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破160億,喜歡用「半熟演員」的陳思誠,憑啥超張藝謀等導演

2023-07-04     皮皮電影

原標題:票房破160億,喜歡用「半熟演員」的陳思誠,憑啥超張藝謀等導演

2023年剛剛過半,中國演藝圈,就接連燒出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狂飆》。

既給獨播平台創下歷史最高收益,也讓主演、配角悉數爆火。

不少演員也借著成名迅速接商務,把「狂飆」延續到了劇外。

第二把火,是《漫長的季節》。

觀眾評價,這是近10年最好看的一部國產劇。

「你以為講的是命案,看到最後才知道,講的是命。」

台詞幽默,故事後勁大,戲裡和戲外的人,全都如夢如幻。

第三把火,則從電視劇圈,來到了電影圈。

一部《消失的她》,讓原本小眾的端午檔期,變得人聲鼎沸。

它的票房走勢非常強勁。

7天票房破13億,每天票房都在1.5億+。

隨著學生陸續放假,近兩個工作日,單日票房甚至接近2億。

按照目前的走勢,《消失的她》不僅有可能加冕暑期檔,甚至有機會推開40億+俱樂部的大門。

一部商業類型片能有這個表現,實在是不可思議。

與此同時,另一個新聞,也開始在網上持續發酵——

陳思誠主創作品的總票房,已經突破了160億。

皮哥查了下,這個數字還真沒誇大。

其中導演6部,總票房122.01億;監製3部,票房38.3億(截至目前)。

只用了10年,他就超越張藝謀、徐克、陳凱歌,成為了當下中國電影最會賺錢的導演。

一句話概括就是,《消失的她》殺瘋了,陳思誠贏麻了。

但在一片利好背後,我們也看到了隱憂。

本片豆瓣開分高達7.5分,但短短几天暴跌到了6.6分。

這說明了影片一開始只是小眾的狂歡,出圈以後,本身的瑕疵,也被慢慢放大。

比如影片看似有多重反轉,其實經不起推敲。

好友失蹤了,一堆人不去報警,湊在一起演一出「楚門的世界」;

還有一個「假妻子」,這樣就冒充了,實在有些勉強。

隨後,一些直接點名陳思誠的負面言論,開始甚囂塵上。

比如,他們說陳思誠還是那個熟悉的「縫合怪」。

一個故事反轉的基礎結構,輔以羅生門式的視角誤導,再加一些元素渲染視聽氣氛,那個都市詭異傳說,沙灘艷情戲,倪妮的飆車戲。

本質上,還是「模塊組合設計」。

甚至有人指出,陳思誠的價值觀有問題。

在男女話題十分敏感的當下,還「消費女性」,「不尊重女性」。

值得一提的是,陳思誠在社媒主頁上,給自己的備註只有一個詞:「人類」。

這個詞仿佛是在對那些批評進行回應。

不管是好是壞,是私是欲,這就是最真實的我,也是人類的本性。

但細看陳思誠的過往,一切卻又不像「人類」那麼簡單。

於是,有人說他是「自我升華」,也有人說,他已經「搖搖欲墜」。

01、

早在2010年,他就自編自導了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

這部劇擊中了當時社會的痛點,火遍了全國。

陳思誠還捎帶手追到了佟麗婭,愛情事業兩不誤,那年他才32歲。

現在來看,陳思誠很清楚地知道觀眾究竟想看什麼,他很懂如何把觀眾給伺候好了。

2014年,陳思誠首次「觸電」,方法也極為討巧,直接拍了一部電影版的《北京愛情故事》,首秀即砍下了4億+的票房。

雖然電影沒有太大驚喜,但卻為他導演事業的爆發,做了很好的鋪墊。

真正的發力點是2015年的《唐人街探案》。

拍攝這部影片時,陳思誠很清楚影片取勝的關鍵在於王寶強。

彼時的王寶強還和徐崢黃渤捆綁在一起。

他們主演的《泰囧》剛剛打破國產片票房紀錄,「鐵三角」的組合堅不可摧。

但徐崢錯誤估計了形勢,也低估了王寶強的作用。

精明的陳思誠就是在這個檔口殺了出來。

他把《唐人街探案》的劇本遞給了王寶強,並且邀請他的公司成為出品方。

挖來王寶強後,整部電影的投資立刻到位了。

後來開拍前,王寶強參加綜藝腳受傷,一度想過放棄拍攝,這時又是陳思誠頂住了巨大的壓力。

他帶著劇組來到泰國,開始拍攝沒有王寶強的戲份,然後還抽空回國穩住那些心急如焚的投資人,並且去醫院探望王寶強,鼓勵他「不拋棄不放棄」。

最後全劇組等了48天才等到王寶強歸來。

雖然預算大大超支,但整部影片上映後立刻成為票房黑馬,拿下了8.23億票房。

這部影片也給了陳思誠極大的信心,讓他開始著手打造「唐探宇宙」。

至於徐崢那一邊,最後結果是「檔期衝突」,合作取消。

可能是王寶強做出了選擇,可能是徐崢做出了選擇,也可能是雙方都做出了選擇。

你說陳思誠的才華有多大?

《唐人街探案》本質上就是把徐崢的「囧」系列移植過來,加了一些懸疑斷案的元素,題材上並不新鮮。

劇本創作層面,也引發了一些風波。

他可能做得最對的,就是把王寶強伺候好了。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6年,王寶強決定離婚。

陳思誠怕他遇到經濟難題,第一時間給好兄弟打了300萬,並且備註「兄弟加油」。

兩個人的情誼,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最近王寶強在上海宣傳《八角籠中》剛好過生日,陳思誠專門飛從北京飛過去給好友慶生。

王寶強也投桃報李,參加了《消失的她》首映禮,兩部電影一度捆綁銷售,由此也能看到兩人的關係有多鐵。

02、

很多導演入行後,往往會走向一個極端,不管觀眾怎麼評價,一定會堅持自己的風格。

陳思誠倒沒這樣,不過他也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2015年《唐人街探案》上映後,他被嘲諷是「縫合怪」。

之後他乾脆放棄劇本創作,從《誤殺》開始直接拿現成的故事翻拍,省時省力效果還很好。

《唐人街探案》雖然口碑不俗,但並沒有出圈,陳思誠立刻明白了,第一部是比較嚴肅的本格推理,受眾面小,票房的天花板不高。

從第二部開始,他在推理上做了減法,大大增加了這個系列的喜劇元素。

一個小眾題材電影,一下子升級成合家歡影片,票房也迅速躥到了33億。

反觀徐崢,在拍攝「囧」系列時,也和陳思誠一樣實行「拿來主義」,直接把「人在囧途」打造成自己的IP。

但之後裹足不前,《港囧》《囧媽》拍得全都是中年危機,創作套路一模一樣,最後只能草草收場。

別的導演拍電影,都是奔著藝術的路子去的,陳思誠拍電影就像開火鍋店,不斷開連鎖店,不斷拓展業務。

《唐探》系列一部接一部拍,電影拍完了,再拍攝網劇,網劇拍攝完了,再拍攝《誤殺》《誤殺2》的衍生產品。

他還能根據觀眾的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拍攝方式。

這樣下來,明明每個作品拆開看都談不上高級,但連在一起就形成了「唐探宇宙」。

陳思誠自己也絕不貪戀導演之名,生意做大後很快交權,讓年輕導演頂上來,自己只在幕後垂簾聽政。

這種商業模式效果極佳。

記得《唐探3》上映時,營銷做得很好,觀眾的期待值拉滿,上映首日票房即突破了10億,整個中國電影史都無出其右。

你可以說陳思誠不是一個好導演,但他一定是一個好的商人。

陳思誠在當演員時常被吐槽表演油膩,但他並不是一個油膩的導演。

他的務實還體現在,在賺得盆滿缽滿後,也會適當地追求情懷。

《唐探3》票房大賣,但口碑並不好,很多人把它歸為「圖一樂」電影。

其實這部電影陳思誠是傾注了心血的,他兜兜轉轉了半天,最後要表達的是愛與和平,這是一部反戰電影。

但觀眾只想圖一樂,不想跟著他繞這麼一個大圈子。

雙方在觀影過程中漸行漸遠,導致了影片最後口碑稀爛,陳思誠為自己的情懷付出了代價。

同樣的事兒發生在《外太空的莫扎特》上。

陳思誠在「唐探宇宙」成型後,主動離開舒適區,打造了「外太空三部曲」,整個系列他是傾注了很大的心血。

可惜第一部就遭遇了滑鐵盧,在採訪時陳思誠也表示,他很清楚這個系列的作品沒有前車之鑑,拍攝風險極大。

這部影片最終票房只有2.23億,也成為了陳思誠拍的第一部賠錢的電影。

別人的追求情懷,是孤注一擲的豪賭,陳思誠的追求情懷,是淺嘗輒止的試探。

《唐探3》嘗試失敗後,陳思誠立刻放棄,甚至宣布自己很可能不再執導《唐探4》;《外太空的莫扎特》失敗後,「外太空三部曲」也被無限擱置。

03、

電影圈常常有「謀女郎」「星女郎」的說法。

這些導演是有能力通過個人調教,讓一個新人迅速被大家看到並認可的。

電影圈還有一類演員,個人風格成熟,觀眾也願意買帳。

但影片的風格,也容易沾染這些演員很強烈的個人特色。

典型的例子就是陸川導演找姜文拍攝《尋槍》。

這部電影最后姓陸還是姓姜,我們已經很難說清楚了。

陳思誠喜歡用哪一種演員?

稍微觀察我們就能發現,他既不喜歡用新人演員,更不喜歡風格化明顯的演員。

他喜歡的演員可以概括成一句話:有表演經驗,更要能乖乖聽話。

講得更直白些,陳思誠是那種要掌控全局的人。

陳思誠願意使用的多是那些「半熟演員」。

這類演員有一定的知名度,有一定的代表作,往往處在事業的瓶頸,需要有人背後推一把。

陳思誠就是那個提供助力的導演。

我們看看多少「半熟演員」通過他的幫助,迎來了新的高峰。

張子楓,已經在《唐山大地震》里被觀眾熟知,但在《唐人街探案》里留下了邪魅一笑,讓人難忘;

肖央,已經通過一曲《小蘋果》火遍大江南北,但出演《誤殺》拿到影帝提名,成功轉型成一名演員;

王寶強,已經通過《天下無賊》《士兵突擊》《泰囧》被全國人民熟知。

但其實《唐人街探案》之後,他才成為一線電影大咖,擁有獨攬票房的能力。

文詠珊,已經通過《赤道》迷倒眾生,被稱為「香港最後一個女神」。

但也是通過《唐探3》《誤殺2》和這次的《消失的她》,一波三連擊才轉型成實力派演員。

倪妮,已經通過《金陵十三釵》到達過巔峰,但之後表演事業平平,只能出演花瓶一類的角色,也是在《消失的她》里演出了英姿颯爽,突破了自我。

朱一龍,已經通過《人生大事》拿到了金雞獎影帝,但一直被認為是流量明星,拿獎被認為是撿漏,這次主演《消失的她》,讓所有人閉上了嘴。

有趣的是,《消失的她》是在2021年開機拍攝的。

當時朱一龍的《人生大事》還沒有上映,還是公眾眼中的從耽改劇里走出來的流量小生,也是標準的「半熟演員」。

但陳思誠仿佛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提前找到他,為他量身定製了這部懸疑電影。

影片中,朱一龍剃頭後的造型,和他在《人生大事》里的造型幾乎一模一樣。

但兩個角色表現出來的特質卻完全相反,一個歇斯底里,一個混不吝。

陳思誠用控制變量的方式讓大家看到了朱一龍的演技,他輕輕一推,把朱一龍推上了一線影星的寶座。

04、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陳思誠是中國導演中一個特殊的存在。

他有一些才華,他不擅長無中生有,他的才華只夠支撐一半。

他適合把一些現成的題材拿過來,套上自己的品牌,做得比原來的還要好;

他適合把一些現成的劇本拿過來,攛掇攛掇,拍成大眾喜聞樂見的娛樂片;

他適合把一盤半熟的預製菜,加工成一盤還不錯的美味;

他適合把一些停滯不前的半熟演員召集起來,提供助力,讓他們收穫第二春。

套用一句流行語就是,陳思誠不會拍電影,他只是電影素材的好裁縫。

這使得,很多人看不上他的電影技法,覺得他是電影市場的投機者。

但在電影市場蕭條的當下,市場最急缺的就是陳思誠這樣的類型片導演。

以這次的《消失的她》為例,這就是陳思誠電影的集大成之作。

他退居幕後,髒活累活交給小弟去完成;

他找來現成的劇本,縫合了多個流行元素:懸疑、冒險、推理、都市傳說、男女話題……

幾乎各年齡段的觀眾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點,獲得極大的精神愉悅,只要你不去死摳劇情的bug。

他找來朱一龍、倪妮、文詠珊,每個演員都在影片中獲得了足夠大的表演空間,但又沒有超出陳思誠自己的掌控範圍。

很多業內人士都對《消失的她》不屑一顧,但觀眾已經用腳做出了投票,套用陳佩斯的經典台詞就是:你管得了觀眾愛看誰嗎?

中國電影曾有過輝煌的時代,那時候第五代導演,第六代導演,拍電影都是在拍藝術,要麼宏大敘事,要麼苦心孤詣,要麼夾帶私貨,總之和大眾有一定的距離。

現在的導演,已經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職業,任何人拿起相機都能參與進來。

那麼現在拍電影就是在拍娛樂,拍生活,拍大眾喜聞樂見的東西,一定會給觀眾造成一種「我上我也行」的錯覺。

在這場新的革命中,領頭者是郭帆和陳思誠,兩人都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奠基者。

只不過,郭帆專注的是視覺特效,是大場面,是硬核科幻,他想用《流浪地球》打造中國式的大片。

而陳思誠注重的是電影製作方法,他用務實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條電影流水線。

只要你把必要的素材準備好,放進這條流水線里,就可以生產出大眾喜聞樂見的電影。

當這條流水線還沒建立的時候,陳思誠需要親力親為。

現在這套流水線已經運轉起來了,今陳思誠只需要拍拍身上的塵土,等著數錢就好了。

陳思誠曾經說,疫情之後電影市場不是好與壞的問題,而是面臨生與死的問題。

目前來看,他走上了內娛的另一條大路,他洞悉市場的規律,並且用最小的付出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也讓冷清的中國電影市場喘了一口氣。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da090af6c0a2c95da1ba80be9119a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