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掐住貓的後脖頸,它就"凍住了"?

2022-03-25     貓來了

原標題:為什麼掐住貓的後脖頸,它就"凍住了"?

貓咪身上的開關還真多!

屁股上有一個,拍一拍貓咪就會欲罷不能。脖子上也有一個,一捏住後脖頸貓咪就會被「凍住」。

下邊這隻小貓咪,就像被夾子扼住命運的後脖頸,就「凍住」,去掉夾子就立馬「解凍」,活蹦亂跳。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貓會突然被「凍住」,任人擺布呢?

有時,為了讓貓咪更配合接下來的檢查,獸醫會用活頁夾夾住它們的後脖頸。

被夾住後脖頸的貓就像被點了定身穴一樣,一動不動,任人擺弄。

但咱就是說,真心不建議大家自己在家嘗試,萬一被貓咪抓傷就麻煩啦!

貓咪這種被「凍住」的現象被稱為「Clipnosis」,這個英文單詞是由「clip(夾子)」 和 「hypnosis(催眠)」兩個詞組合而成。

字面意思就是貓被夾住後脖頸之後,就會被催眠,但並不是真的被催眠,而是一動不動任人擺布的狀態。

「Clipnosis」翻譯為中文則是 「捏掐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

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臨床獸醫學教授Tony Buffington曾專門研究過這個現象。

他帶領自己的研究小組,邀請了31隻1~5歲不同性別的貓咪做了個「夾子實驗」。用大活頁夾夾住貓咪後脖頸,貓就好像被人施了定身咒一樣一動不動。

經過各種測試,Buffington他們發現,貓被抓住後勃頸就躺倒不動的行為,並沒有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生理反應,所以貓出現這種行為並不是因為害怕或者疼痛。

最終結論是,與」方便貓麻麻移動小貓有關」。

以前貓的祖先生活在野外,危機四伏,貓媽一旦發現危險,就會叼著小貓的後勃頸挪窩到安全地帶。

貓崽只有不鬧騰,貓媽才能快速順利的叼著小貓完成挪窩,否則就會很容易被天敵發現惹來殺身之禍。

所以,按照進化論說法,能夠在殘酷的自然界活下來的小貓,大多數都擁有被叼主脖頸就一動不動的本能。

一旦被貓媽叼著後脖頸,小貓的大腦就會自動發出信號,做出更配合貓媽挪窩的生理行為。

總之,說句大白話,想活命就不要亂動,乖乖地被貓媽叼著就對了。

或許,你並不信服這種說法,沒關係,我們還有一個更有說服力的實驗!

2013年,國外一研究人員對幼鼠後脖頸進行局部麻醉。

結果發現,幼鼠被鼠媽叼起時並沒有出現心率減緩或更順從等行為,幼鼠後脖頸被麻醉後產生的行為抑制效果大大降低!

也就是說,鼠的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實際上依賴觸覺和幼鼠本身的感覺。

這......不禁讓我懷疑,想當年武松是不是也是利用了這個原理啊?

你看畫中武松的動作,他緊緊抓住了老虎的後脖頸!

我們總管老虎叫大貓,它能有什麼不一樣呢?

其實,沒什麼不一樣。

不只是貓咪,就連老虎、老鼠以及獅子、小浣熊、松鼠等許多哺乳類動物都會出現類似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它們基本都是通過叼住幼崽後脖頸遷移挪窩躲避危險的。

想拿自家貓試試 「捏掐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的鏟屎官!!

喵耳朵要提醒你兩點:

扼住貓咪的後脖頸並不能百分之百控制住貓咪,因為這種方法只在大多數由母貓帶大的貓身上才靈驗...

那些從小被人一口奶一口奶養大的貓咪,你捏住它後脖頸可能一點效果沒有,反而還可能被貓反嘴咬傷。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小奶貓體重比較輕,抓住後脖頸提起來可以。

但是!!如果你家貓咪體重比較大,千萬不要直接用手抓著貓咪的後勃頸提起來,因為這樣會很容易拉傷貓貓的皮下和肌肉組織,嚴重的可造成頸關節脫臼,損傷脊髓神經,導致高位截癱等危害。

順帶給大家小小科普一下抱貓的正確方式:

恭喜你,今天又多學了一個關於貓咪的小知識!!

轉發+在看,讓更多人了解貓咪身上的小秘密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dc9f00c36c6f58acc1f9e03a5d09c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