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IP後蘇南蘇北被迫統一?十三太保:和顯示在地球上毫無區別

2022-05-16     走吧自駕游

原標題:顯示IP後蘇南蘇北被迫統一?十三太保:和顯示在地球上毫無區別

相信各位看官也發現了,五一過後,微博、今日頭條、抖音、知乎、小紅書、微信公眾號等平台紛紛上線了顯示「IP屬地」功能,不管用戶在發送內容或者是發表評論時,都會展示你的IP屬地。

自己的IP被曝光,極少數的網友像是被戳了心窩子。

他們表示:這是侵害隱私權,對網際網路精神的背叛。

有的人還說:這是權力的踐踏、蠶食,被要求的讓渡。

但也有不少網友言明:身正不怕影子斜!

顯示「IP屬地」功能在全網激起重浪,但有這麼一個地方,他們更多的是抱著「吃瓜群眾」的心態對待這一事件,因為之於他們而言,顯示江蘇和顯示在地球上毫無區別,因為「江蘇行為與我村、鎮、縣、市又有何干係。」

江蘇,有南京、蘇州、無錫、南通、揚州、徐州、常州、泰州、鹽城、鎮江、宿遷、淮安、連雲港(排名不分先後,特此註明)十三個地級市,每一個都有省一級別的經濟體量,江湖人稱「十三太保」。

雖說江蘇不存在什麼高大山川讓人們隔離不便交流,但是語言、文化、地理等等一系列的因素,為「內鬥」創造了條件。

01

散裝的江蘇?

外省人看江蘇,是按行政分級去觀察江蘇的,市就是市,縣就是縣,縣就應該服從市,鎮就應該服從縣。但事實上,真實的江蘇是:下級單位常常不願跟上級單位為伍,因為江蘇真正的分類法不是行政單位,而是經濟圈。

一組數據:

2021年江蘇全省GDP達116364億,居全國第二位,其中蘇州市以22718.34億元高居榜首;南京則以16355.33億元居次席;無錫14003.24億元排在第三名;南通以11026.94億元,位居第四名;宿遷則以3791.01億元居最後一位,成為江蘇的十三阿哥。

常州、徐州GDP總量也突破了8000億元大關,離10000億元已經不遠。突破6000億大關的地級市,有揚州、鹽城、泰州三個。鎮江和淮安,也達到了4000億以上。低於4000億元的,只有連雲港和宿遷兩市。

雖然說區域定義成迷的蘇北經常被黑「窮」,但江蘇的區域經濟依然是很均衡的,最後一名與第一名規模僅差6倍多,且江蘇13個地級市全部入選全國經濟百強地級市。

眾所周知,廣東是全國經濟最強省,但在均富上,無法跟江蘇相提並論的。

廣東的富,集中在深圳、廣州、東莞、佛山四座城市,韶關、陽江、梅州、潮州、汕尾、河源、雲浮2021年GDP不到2000億,汕頭、肇慶、揭陽、清遠不到3000億,湛江、中山、江門、茂名、珠海也僅有3000多億。

江蘇的富,更是直接跨越了這些數據,散落在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里:

假設你每年要用掉10根牙刷,那其中有8根就來自揚州杭集鎮;平時去眼鏡店配的眼鏡,有75%來自鎮江的丹陽市;每10所中小學校的校服,就有8所被連雲港灌雲縣承包;南通的家紡,占據全國的40%;泰興黃橋鎮更是中國的小提琴之鄉,每10把國產小提琴就有7把從這裡走出……

而要論起重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等,江蘇就更有底氣了:

新材料、節能環保、醫藥、軟體、新能源、海工裝備、汽車生產銷售等多個產業規模居於全國第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二。而江蘇傳統的機械、石化、紡織等工業行業,也走向了生產裝備自動化,緊跟國際先進水平的步伐。

02

江蘇為什麼這麼富?

眾所周知,中國有四大平原,其中長江中下游平原在南方,其餘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關中平原都在北方,而北方三大平原因為北方衰落,失去了原先的地理優勢,由此南方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就顯得尤其重要。

而全國各省里,平原占比最高的就是江蘇。

攤開江蘇的地形圖和河流圖,不難發現,整個江蘇幾乎就是一個大平原,平原約占87%,其他各省里,山東只有65%、河南只有56%、安徽只有54%、河北只有43%,都沒有江蘇多。

據悉,江蘇一共有8.9萬平方公里的平原,再細分下去,又可以分為蘇北、黃淮、江淮、濱海、長江三角洲各個小平原。

廣袤的土地上江河奔流,江蘇水域面積占比同樣位列榜首。

江蘇水域密密麻麻如同蛛網,整個江蘇內陸水域面積達1.73萬平方公里,占全江蘇的16.9%,全省共有河道2900餘條,大小湖泊近300個,東部更是擁有綿長的海岸線。

影響整個江蘇省命運的有三條大河,一條是長江,一條是淮河,還有一條是京杭大運河,其中最重要的當屬長江。

橫貫中國的長江,其流域內人口約有4億,一路下來更是有重慶、武漢、南京、蘇州、上海等繁華大城,其中,南京以下可通航5萬噸級海輪、武漢以下可通航5000噸級船舶、重慶以下可通航3000噸級船舶、宜賓以下可通航2000噸級船舶......

可以說長江是地球上最值錢的一條水道,而長江最黃金的水道,又恰好集中在江蘇省到上海這一段。

通江達海這四個字就是專門給江蘇量身定做的,甚至能說「江蘇擁有全中國最好的一塊土地」,全省是個大平原,沒有任何地理上的制約,內部河流交錯,水運極發達,所以江蘇不富,老天爺都不允許。

03

「十三太保」大內鬥?

按照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江蘇被劃分為蘇南(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蘇中(南通、泰州、揚州)和蘇北(徐州、淮安、鹽城、連雲港、宿遷)。

南北之間的「團戰」常有耳聞,城市內部的競爭也不遑多讓。

蘇南看不起蘇北,認為蘇北是窮鄉僻壤,而蘇北則說蘇南全是暴發戶。

蘇錫常(蘇南集團)不帶南京、鎮江玩,常叫囂著南京應該改名為徽京,要把它「賣」給安徽;鎮江小弟則顯得「里外不是人」,一邊緊抱大腿,連考試都來個「蘇錫常鎮四市聯考」,一邊又握著著南京老大哥的手說:「寧(南京)鎮血濃於水。」

而且蘇南集團內部也一點兒都不和諧,老大蘇州打心眼裡看不起無錫、常州。

蘇中地區,在江蘇的經濟帶劃分里,但一般不在江蘇人的本地認知里。

蘇南人嘲笑蘇中:「都是剛波寧(江北人),非要自稱『蘇中』?」宿遷淮安等地區則會在自稱「蘇北」的蘇中地區人邪魅一笑,語言都不一樣,休想進家門。

蘇中集團內部同樣一團槽,南通抱住上海的大腿,想著GDP碾壓揚泰,而揚泰則想著以「地盤大小」笑傲蘇中。

作為鄙視鏈底端的蘇北集團,不僅得花功夫「懟」蘇南、蘇中,內部的battle也可謂精彩紛呈。

蘇北五虎老大徐州「看不起」其餘四虎,發出「奪命四問」:

宿遷你除了洋河和強東還有啥?淮安你除了茶饊和欽工肉圓還有啥?鹽城你除了鹽還有啥?更何況現在還不產鹽了。連雲港除了水晶和花果山還有啥?

其餘四虎不服氣:你除了有暖氣還有啥?

人們都說溝通是解決矛盾的方法,但「語言不通」你又能有什麼辦法?

蘇南是吳語區,看著都是吳語,隔個村兒就聽不懂是啥了;蘇中則分散著吳語和江淮官話,在聽得懂和聽不懂之間呈現薛丁格狀態;至於正宗蘇北,宿遷徐州連雲港,說的都是北方官話,都經和山東接上軌了。

俗話說得好,百因必有果,而江蘇「內鬥」多多少少有點歷史遺留:楚漢爭霸時期,沛郡豐邑(今徐州豐縣)人蕭何追回了淮陰(今淮安)人韓信,幫他老鄉劉邦打贏了泗水下相(今宿遷)人項羽。

總而言之,在江蘇,「不想當大哥的小弟不是好小弟」。

不過不得不說,正是因為「互相鄙視」的內鬥心理,江蘇人才會爭先恐後、努力發展,成就了今日「蘇大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dcbfdff43bcd4ea9a1a373e935a63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