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的「蜜蜂」,神隱的薇婭

2022-02-28     每經影視

原標題:高調的「蜜蜂」,神隱的薇婭

薇婭消失了60多天,你還在直播間購物嗎?

自薇婭被處天價罰款後,李佳琦直播間人數一度飆升至4900萬人。行業人士認為,薇婭的「倒下」似乎向中腰部主播們釋放信號,不少中小主播虎視眈眈,期待分食這份巨額流量。

流量就是銷量,謙尋到底還是坐不住了。2022年2月14日,微信公眾號「蜜蜂的驚喜社」發布首條消息,宣布當晚7:30開始直播。文中貼出一張照片,多多、凱子、發財、小涵、昊昊等薇婭直播間的助播和模特在列,照片配文;「大家好!我們回來了!」

圖片來源:企業宣傳海報

薇婭之于謙尋,與李佳琦之於美one不太一樣,後者更像是美one的大IP,薇婭則承載著謙尋背後供應鏈等多個子公司的商業期待。她在謙尋龐大的商業閉環中,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薇婭的隕落,對於謙尋來說,涉及產業上下游的直播閉環幾乎一夜停擺,損失是難以估計的。

在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謙尋控股董事長、薇婭的丈夫董海鋒曾表示,謙尋一直在嘗試打通直播帶貨這個產業帶的上下游,所以無論是在供應鏈還是在主播孵化上,謙尋已經有了經驗。

All in直播電商行業,在停擺之時,謙尋損失巨大;但休整之後,謙尋似乎發現也不是無「牌」可打。換下被「紅牌」罰下的薇婭,將新的主播扶上場,成了謙尋的選擇。

而「蜜蜂驚喜社」的橫空出世,或是謙尋求變的第一步。

消失60多天後 薇婭原班人馬「曲線復出」?

全網超7500萬粉絲一夜被清零,薇婭多年打下的「江山」似乎煙消雲散。但久謙中台的一則數據顯示,薇婭直播間的老客戶非常多,直播間復購率很高。

或許,忠實粉絲還會回來。謙尋顯然要為此搏一搏。

2021年12月20日,「直播一姐」薇婭被逐出直播戰場。據浙江稅務局通報,薇婭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內,偷逃、少繳稅款共計約7億元,被處罰款共13.41億元。旋即,薇婭的淘寶直播間、店鋪、微博等社交帳號均被封停。

彼時,有媒體報道,疑似薇婭公司內部聊天記錄的截圖顯示,公司員工暫時回家休息,工資照發。正當外界好奇於這些員工的未來去向時,今年2月,36氪報道稱,薇婭團隊並沒有因停播而解散或裁員,在放假一周後就恢復了工作,目前暫時服務於其他主播。

而近日新晉直播帳號「蜜蜂驚喜社」的開播又給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答案——助播升級為主播。

「我們來啦!」螢幕里六雙手舞動著,一個名為「蜜蜂驚喜社」的直播間於2月12日晚間在淘寶首次開播,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觀眾。

湧入直播間的人群,絕大多數是曾經「薇婭的女人」。因為她們驚喜地發現,這個自稱「全新的直播間」里都是熟識的面孔——在出鏡的6位主播中,小涵、昊昊、凱子、發財、多多5人,均是過去薇婭直播間裡的常駐助播或模特。薇婭的「摯愛粉」小李(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都是認識的原班人馬,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

不過,如果你之前從未看過薇婭直播,你會以為「蜜蜂驚喜社」是與薇婭無關的「另起爐灶」。6位出鏡主播在直播時對有關薇婭的問題概不回應,多次強調「創業小團隊」的新身份。

啟信寶信息顯示,「蜜蜂驚喜社」為杭州柏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所有,後者成立於2021年8月,當月曾變更經營範圍,加入了直播帶貨等經營內容。由何衛華擔任法人和大股東,表面看與薇婭和謙尋公司並無直接關聯。

然而,很多和小李一樣的薇婭粉絲卻認定「蜜蜂驚喜社」是組織的回歸。她們表示,「蜜蜂驚喜社」這個名字就與薇婭此前的官方公眾號「薇婭驚喜社」相仿,「蜜蜂」還是薇婭丈夫董海鋒的粉絲暱稱。並且,薇婭直播間的固定夜景背景板和「廢話不多說,先來抽波獎」的經典口播也無一例外地出現在了「蜜蜂」的直播間裡。記者同時注意到,「蜜蜂驚喜社」直播的信息被謙尋員工們高調轉發。

小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蜜蜂驚喜社」的選品也與薇婭直播間的相差無幾。「首播上架了55件商品,有之前來『投奔』薇婭的玉澤面膜,還有林依輪推薦的麻花,」小李解釋,林依輪也是謙尋簽約的明星主播,「折扣還是很大,一共消費了500多,支持一下老熟人。」

在粉絲們的支持下,「蜜蜂驚喜社」的首播觀看人次超過了100萬,當晚漲粉26萬。5天後,其直播間粉絲數破百萬,並躋身淘寶直播Top3榜單。截至2月27日,「蜜蜂驚喜社」粉絲已超175萬。

對此,易觀分析品牌零售行業高級分析陳濤表示,以一個新晉直播間來評估,「蜜蜂驚喜社」的發展速度非常快,表現驚艷,「其他一個普通直播間要發展到這個水平,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蜜蜂』在短短一周之內就做到了。」

無論「蜜蜂」是否為薇婭「替身」,它的出現都已經將薇婭拉回大眾視野,攪動了沉寂片刻的直播江湖。

「徐徐圖之」計劃落空 謙尋加速急轉

薇婭在做主播期間幾乎全年無休。處罰之後,「休整期」漫長又遙遙無期,她終於可以不再連軸轉了。

但對於謙尋來說,在龐大且完善的閉環里,一旦一個環節停擺,鏈條上其他環節也必然受到波及。

圖片來源:IC photo1192760337174233115

在去年12月20日薇婭被罰當天,原定於晚上與其合作、亮相於「薇婭彩妝節」的26個美妝品牌們,被告知一切合作暫停。主播被封,必然涉及違約賠償、提前備貨造成的壓貨等問題。

電商戰略分析師李成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謙尋供應鏈公司在薇婭被封期間必然會受到影響。「供應鏈與流量密切相關,薇婭這個體量的主播,肯定能帶動更強的品牌來與其供應鏈合作。」

「薇婭彩妝節」還僅是一場直播違約的體量。謙尋工作人員曾告訴記者,謙尋每年大概會有5000個品牌提出入駐申請,最終入駐的品牌大概占20%,也就是1000家品牌左右。謙尋負責供應鏈的子公司謙品總經理李偉曾透露,供給直播間的SKU一年達50000個以上。

「偷逃稅事件」帶給謙尋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仔細剖析謙尋會發現,它可能也不像外界想像那般如臨大敵。

不同於其他直播MCN機構,從董海鋒對其定位來看,謙尋更像是一個直播SaaS服務平台,已形成了電商全鏈路的服務模式。在內容生態(謙尋文化)、營銷生態(謙合)、供應鏈生態(謙品)等8大業態上發力。

從直播環節來看,首先,謙尋有「貨」,其供應鏈能力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董海鋒在之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曾透露,從2013年初到2016年,他與薇婭在廣州奮鬥之時就已與當地工廠建立聯繫、溝通,「供應鏈體系搭建得比較完善了」。到2017年之後,其與平台的信息溝通更重一些,供應鏈也開始從服裝向全品類發展。

謙尋供應鏈能力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紫薇攝

有業內人士點出,電商的下半場,比拼的就是供應鏈。目前謙尋供應鏈已經疊代了多次,並成立專門的供應鏈管理公司——謙品,後者不僅僅服務于謙尋,已經向外輸出能力。凡有中小主播與謙品合作,可以做到「拎包入住」。

其次,謙尋有「人」。從2018年開始,謙尋就在重點培育簽約主播。目前,謙尋的簽約主播有40多人,其中不乏林依輪、李靜為代表的明星主播,以及行業KOL、各銷售類目的TOP主播等。

在去年採訪董海鋒時,記者注意到,謙尋孵化電商主播的能力已經具備,只是這些主播的帶貨能力與薇婭相比,不在一個量級。

久謙中台一則報告指出,謙尋2019年頭部主播(如薇婭)坑位費為2萬~5萬元,2021年為5萬~8萬元。當年,謙尋美妝類70萬粉絲級別的腰部主播坑位費為3000元,2021年為4000元。

而在抽傭方面,美妝類平均主播抽傭為20%,頭部為40%,腰部為25%,尾部為20%,差距非常明顯。

原本董海鋒在考核主播時,並沒有把銷售體量列入判斷主播優質與否的條件中,更把用戶滿意度放在了首位。這一決定的底氣之一,在於薇婭可以通過自己的直播間來滿足品牌商的銷售要求。

薇婭被封,對於謙尋來說,原本可以緩緩圖之的商業版圖,需要加速急轉了。

「蜜蜂驚喜社」雖被謙尋對外宣傳為「年輕人創業項目」,但無論從宣傳力度還是包裝設計,都能感知到其被賦予的厚望。那麼,「蜜蜂」擔得起這個重任嗎?

「蜜蜂」能否進化成「第二個薇婭」?

在薇婭消失於直播間的兩個月里,直播江湖並沒有出現外界所預言的「一鯨落,萬物生」。

李成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薇婭直播間釋放的流量上,很多中腰部主播由於沒有長期吸引力,難以承接住流量,而同為超級頭部主播的李佳琦也沒能直接受益。

「因為關注薇婭和李佳琦的用戶群體不是同一個,」李成東解釋,「李佳琦直播間更偏美妝方向,所以原先薇婭的粉絲也沒有去到李佳琦直播間。」

從數據來看,在薇婭直播間被封當日,李佳琦直播間觀看人次超3800萬,約為前一天的2倍,次日「零食節專場」的觀看人次再度飆升至4900餘萬。但在不到一周後,李佳琦直播間的流量就回落到了約1600萬人次的原有狀態。

那麼,作為薇婭的昔日舊部,還在成長中的「蜜蜂驚喜社」能否進化為「第二個薇婭」,繼承這份巨額流量?

網際網路分析師張書樂表示,打造超級頭部主播的經歷是難以複製的,在目前的條件下極為困難,「不單單是有經驗就行的,需要同時滿足天時、地利、人和。」

他指出,在相對容易滿足的「人和」上,頭部主播需要自身有實力、耐心和人格魅力。在發展成熟後,這些主播也會被當作一個品牌,來發揮個人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培養忠實用戶下單消費。

如今的MCN機構為了儘可能分散風險,都在致力於打造主播矩陣 圖片來源:謙尋文化官網

在這一點上,6位「蜜蜂」主播暫時沒有表現出所需潛質:一是依附於薇婭流量的6人難以打造新的獨立IP;二是雖有經驗,但在從助播到主播的角色轉換過程中仍表現青澀。「蜜蜂驚喜社」官方微博的評論區內不斷出現觀眾提出的意見,例如「最後預告的時候,不要兩個人搶話說」、「直播節奏太慢了」等。

不過,業務能力和個人魅力的暫時欠缺,還算不上是擋在「蜜蜂」面前不可逾越的大山。

「現在不僅僅是謙尋,所有MCN機構都在走一條新路: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在陳濤看來,如今的MCN機構為了儘可能分散風險,都在致力於打造主播矩陣,而非孵化頭部乃至超頭部主播。

李成東也借李子柒和微念分道揚鑣的事件講述了達人MCN模式的致命bug,「最大的成本和風險由公司承擔,而最大的利益由達人收穫,不會再有第二個李子柒了。」

「蜜蜂」的6人群播陣容印證了謙尋志不在孵化「第二個薇婭」。張書樂分析,群播對謙尋來說有好處,公司不用擔心主播做大做強後就把資源帶走「單飛」了。

當MCN公司集體掉頭時,淘寶也不願再擁抱新的頭部主播。

2021年11月,李佳琦、薇婭和品牌歐萊雅的紛爭讓直播間的觀眾們意識到,品牌想靠自播吸金,李佳琦和薇婭逐漸失去「最低價」這一殺手鐧。

2022年1月19日,淘寶直播發布了2022年度激勵計劃,扶持中腰部及新達人,新增現金激勵。同時,淘寶商家自播比率不斷上升,2020年天貓618期間的數據顯示,商家直播間數量同比增幅超過160%,商家直播GMV占淘寶直播整體的70%。在主播扶持上,淘寶「去中心化」的戰略已不言而喻。

對此,李成東表示,淘寶未來會推達人,但不會願意推出超級頭部達人,「所以超頭部達人的誕生更多是依靠『時勢造英雄』」。

談及「蜜蜂」的發展前景,張書樂表示,在擁有直播經驗和初始用戶積累的優勢下,「蜜蜂」還是很有潛力發展成腰部甚至是頭部主播的。

直播電商變天 賽道還有未來嗎?

直播帶貨,何去何從?

在薇婭被封第三天,東吳證券分析師吳勁草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假如超頭部主播受到限制,未來直播形式可能會朝著類似抖音直播的去中心化、更注重內容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僅靠折扣的方式進行商品營銷。

目前看來,這一趨勢並不明顯。折扣、低價仍是直播電商的競爭力,此次蜜蜂驚喜社的亮相,打的也是「實惠」、「驚喜」的標籤。

也有業內人士唱衰直播帶貨渠道,認為這種渠道的熱度會降下來。目前來看,這一趨勢也不明顯。

據艾瑞諮詢及浦銀國際的測算,2021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已突破2萬億元。另外,據啟信寶顯示,我國目前共有約1.6萬家直播電商相關企業,2021年至今共新註冊了8364家相關企業,同比增長了103.4%。

這或許也是謙尋在痛失薇婭之後又殺「回馬槍」的原因——直播仍是品牌商們無法忽視的銷售渠道。

賽道的高溫沒有降,安靜下來的只是直播帶貨的主播們:他們不再像以往一樣熱衷於宣傳自己,而變得更加小心翼翼了。

除了主播之外,直播電商行業內部,也已經悄悄變了。

薇婭消失之後,李佳琦直播間曾一度湧進4700萬人觀看直播,但隨後,這一人數也回落到原來的數字上下。人們不禁想問:薇婭的流量去哪兒了?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這些流量涌去了品牌店播的直播間。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薇婭被罰之後,不少品牌轉向了抖音電商,作為其直播帶貨的主戰場。

而且,抖音本身就在大力扶植品牌自播。

據蟬媽媽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3月,抖音月銷售額超過100萬元的帳號中,企業號的占比達65%;月銷售額超過1000萬的帳號中,企業號占比達53%。

《2021年抖音電商商家自播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在抖音開播的企業號有120萬個,日開播企業號較2019年底增長400%。2021年6月份抖音電商商家自播銷售額超去年同期的7倍。

圖片來源:白皮書截圖

吳勁草在電話會議上也認為,抖音直播幾乎不存在超頭部主播,大範圍的品牌自播也順勢成為了抖音的一大優勢。

對比起來,中心化程度高、對主播極度依賴的淘寶,東吳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9月淘寶直播Top2主播銷量之和超過第3~30名的銷量之和。

東吳證券認為,超頭部主播薇婭被罰之後,電商主播格局巨變,商品銷售渠道發生變遷。久謙中台的一則報告則直言,薇婭被罰事件讓電商主播格局重新洗牌,抖音直播可能會威脅淘寶直播的地位。

從行業外部來看,目前直播帶貨仍面臨最強監管。除了直播主播迎來稅務監管高壓之外,直播帶貨一直被詬病的售後服務、退貨率、主播素質參差不齊等,也讓這一行業未能得到消費者廣泛認可。

蜜蜂驚喜社的加入,或許是直播電商的一次分野。這個行業的格局未來還會發生哪些變化?監管會給直播電商重塑怎樣的前景?一切仍值得拭目以待。

記者|文巧 編輯|蘭素英 孫志成 杜波 董興生

校對|何小桃

8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bf40ff8dd2f01acd059f642e11a50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