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男子患上罕見血液病!血漿置換為其換出「新生」曙光

2023-12-19     湖南醫聊

原標題:六旬男子患上罕見血液病!血漿置換為其換出「新生」曙光

原本以為只是「感冒」,沒想到卻發展為全身皮膚多發瘀斑、血泡,伴有咯血,尿血,血小板幾近歸零,腎功能嚴重損傷。近日,在湖南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急診二部ICU住院的王先生被確診為一種較為罕見的血栓性微血管病。經過數十次、數萬毫升的血漿置換,血液透析等「換血」療法後,王先生終於脫離生命危險,康復出院。

家住長沙的66歲王先生,1個半月前出現了咳嗽、咳痰,伴隨有皮膚長水泡,原本以為只是普通「感冒」,卻沒想到症狀持續了10餘天后,出現全身瘀斑、血性水泡,咯血以及尿中帶血。在當地醫院治療數天後,仍未尋得病因,病情急轉直下。家人立即將王先生轉送至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二部ICU。經檢查發現,王先生血小板只有14×10^9/L(正常值為85-303×10^9/L),血肌酐指標高達705umol/L(正常值為57-111umol/L),生命危在旦夕。

由於患者血小板極低、貧血合併急性腎衰,外周血可見破碎紅細胞,並且合併肺動脈栓塞、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嚴重併發症,結合病史患者被確診為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急診二部主任曹彥表示,這是一種較為罕見的危急重症,極易漏診誤診而延誤治療,病死率非常高。

由於治療難度大,風險極高,以曹彥主任、靖穎霞副主任醫師、李敏副主任醫師、何勇護士長為主的醫護團隊積極應對,迅速啟動危重患者救治預案,並召集血液內科、腫瘤科、呼吸科、腎內科、輸血科等多學科專家會診,最終決定對患者使用血漿置換進行治療,同時給予抗感染、激素衝擊、免疫調節等多方面治療。經過近1月的不懈努力,患者的血紅蛋白、血小板、腎功能接近正常水平,於12月19日痊癒出院。

曹彥主任介紹,血栓性微血管病是人體內微動脈和毛細血管血管壁異常,導致微血管血栓形成的一種特異性病理損害。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血小板減少、溶血性貧血和微循環中血小板血栓造成的器官受累。這種疾病起病急驟,病情兇險,容易誤診及漏診,病死率高達90%,目前血漿置換治療是重要治療手段。

「快速識別血栓性微血管病是啟動適當治療的關鍵。」 曹彥主任介紹,多種原因可導致該病的發生,如藥物(抗血小板藥物、非甾體類、免疫抑制劑、抗腫瘤藥物、抗生素等)、感染、妊娠、惡性腫瘤、惡性高血壓、器官移植術後以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風濕免疫類疾病。而王先生的發病原因與其口服非甾體藥物止痛藥物有關。因此,有上述基礎疾病的患者出現乏力、腹瀉、腹痛、噁心嘔吐、頭暈、頭痛、呼吸困難、瘀斑瘀點以及其他出血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人民醫院 急診二部 湯止戈 譚俊彩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ddcc868afbe829a0e3ee3e6f00cf3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