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一台全能12代PC - 技嘉魔鷹 Z690 GAMING X

2022-08-26     波導終結者遊戲解說

原標題:裝一台全能12代PC - 技嘉魔鷹 Z690 GAMING X

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最近想裝一台12代的電腦工作和雙機直播用,主要配置方面是12700K+16x2 D5+3080Ti,所以主板自然想上Z690。然而我又希望除了顯卡槽外,板子上還有至少2個PCIe x4的槽,接兩張採集卡,M.2接口越多越好,來3-4個左右吧,USB口能上3.2 Gen2x2更好,供電更是不能含糊。挑了一下,技嘉魔鷹 Z690 GAMING X最符合我的需求,走起!

先聲明一下,由於我的需求比較特殊一點,挑的這塊板子是不帶WiFi,也沒有M.2網卡接口的,空間和預算都給了全尺寸的PCIe和M.2固態,以及其他配置了。

板子16+1+2相供電,電源我上了1200W,扛起12700K+3080Ti再加採集卡等不成問題。接口也是給的比較全,等下拍到了再具體看。

擋板是集成一體式的,已經在主板上了,配件方面有2條SATA線,4個M.2螺絲。

很多朋友安裝CPU的時候都有一個誤區,就是會手動把這塊黑色的保護蓋移除。事實上,在拉開扣具,把CPU裝上去之後,這塊保護蓋會自動脫落。而且最好留著這個蓋子,以後如果CPU卸了,還是要再蓋回去的。

因為對於CPU也好,主板上的CPU插槽也好,都是非常怕磕碰的。還好我個人也是那種會把各種小配件都收著的人(雖然在家裡慈禧和武則天的眼中這叫老是藏著沒用的垃圾)。

最近D5內存的價格大家也看到了,所以我果斷的上了D5的板子,板子比D4也貴不了百來塊錢。D5由於架構的關係,目前沒辦法把延遲壓到很低,但是後面頻率提高,還是很有優勢的,更何況技嘉魔鷹 Z690 GAMING X支持XMP3.0,可以上到6000+的頻率,算是一步到位了。

對於玩家來說,一個比較頭疼的算是RGB風扇的接口了吧,簡單來說有5V的和12V的,太具體的這裡就不詳聊了。這塊板子給的解決方案也很簡單,5V12V各2組,板子上方一組,下方一組。

關於USB前置擴展,我是希望廠商們能統一優化一下的,因為現在USB2.0,USB3.2 Gen1,USB3.2 Gen2的擴展接口都不一樣。技嘉魔鷹 Z690 GAMING X也是有給USB3.2 Gen2 Type-C的擴展口,當然要轉接成A口其實也沒問題啦。

電源就像是PC的心臟,而主板的供電就像是你全身的血管一樣,我覺得是最應該注重的部分。這塊板子16+1+2相的供電,除了16相之外,單獨1路供核顯,2路供PCIe和內存控制器,電源我也是配上了骨伽1200W的白金全模組。

一體成型的全覆蓋式散熱片,復合式剖溝設計,可以讓氣流有效的通過,帶走更多熱量。我不擅長拆解,裡面就不拆開給大家看了,用來裝機自用的不捨得哈哈。

接下來再來看PCIe部分,主顯卡槽有加固裝甲,支持PCIe5.0,同時上方有一個22110帶獨立散熱裝甲的M.2硬碟槽位。

上下兩面都給子整排的散熱條,當然用的時候記得撕摸啊撕膜!

顯卡槽下方則是另3個M.2插槽,採用一體式的散熱板,上方也都有散熱條。

這4個插槽有區別嗎?有的。從說明書里可以看到,最上面那個是直通CPU的,而最下面的槽竟然還保留了對SATA協議的支持,但是共享帶寬,如果最下面的槽接了NVMe協議條子,則會擠占SATA 2、SATA 3口子。另外一個點是,如果裝了大顯卡,是會遮住下面這三條的位置,要裝卸得先動顯卡。具體怎麼折騰就看每個人自己的需求了。

南橋上也有一整片的散熱裝甲覆蓋,配合機箱風道的話整體的散熱能力剛剛的。旁邊還可以看到2個雷電擴展口,後面如果有擴展雷電口的需求也可以用上。

主板電池在右下角,6個SATA口側向排列,具體怎麼樣順手,跟機箱和線是直頭彎頭的都有關係,就看具體走線了。

右下角的機箱排線接針圈了起來,標識也很清楚,好評,以後如果主板和機箱廠商能統一起來只插一個頭就好了。旁邊是4個主板風扇口,其中一個可以接水冷泵。

另外兩個PCIex16的接口在協議和針腳上是x4的,目前我預計是接採集卡,後面如果有變的話,16長度的槽也能保持最大的兼容性。底下是2個USB2.0的擴展,另一組的5V和12V接針,前置音頻接口則在板子最左下角。

音頻方面也是用了AMP-UP的ALC1220-VB音頻晶片,劃出了這麼一大塊地方來容納發燒級的音頻電容。直播的時候配上調音台,高質量音頻的事情也就一勞永逸了。

U口方面,由於我經常接很多的外設,數量和質量也是我比較看重的。最上方給了4個的USB2.0口,一般的外設鍵鼠耳攝剛好夠用。除此之外,4個USB3.2 Gen1,再加上一個USB3.2 Gen2和一個Type-C的USB3.2 Gen2x2(詛咒一下USB協會的,亂改命名,麻煩死了),再算上主板擴展出去的前置口,應該是挺夠用的了。顯示接口一個HDMI一個DP,支持4K60自不必說,我也特地買的帶核顯的12700K,以後就算不插顯卡也是很強悍的。音頻方面甚至給了SPDIF口子。

裝機過程就略過了,一次點亮美滋滋,接下來跑一跑看看吧。

內存一次點亮,不過開機第一次進去是4800的頻率,設置了一下XMP3.0之後重啟一下,待板子自動調整就上到6000了。

高頻DDR5的優勢十分明顯,除了由於Gear2模式帶來的延遲稍大之外,讀寫和拷貝的帶寬和速度都十分出色。技嘉魔鷹 Z690 GAMING X的DDR5版本已經只比DDR4版本貴100,這時候上D5平台已經很合適了。

再來看看固態,現在PCIe 4.0的條子,AS SSD Benchmark和HDTune已經沒法跑滿速度,版本太老。CrystalDiskMark和TxBench的最新版倒還行。

條子其實我之前已經先跑過,這次主要是測試一下主板散熱裝甲的威力。固態自帶的超薄石墨稀散熱片我沒有撕掉,直接夾在主板的第一條M.2插槽里,雙面散熱條加上金屬散熱片,在機箱風道里的效果十分明顯,一直跑,溫度都沒有超過50度。上次在其他平台跑沒有加裝甲,直接飆上了62度。

再來看看CPU,800的單核和9400多的多核,和之前網上曝出的分數相差無幾。

烤機。單烤CPU感覺不給力,單烤FPU才飆了上去。360水冷壓在80-81度,暫時還沒有超頻所以暫時全核睿頻4.7。CPU和內存超頻後面再單獨玩玩。

跑跑古墓。其實能做測試的遊戲有很多,但是我偏向這種自帶基準測試程序的,流程會比較標準化,否則每次測試的場景和負載不一定一樣。之前我用10700K+3080Ti跑完全一樣參數設置的時候,平均幀率是80幀,這次直接飆上了91幀,整體提升明顯,主板的穩定性、散熱和供電等表現都很棒。本來還想跑跑地平線5,微軟伺服器又抽風了……還是Steam穩定啊。

總體來看,這套配置完全滿足了我的需求,後續的超頻和升級空間也還有不少。技嘉魔鷹 Z690 GAMING X供電散熱穩定性都很棒,只是沒有無線接口,有需求的可以上小雕WIFI。12代和DDR5的提升確實挺大的,就是這個WIN11我還得適應適應……後面再跟大家分享更多。

感謝大家觀看,喜歡的朋友幫忙點個贊和關注吧,我們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aba933a59c2cb37d0d8ca94b515dc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