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潛水速成班,擠滿了中國遊客

2024-07-12     新周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鳳凰網

(ID:ifeng-news)

作者:陳默

中國潛客,

滿世界「摸魚」?

Vicki抵擋過很多次魔鬼魚的誘惑。

她是中國香港人,曾在距佩達尼島10分鐘船程的藍夢島擔任潛水教練。這片海是世界頂級潛水地之一,海是果凍海,水下能見度可達40米。這裡有翼展可達3米的魔鬼魚常年「滑翔」,每年夏秋還能邂逅翻車魚。

每當去佩尼達島潛水,看到魔鬼魚慢悠悠遊過來停下,好像在打量自己的時刻,Vicki都非常想伸手去摸摸這種溫柔的海洋生物到底是什麼「材質」。

她務必竭力忍住——作為教練,她深諳潛水界的「鐵律」:不得觸碰一切水下生物,除非出現特定緊急情況。

但總有些潛水新手令她咋舌。他們似乎拿自己當「海王」,全無心理障礙,要麼伸手去拍打魔鬼魚扁扁的身體,或者使勁往天性害羞的翻車魚跟前蹭,「一次有人摸到很大隻的魚,魚反應很大,馬上遊走了」。

潛水教練王樺在西太平洋島國帛琉工作,他見過潛水遊客徒手抓海龜——人們在水裡把動作緩慢的海龜抱在身上,抓住它的四隻腳,「海龜很恐慌,拚命掙扎想逃跑」

還有潛客下潛後順手撈了「海鮮」上岸。潛水教練葉先濤回憶,在仙本那,曾有一個不聽話的女學員在上船後,捏著一根海膽的刺驕傲地向他展示:「看,我抓了一個海膽!」他馬上要她放回去。

在多位潛水教練看來,這些不守規矩的客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中國人」正在潛水圈變成一個橫衝直撞的代名詞。

一來,中國潛水客數量正在肉眼可見地茁壯成長。人數越多,「出現不文明行為的次數就多」,葉先濤說。中國一度是帛琉最大的遊客來源國,王樺表示,到了帛琉的潛水季,當地三分之一的潛水員都是中國人,「疫情之後更多了」。中國也是印尼巴厘島的主要遊客來源國之一,而藍夢島和佩尼達島是其離島,「大部分潛水員都是中國人」,Vicki說。

二則,儘管一些西方人也免不了在海下偷偷摸魚,但是,「西方人對於拍照沒有那麼強的執念,中國人有,『我摸到了,我拍下來了』」,葉先濤表示。這些拍下來高調曬在社交媒體上的「到此一游」,往往成了違法證據。

比如2023年6月,3個參加潛水一日游的中國遊客在泰國普吉島手抓海星、手抓珊瑚合影,被人拍照發到臉書,引發當地警局調查。《南華早報》稱,這些遊客或面臨最高兩年監禁,或最高20萬泰銖的罰款,或兩罪並罰。

(圖/《最深的呼吸:自由潛之戀》)

又如2024年6月,一位中國潛客主動分享仙本那潛水視頻,顯示他在海里不僅摸海龜、用手指敲打海龜頭部,還用魚叉槍進行漁獵。他似乎未意識到這些舉動違反了當地法律,如今當地有關部門正對此進行調查。

抓珊瑚、摸魚、擺拍,幾乎成為一些中國「野生」潛客的水下動作三件套。

葉先濤見過一些中國潛客在水下扶著珊瑚甚至趴在上面,只為在拍攝小丑魚、海兔等小型生物時穩定身體。他還看過一位中國潛客被鉸口鯊咬傷的視頻——當時她專注於拍攝,沒留意一隻鯊魚在靠近——一不留神,她把手伸進了那隻鯊魚嘴裡。

失職的潛水教練與

「水下推土機」

按現在的國際通行法則,想在比12米更深的水域自主潛水,都需要考取潛水證。懶熊體育2018年的一份研報指出,中國有75%的潛水用戶都是在國外接受考證。

距離近、潛水環境好的東南亞,成為國人的首選。人們湧向泰國濤島、馬來西亞仙本那、菲律賓海豚灣和薄荷島等地考取潛水證。

在泰國濤島,潛水教練黎夢醒已經培訓出了幾百個潛水員。她會反覆告誡他們不得觸摸水下生物。一次,有個女孩仍然忍不住去摸聖誕樹珊瑚——它像開花一樣在海中伸展,非常夢幻——上船後,黎夢醒嚴厲告誡她:「再摸一次,你就拿不到潛水證。」女孩趕緊住手了。

黎夢醒指出,「不可觸摸」的鐵律,一方面源於人類的觸摸可能對水下生物造成危害,進而帶來共生生態的連鎖反應,「珊瑚表面的珊瑚蟲很脆弱,一摸就死。小丑魚和海葵生活在一起,身體表面有保護自己免受海葵毒素侵害的黏液,你一摸,黏液沒了,小丑魚就不能保護自己」。

另一方面,如果隨意觸摸或接近有毒、攻擊性強的海洋生物,潛水者也容易遭遇意外。比如被水母蟄傷,被火珊瑚「灼傷」,或者是好奇去試探扳機魚,被它一口咬掉一截手指。

(圖/unsplash)

「我遇到過很多受過正規訓練的中國潛客,他們是知道如何保護水底世界的。」Vicki表示,如果有潛水新手不嚴格遵守潛水鐵律,很大一部分責任是潛水教練和潛導的,畢竟「不知者無罪」。

「如果潛導帶的人比較多,就不一定能注意到新人摸沒摸。」葉先濤說。

「一開始學潛水時,教練就沒有對他們認真傳達海洋保護理念。」馬來西亞停泊島潛水教練Ben形容,這就像小孩子學寫字,一開始沒教好,養成了壞習慣,長大後就很難改了。

仙本那潛水教練沈俊濤表示,確實有一些當地潛水從業者會帶遊客去摸魚,甚至去漁獵,潛店是有責任去監督這些違規行為的,「但我們教練只能在道德上譴責,沒辦法制止」。Ben則稱,這可能是因為一些潛水從業者之前是漁民,哪怕現在身兼潛水教練,到了淡季,還是會兼職做漁民,「他們已經習慣了抓魚的生活」。

這種現象也與東南亞盛行的服務文化有關——部分潛水從業者希望讓學生兼遊客玩得滿意,會出現過度討好傾向,並以此賺更多小費。一位仙本那潛水教練表示,在馬來西亞,每培訓一個學生,教練能拿到500-600元,為了月收入能達到平均3000-4000元,「每個學生都很重要」。

另一些時候,潛客觸碰珊瑚並非主觀故意,而是因為技術不到家,在水下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

「這跟他們的配重調整、身體姿態調整、呼吸調整都有直接聯繫,在這些方面,很多潛水教練的訓練不到位。」黎夢醒說,所以一些潛客下潛不是靠調整自己的潛水裝備,「完全是靠意念」——他們會把手伸給教練,要教練把自己拖下去。

保持中性浮力是潛水員必須掌握的基本功。這是指,在水中讓自己既不上升,也不下沉,而是處於懸浮狀態。但Ben發現,哪怕已經持有潛水證,甚至有了50潛、100潛的經驗,一些中國潛客仍然控制不好中性浮力,會踢沙,踢珊瑚。他把這樣的潛客稱為「水下推土機」。

黎夢醒在社交媒體上看過一些中國新手潛客的潛水視頻,「從他們下潛的速度、遊動的方式判斷,一定會撞到珊瑚」。但在接近珊瑚的一瞬間,後面的視頻沒了——「他們會把撞珊瑚的部分切掉」。

「水貨」養成記:

潛水證1天拿下

潛水教練們打了一個比喻:考潛水證就像考水下駕照,潛水教練就像駕校教練,發「水下駕照」的,是PADI、SSI這樣的全世界專業潛水認證機構。OW(Open Water)證書是開放水域初級潛水員證,有了它,你可以下到水下18米。AOW(Advanced Open Water)證書是開放水域高級潛水員證,有了它,你可以下到水下30米。

而有了OW和AOW證,就可以請潛導帶自己進行休閒潛,潛導就像是一個在水下帶路的導遊。

很多初學者認為AOW比OW更高級,但在多位潛水教練看來,最重要的其實是OW課程——在這門課上,新手潛水員需要學會一些極為有用的潛水技能。它們是基礎技能,很多也是保命技能。

2023年國慶期間,上海白領王瑩到菲律賓薄荷島學OW課程。

她找到的是一家當地中國潛店,後者主要接待中國遊客。從零基礎小白到拿到OW證,王瑩只花了兩天半。事後王瑩有些擔心——八九年前,她的一個同事在詩巴丹因潛水去世,她也因此對海洋充滿敬畏。

(圖/unsplash)

她在網上看到,潛水淡季的時候,一個潛水教練可能只帶一個學員,但這個國慶,她遇到的是教練一帶五、一帶六。因為連軸轉,教練們的臉上寫滿了疲憊,連嗓子都是啞的。她的教練講完了呼氣吐氣、BCD(調節浮力的氣瓶背心)充放氣等事關生命安全的重要事項,其他的細節則說得很少,「動作不標準,他也不太會指出」。

「教練教的也就70分,我學到的就60分。」王瑩總結。

北京白領陳曉媛的經歷更加誇張——只用了一個晚上和一個白天,她就學完了OW課程。

菲律賓的科隆也是世界級潛水地,以二戰沉船和珊瑚花園聞名。當時陳曉媛參加了潛水小白即可報名的體驗潛,潛了兩天之後,當地潛導告訴她,不如考一個PADI 的OW證,她同意了,用市場價交了考證錢,於是潛導搖身變成了潛水教練。

陳曉媛學了一晚上潛水理論課,又用一天學了開放水域課,潛了三次,順利拿證——儘管上課時她表現很差,有一次甚至直接漂到了水面。此外,PADI 2024年教練手冊規定,一個OW課程的最低水中訓練要求是五次平靜水域潛水、四次開放水域潛水,陳曉媛顯然夠不上這個標準。

「我完全是一個水貨潛水員。」陳曉媛坦言。

PADI規定學OW需要掌握48項潛水技巧,這些技巧基本都是教練示範之後她照做,很多動作是囫圇吞棗一遍過,有的甚至沒教,她迅速就忘光了,「沒有形成一點肌肉記憶」。

幾年後,陳曉媛去印尼巴厘島潛水。當時她甚至不知道,超過半年沒潛水,下水前需要提前複習。潛水時,她近乎失控,喝了一肚子水。

基本救命技巧,

「沒人教過我」

潛水教練們發現——越來越多面向中國學生的「潛水速成班」,正在東南亞風生水起,占領市場。

有的潛水認證機構只負責制定潛水培訓的課程,並未規定這些課程要在多長時間之內完成。「在符合這些標準的情況下,有的潛店會壓縮時間,降低成本,製造出很多水貨潛水員。」沈俊濤說。

黎夢醒表示,濤島的OW英文課,4天一直是標配。但2018年底,國人開始頻頻向她問及:「你們店有3天的OW課嗎?」這是一個此前她沒聽過的問題。「當我說不可以之後,就沒有下文了。」疫情過後,這樣詢問的國人更多了。也是從疫情後,中國人在濤島開設的潛店開始大批量地提供3天的OW中文課。

(圖/《最深的呼吸:自由潛之戀》)

在仙本那的潛店,主流的OW課程也是3天,但實際上是2.5天:半天理論課,半天泳池課,一天半出海。對於這樣的培訓是否過於倉促,潛水圈內部有不同的聲音。

仙本那潛水教練嚴旭認為,2.5天的潛水班是可行的,「在這個時間裡,規定的技巧都能學會,學生學得快都能過」。他認為,潛店教會之後,不斷練習、熟練掌握潛水技巧,就是學生自己接下來的功課。

黎夢醒是他的反對面。她的潛店OW課是4天。她在濤島工作了8年,這家潛店只有一個學生3天拿到OW證。

「泳池教學怎麼可以在半天內完成呢?」在黎夢醒所在潛店,泳池教學是OW課程中的重要一環,要用去一整個白天:學生早晨7點半下泳池,下午5-6點下課。至於那些不會游泳、下水會緊張的學生,第二天還需要額外加訓半天。

她還表示,很多考完證的中國學生,可能幾年都不會再潛水,因此嚴格的培訓非常重要。但如果是3天的課程,會像打仗一樣,教練早中晚連軸轉,學生也沒時間消化。

當教練疲於教學,傳遞海洋保護理念的優先級就更靠後了。黎夢醒說,負責任的教練在教學時,在大海里看到一個塑料袋都會撿起來帶上岸,給學生一個示範。但被速成班消耗殆盡時,教練沒了心力,甚至顧不上阻止學生摸水下生物。

在社交媒體上,還有一些中國新手潛水員驕傲地宣稱,自己4天就考完了OW+AOW。「真的是太恐怖了!」黎夢醒說。

就連認可2.5天OW課程的嚴旭也覺得,4天考OW+AOW無法達到好的效果,「相當於你剛考完駕照就去考賽車手的駕照,這跟做了10年老司機再去考賽車手比,區別很大」。但一方面,潛店要賺錢,如果不向學生推薦速成的聯考,「有一份錢就掙不到了」。

社交媒體上,仙本那一家潛店4天OW+AOW課廣告。(圖/小紅書截圖)

在嚴旭看來,一個潛店開設的潛水班是否是速成,關鍵不在於教學時間,而在於教學內容。

很多次,Vicki都會忍不住問讓自己頭痛的中國潛水學員:「你的OW是怎麼考出來的?怎麼連這個都不懂?」

後者往往一臉無辜地回覆:沒人教過我。

OW課程的一個救命技巧,是在水下9米內、沒有潛伴、氣瓶沒氣的時候,要採用CESA(有控制式緊急游泳上升)技巧上升,「但速成班可能漏掉這一點」,黎夢醒說。

她指出,游泳和漂浮技巧,也是很多速成班「放水」甚至不考的「重災區」。但關鍵時刻,尤其是人在海面、潛水裝備脫落的時候,這些技巧也可以救命。

嚴旭也坦陳,有教練在教學時會偷工減料,比如共用氣源上升、緊急逃生等技巧,他們讓學生做一遍,「差不多就過」,「甚至有的技巧教練自己都不會,就不教」

他指出,在SSI體系中,教練必須掛靠一家潛店,而潛店設有監督總監,教學時,教練每教完學生掌握一個技巧,都需要學生簽字認可,這些材料會提交給監督總監。但在PADI體系中,教練的自由度很大,可以自主發證,「他究竟教沒教,沒有人知道」。

有人曾找到嚴旭:「我想花一天拿一個OW證,可不可以?」還有很多人問他,能不能花錢買證,「我就想裝一下面子」。

「確實有教練什麼錢都敢賺,什麼活兒都敢接。」嚴旭說。但他補充道,「在東南亞,大部分教練還是專業的,三亞更亂」。

速成班還是「趕屍班」?

「潛水速成班就像趕屍班,培訓出來一堆水貨潛水員。」 Ben認為,「餐廳用了地溝油,你吃一次不會死掉,但潛水出一次事就很可怕。」

在東南亞潛水圈,他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人物,常和同行發生爭執,但當他把對速成班的擔心發布在社交媒體上之後,仍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留言區有人回覆說,自己遇到過一個3天拿到OW+AOW兩證的潛客。

還有人說,遇到的一個OW潛水員,竟然不知道要做5米3分鐘停留——當在水下一定深度潛了一段時間,尤其是超過免減壓時間後,要結束潛水之前,潛水手錶會提醒潛水員先在水下5米處做3分鐘安全停留,從而降低體內溶解到血液中的氮氣含量,否則可能出現減壓病,嚴重時可能導致癱瘓或死亡。

黎夢醒教過的一個小伙子告訴她,自己的OW證就是買的,「我給教練錢,教練給我發證」——到了實際下海的時候,他特別緊張,連跨步式入水都不敢。

潛水員警示網(DAN)調查顯示,導致休閒潛水事故的首要原因是緊張。「潛水要放鬆,放鬆的前提是自信,自信的前提是技術熟練。」黎夢醒說。

(圖/unsplash)

一些中國潛客考完證後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心裡還是沒底,不敢下水。也有人在潛水時低級錯誤不斷,甚至出現可能致命的操作。在葉先濤見到的中國潛客中,甚至有人下海後才發現自己的氣瓶閥沒有打開,因無法呼吸陷入恐慌。

也有中國潛客在上升時沒注意船隻位置,差點被螺旋槳打到。2018年,一位中國香港潛水員在菲律賓的Apo島潛水時,被一艘船的螺旋槳擊中頭部死亡,後來船長被釋放——調查顯示,船長沒在海面發現潛水浮標。

王樺發現,有中國潛客選擇背滾式入水,但沒有觀察其他潛水員的位置,氣瓶差點砸到其他人。

在帛琉,他曾為一個剛從泰國拿到OW證的中國女孩做潛導,後者戴著一個兔耳朵潛水頭套。「沒戴好的話,你的面鏡會進水。」王樺嘗試勸阻,但女孩自信地表示沒問題。

下水後,她的面鏡果然進水了,她不得不頻頻進行面鏡排水操作。但因為緊張,她做反了動作——面鏡排水需要向外吐氣,但她卻在吸氣,海水一下湧入,女孩非常害怕,試圖在水下20米處緊急升水。這也是一個危險操作,如果她在這個深度憋氣上升,很容易「炸肺」。「潛水游世界」2018年曾報道,有中國潛水員在帛琉潛水時,在水下20米左右憋氣上升,導致「炸肺」身亡。

王樺過去幫助,驚慌失措的女孩一下打掉了他的面鏡和呼吸調節器。幸好他迅速反應過來,做出正確操作,兩人最終脫險。

「OW和AOW放水放得太厲害,會出人命的。」黎夢醒強調。

作為一個標準的水貨潛水員,在用一天一夜「水」完OW多年後,陳曉媛又在仙本那考完了AOW。一拿到證,她就和另一個新手結成潛伴,跟著潛導去詩巴丹潛水。為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當地政府規定,去詩巴丹潛水,必須持AOW證。

(圖/unsplash)

AOW潛水員只能下到30米,但潛導帶著幾個新手潛水員,沿海底大斷層下到了65米——他發現了鯨鯊,游得飛快,陳曉媛用盡全身力氣,才讓自己能勉強跟在隊尾。

因為來不及買潛水手錶,她不知道自己下到了多深,只知道周圍的光線越來越暗,深海的壓迫感越來越強,自己的神志開始恍惚——這是典型的醉氮反應,人到達65米的深度時,相當於喝了4.5杯馬丁尼,已經在喪失判斷力。

昏昏沉沉中,她低頭一看氣壓表,氣瓶里的空氣剩餘量只有50 Bar了,這意味著必須出水。但突然,她發現身邊空無一人——自己的潛伴丟了。

「我嚇得掉了半條命。」陳曉媛回憶那個時刻。

最後,掉頭的潛導找到了她的潛伴——原來後者戴著潛水錶,在下潛到30米時聽到潛水錶警報,不敢再下潛,就在原地一個人趴在珊瑚上不敢動。

結伴上到水面,陳曉媛的氣瓶空氣正好耗盡。她再也沒有潛過水。

「除了氣泡,什麼都不要留下」

「潛水是為了探索世界,不是為了探索生命的極限。」潛水愛好者邵嘉瑤說。

她是先後於2018年、2019年在馬來西亞古達考的OW和AOW,加起來一共花了9天,潛店為她提供了1:1的師生比,她感覺自己扎紮實實學到了潛水技能。

後來,她又去了馬來西亞的蘭卡威、澳大利亞的大堡礁、中國廣東惠州等地潛水,遇到了很多速成的「水下推土機」。他們有人在面鏡脫落時驚慌失措,有人因配重不當失控撞到珊瑚,有人全程踢沙……越來越多的潛水「水貨」,或將發展為「水禍」。

這些年裡,海洋生態的變化,讓眾多潛水從業者感到痛心——身處大海之中,他們的眼睛最直觀地看到了這些變化。

(圖/《最深的呼吸:自由潛之戀》)

變化之一是,海洋垃圾多了。邵嘉瑤考潛水證的那片海域地勢偏僻,2018年時,這裡的水下非常乾淨。但僅僅一年之後,這裡的水下就出現了塑料袋和礦泉水瓶。

另一變化是,海洋生物少了。詩巴丹位於仙本那以北36公里處,是世界十大潛點之一,被稱為「潛水員的麥加」。這裡有震撼的魚群風暴,也有色彩斑斕的珊瑚。

而這幾年到詩巴丹潛水的一位潛客發現,和自己此前在海洋紀錄片中看到的不同,詩巴丹的一些珊瑚已經變成了單調的白色,這說明它們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珊瑚對於海水溫度極為敏感,如果海水溫度繼續上升,這些珊瑚就會死亡。

為了保護詩巴丹,當地政府已經採取了多種措施,比如規定一年裡,詩巴丹需要封島休養生息一個月。2023年4月,詩巴丹禁止了自由潛。

當地政府還在詩巴丹設立了專門的水下警察,監督潛水員行為。如果有潛水員出現踢珊瑚等行為,可能被水下警察拍照並罰款。

「中國的海洋破壞得比較厲害,很少看到大型魚類,還有漁民捕魚用拖網,把海底珊瑚拖斷。」葉先濤表示,相形之下,東南亞的海洋被保護得更好,一旦被破壞,「破壞者就應該被譴責」。

(圖/unsplash)

真正熱愛大海的人,正在盡己所能地呵護它。二十多年前,黎夢醒所在的潛店就開始在海底的一片沙地上種植珊瑚,如今,這裡的珊瑚已經形成了一個群落,吸引來了鯊魚、石斑魚等大型魚類。

邵嘉瑤自從拿到潛水證後,去海邊時再也沒有抹過防曬霜。潛水教練一開始就告訴她,防曬霜對珊瑚有危害。「膚色可以修復,對珊瑚的傷害無法修復。」她說。

「人類不是大海的主人,只是大海的客人。」 葉先濤說,潛水圈流傳著一句話,他希望每個潛水者都能做到:

「除了氣泡,什麼都不要留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a60e6e0c5ff30f6fbad1e6f84917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