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是晚清的中興的四大名臣,李鴻章更是被日本首相稱讚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爭長短的人」,在與英國談判時,英國要租賃香港100年,為什麼李鴻章死咬99年?其實裡面大有文章。
李鴻章,1823年出生在安徽的官宦家庭,從小聰慧,考中秀才後,當京官的父親就立刻叫李鴻章到北京,李鴻章也因此與曾國藩結緣,成為朝廷重臣,最終的結果是,慈禧命他和列強談判,從此「李鴻章」三字臭名昭著。
1841年,英國就窺伺了中國的疆土香港,慢慢侵占了這塊臨海的地方,清朝羸弱,無力招架,更是沒有理會清朝皇帝道光帝,到1898年,李鴻章和英國談判完,英國從此「租借」香港99年。
當時李鴻章與英國談判,英國早已不將這個在條約上留下姓名的,白髮蒼蒼的老人放在眼裡,讓李鴻章在租借香港100年的條約上簽字,而李鴻章抵死不簽,據理力爭,減少一年才無可奈何的簽字。
而這一年正是關鍵的一年,當時國際上有99年是最高租借期的租借土地規定,要是超過99年,那麼香港土地的所屬權就會歸屬英國,也就無法在1997年6月30日回歸祖國,因為超過99年的「租借」,原國不再享有所屬權。
李鴻章深諳此道,即使他已經毫無辦法,可怎麼也不肯在100年的條約上簽字,抵死不從,英國算盤打錯,也就改到了99年。在英國此事前,李鴻章還遇到過100年的租借情況,也是在1898年,他與德國談判。
德國想將中國膠州灣作為戰略部署地,要與清朝簽50年的租賃,但德國同樣看不起清朝,就說要租100年,清朝官員一聽就四下打聽,這才知道國際上規定的租賃期限,怎麼也不願意簽100年,最終談到了99年的最高期限。
法國正是事先得知德國租借情況,於是才將租期改到99年。到了英國這裡, 英國人本以為年老的李鴻章會鬆口,沒想到李鴻章咽著最後一口氣,誓死最多簽99年,要不英國可以將租期再改短,英國人也只能妥協,將100年改為99年。
光緒二十七年,慈禧得知李鴻章去世的消息,留下了眼淚,嘆道:「大局未定,尚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