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利用基因技術復活已滅絕動物一直是大眾非常關注的話題。考慮到DNA的完整性,滅絕時間相對較短的袋狼成為重點研究對象。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22日稱,美國生物技術和遺傳學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宣布,在研究如何讓這種食肉動物復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報道稱,該公司最新通報稱,袋狼基因組已完成約99.9%的重建工作,在未來幾個月內,他們將通過額外的測序來填補剩下的45個基因空白。據介紹,袋狼屬於有袋類哺乳動物,又被稱為塔斯馬尼亞虎,曾廣泛分布在大洋洲多地。在19世紀末,它因為「捕食當地農民的羊」而遭到塔斯馬尼亞當地政府的大規模捕殺,最後一隻袋狼在1936年死於動物園。相比於猛獁象等其他已滅絕動物,袋狼滅絕時間較短,DNA保存更為完整,而且還有多個較完好的袋狼標本被保存於全球多地博物館。
報道介紹稱,已滅絕生物的DNA即便保存至今,通常也會斷裂成許多小片段,很難獲得完整DNA序列。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從一個保存完好的110年前的袋狼頭部標本中分離出長RNA分子,該公司首席科學官兼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古基因組學實驗室主任貝絲·夏皮羅說,「這是我們研究過的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標本之一。」完整的袋狼頭部意味著科學家可以研究幾個重要組織區域的基因樣本,包括舌頭、鼻腔、大腦和眼睛。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墨爾本大學TIGRR實驗室研究員安德魯·帕克表示,這將使研究人員從中確定袋狼的嗅覺、視覺和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獲得袋狼的完整DNA後,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下一步將嘗試復活袋狼。報道稱,與袋狼親緣關係最近的是另一種有袋動物脂尾袋鼩,科學家將基於後者的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將其改造為袋狼細胞。該公司透露,已經對脂尾袋鼩的細胞進行了300多次基因編輯,使其成為「迄今為止編輯次數最多的動物細胞」。但目前尚不清楚需要進行多少次基因編輯才能完成相關改造。
該公司也在試圖復活猛獁象等已滅絕動物。批評者認為,這種方法並不能真正100%地復活已滅絕動物,其實只不過是改造出帶有若干已滅絕動物特徵的現代動物。(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