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東北軍二把手,地位僅次張作霖,遼瀋戰役後四野派專人護衛他

2022-02-24     軍武四分三十三

原標題:他是東北軍二把手,地位僅次張作霖,遼瀋戰役後四野派專人護衛他

世人都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卻鮮少有人知道第二高的山峰。在勝利的領獎台上,冠軍受到鮮花和掌聲,而亞軍和季軍卻只能選擇默默退場,這也並不能否認他們的的努力和成就。

人們向來熟知「東北王」張作霖,卻不知在東北還有一個威望僅次於張作霖的人,他便是張作相。如同他的名字般,他就像君王的宰相,輔助著張作霖。

張學良「子承父業」後,張作相便繼續輔佐他。但張作相不論怎樣都屬於軍閥人員,卻能在遼瀋戰役結束後受到我黨第四野戰軍的保護,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陰差陽錯

張作相出生於1881年,遼寧錦州人。其父親農商皆有涉獵,家裡也算富裕,由於父親經商的一些緣故,張作相時常會跟隨父親一同外出販賣農作物。

在久而久之的渲染下,張作相也變得十分開朗,擅長與別人交際。而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的張作相略顯衝動,滿腦子熱血無處發泄。直到張作相的一位兄長不幸被人殺害,為了給兄長報仇,仇人被張作相一怒之下失手將其打死。

後來他才遇到了張作霖。手中染著鮮血的張作相擔心會影響父母的聲譽,便選擇遠離家鄉,他躲到了山林里,成為了一名土匪。張作相的重情重義引來了不少的弟兄,這支隊伍人數越來越多,很快也引起了其他土匪隊伍的注意。

張作霖此時就在不遠處的山寨當土匪,而他的隊伍在土匪中有著不小的名氣。為了保命,張作相帶著自己的弟兄投奔到了張作霖旗下。

說來也是巧合,張作霖和張作相兩人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不知是不是上輩子的緣分,張作霖一見到張作相就覺得他十分面善,兩人很快就成為了結拜兄弟,奔赴在炮火中。

張作霖帶領的奉系軍閥在1922年的直奉戰爭中慘敗,損傷極大。北洋政府一怒之下將張作霖的職位撤去,此時的奉系軍群龍無首,張作霖只能找到信任的張作相,希望他能扭轉逆局。

而張作相的確沒令張作霖失望,張作相被任命為奉軍三路總司令後,帶領部隊成功走出困境,解了張作霖的一時困頓。

盡心輔佐

張作霖和張作相所掌握的東北一直被日本覬覦許久,作為中國人的「張氏兄弟」自然是不願意退讓半分。

日本方面見兩人多次未有退讓,便改變計劃,既然和談行不通,那就選擇硬強。日本知道張作霖在東北的威望,「擒賊先擒王」,日本利用炸彈將張作霖炸死,這突如其來的陰謀著實令眾人始料未及。

張作霖去世以後,東北失去了主心骨,一時之間宛如一盤散沙。這樣下去終歸不是長久之計,東北的一部分將領認為應該子承父業,推選張學良繼承父親的位置。

而還有一部分將領認為張學良年紀尚小,沒有足夠的閱歷,應該由東北二把手張作相擔任領導之位。

在眾說紛紜中,張作相親自站出來說明,張學良是張作霖欽定的接班人,理應由他接任。雖說張作相和張作霖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兩人始終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

在張作霖於皇姑屯被炸死後,張作霖為保張學良上位,替他排除萬難。張學良並沒想到張作相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對張作相大為感動並且對他更加尊敬。

張作相在輔助張作霖和張學良兩任領導者時從未出現過一心,始終盡心的輔佐兩人。在張學良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他也總是會詢問張作相的意見,張作相此時對於張學良而言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尊敬的長輩,更是一個無法缺少的軍師。

四野派人護衛

1930年,在國民黨危難之際,張學良帶著30萬東北軍義無反顧地加入蔣介石的陣營,使得蔣介石如虎添翼。

其實,張學良雖然是東北軍的首領,但因為有張作相坐鎮東北,日本才始終不敢進犯。而到了1931年,張作相的父親不幸去世,張作相不得不將權力下放給參謀長,自己則悄悄回到老家為父親送葬。

但不知為何,張作相離開東北的消息被日本方面得知。當日本得知張作相離開東北後,便對東北展開了瘋狂地侵略,這便是令所有中國人痛恨地九一八事變。日本在短短几個月能侵占東北三省地區,將東北攪得渾濁不堪,東北人民整日處在無盡的黑暗中。

張作相實在不忍看見自己和張作霖苦苦守護的東北落入如今這般田地,便前往北京與國民政府商量如何將東北搶回來。

沒想到,國民政府始終堅持不反抗的原則,張作相有苦難甚至心有不滿。事後國民政府為了安慰張作相,將東北邊防司令的職位交於他,也被張作相拒絕了,而張作相心中的天平也逐漸產生了偏移。

日本見中國並無反抗,更加變本加厲,甚至大力進攻中國內部。國民政府這才選擇出兵討伐,而張作相也因此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專門負責整合軍隊。

此時出兵討伐已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日本占領東北後,便快速的站穩腳跟,若是他們沒有足夠的把握,他們是不會貿然進攻南下的。

國民黨軍也因蔣介石的各種猜忌變得一盤散沙,這也是為何他不願主動抗日的原因之一,蔣介石希望通過日本人的手,替他剷除一些產生異心的幹部首領。

果然,東北軍慘敗,張學良也因此被迫下野,張作相得知事情真相後果斷辭職隱居。日本方面得知張作相離開國民黨後,也立即向他拋出橄欖枝,但張作相卻未選擇接受,甚至對著日本派來監視的人說道:「就算是死,也休想讓我做日本的走狗!」

1948年,中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將日本趕出了中國,中國也迎來了新生。遼瀋戰役結束後,張作相由於軍閥身份被解放軍抓捕入獄,但解放軍將領多少知道一些關於張作相英勇無畏的事跡,便立即釋放張作相。

為了擔心路上還會出現意外,四野將領甚至派遣專人將張作相送回天津。在回到天津後不久,張作相身患重病去世,享年68歲。

小結:

張作相雖然為軍閥,但在他身上不難看出屬於中國人的那股傲氣風骨。面對日軍拋來巨大「糖衣炮彈」,他始終未有一絲動搖,甚至將生死拋之腦後,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魂。

對於張作霖和張學良而言,張作相更是一位忠誠的好夥伴,也是一位十分值得信賴的朋友,張作相的肝膽相照和榮辱與共著實令人欽佩不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b53d2fb2f939351b460dbc8ca1eae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