來錯過推出該設備的最後期限後,對擴大生產規模缺乏信心。
不過,蘋果公司在發布這款頭顯三周後,周五其市場估值收於 3 萬億美元以上。
圖源:FT
據稱,Vision Pro 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該設備螢幕的製造。它們由兩個 Micro-OLED 顯示器(每隻眼睛一個)和一個朝外的柔性 OLED 組成。
內部顯示屏的解析度幾乎超過了目前市場上的任何產品,而外部顯示器則將頭顯佩戴者的眼睛部位動畫投射到外部世界。
顯示屏是 Vision Pro 中最昂貴的組件。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 6 月份演示中 Vision Pro 的原型機中的 Micro-OLED 由索尼和台積電提供。知情人士表示,蘋果一直對供應商的生產力不滿意,尤其是對無缺陷的 Micro-OLED 的產量。
技術諮詢公司 D/D Advisors 的創始人 Jay Goldberg 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正常的產品發展路徑的煩惱,(因為)這是有史以來最複雜的消費設備。」
Goldberg 表示,高於預期的 3,500 美元價格點已經表明,蘋果已經承受了生產效率低下的成本,因為知道與蘋果產品組合中的成熟產品相比,製造產量特別低。為此,必須有人付出代價(消費者)。
他補充道:「我認為蘋果在進入這個領域時,在模型中埋下了很多『不良收益』。Vision Pro 中有很多技術,他們知道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擴大規模,蘋果知道第一年他們不會靠這個賺錢。」
索尼半導體部門負責人 Terushi Shimizu 在最近的一次圓桌會議上表示,索尼對混合現實頭顯市場的擴張程度持謹慎態度,不願大幅提高產量。
他表示:「我們將關注(對 Micro-OLED)的需求會增加多少,但我認為我們不會以與圖像傳感器相同的規模積極(生產)」。索尼正在為此建造一座新工廠,以提高智慧型手機相機所用晶片的產量。
圖源:網絡
與此同時,兩位知情人士表示 ,蘋果公司已經在開發新一代頭顯,其中包括價格更實惠的版本,預計將更能吸引大眾市場消費者。
蘋果正在與韓國顯示器製造商三星和 LG 合作開發這款第二代頭顯。為了壓低價格,廠商們正在探索使用其他顯示技術,包括 Mini-LED,但兩位人士表示,即使是非 Pro 頭顯,蘋果也堅持使用 Micro-OLED,儘管到目前為止所有供應商的 Micro-OLED 技術,都未能達到蘋果的預期。
一位接近立訊精密的人士表示,蘋果在 2024 年下調目標令其感到失望,該公司一直在提高產能,以便在未來幾年每年可以生產近 1800 萬台設備。
圖源:FT
Isaiah Research 分析師 Eddie Han 表示:Vision Pro 並未對亞洲整個頭顯供應鏈帶來太大推動,蘋果並沒有製造出比業界想像的更好的產品,製造商的信心並不高。」
儘管遭遇挫折,市場情報機構 Canalys 仍相信,蘋果的用戶群將在推出後五年內突破 2000 萬。Canalys 分析師 Jason Low 表示:「鑒於產量有限,該產品將很快被蘋果忠實粉絲和美國高凈值用戶預訂。」 他目前預計蘋果明年的產量將達到 35 萬台,五年後將增至 1,260 萬台。
來源: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