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評論員 艾丹
閱讀提要
「要在綠化基礎上加強彩化」,是注重生物多樣性、生態和諧性的理性之言,也是滿足新的城市發展需求,滿足人民對美好宜居環境的更高要求。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4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並談到「要注意把針闊林比例結合好,使之更符合生物鏈、生態鏈要求」「要在綠化基礎上加強彩化,多種一些色彩斑斕的樹種」。
這是201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11次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11年堅持做一件事,習近平總書記躬身揮鍬、培土圍堰的身影,是對「植樹造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要一以貫之、持續做下去」的最好詮釋。
綠色是人們對良好生態的基本認識。「為城市增添綠色生機」「讓荒山復綠」「沙漠變綠洲」,這些年,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地方發展的綠色底線。塞罕壩百萬畝林海的壯觀,福建東山島治沙「谷樹」的巍然,都向世人展現著綠色中國的不懈努力。此前據NASA兩顆繞地衛星用科學儀器觀測,過去20年間,中國的植被增加量占全球植被總增加量至少25%。中國,是「染綠地球」行動的主力軍,為調節氣候、減少污染、改善人居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彩化是在綠化的基礎上作出的更高追求,依然秉承的是綠色發展理念。桃粉、梨白、柳綠、楓紅、杏黃,大自然本就是色彩繽紛、層次分明的。隨著人們對生態理解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自然之美有了更感性、更多元的認識。花的熱情、果的清香、樹的偉岸、草的茂盛,讓一些城市從綠化到彩化的過程中「顏值」飆升,「吸粉」無數。
「要在綠化基礎上加強彩化」,是注重生物多樣性、生態和諧性的理性之言,也是滿足新的城市發展需求,滿足人民對美好宜居環境的更高要求。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親手種下的樹種非常豐富,包括西府海棠、碧桃、油松、柿樹、紅瑞木、榆葉梅、元寶楓、銀杏、國槐等。從這些品種來看,既有地域生長習性的考慮,也有種類多樣性、感官豐富性的考慮。海棠的緋紅,油松的青綠,銀杏的明黃,大自然的明媚將首都裝點得更加美麗繁盛,也讓生態中國的展現更立體。
因為中國南北氣候的差異,從綠化到彩化,華南地區、江浙地區的一些城市已經率先嘗試。當下,正值「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好時節,我們看到,武漢基於自身特色,在四季花城上不斷探索,讓「到武漢看花」,成為一張絢麗多姿的閃亮名片。需要注意的是,彩化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萬能的模式。對各地而言,摸清楚土壤、氣候特點,探索符合各地的彩化路徑,尊重本土植被和群眾喜好,避免一哄而上、千篇一律,避免南橘北枳、弄巧成拙,才能真正以彩化為城市添彩,在以綠色為底色的畫布上,繪出更多斑斕的美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