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才是大腦的聰明藥,抓住運動腦發育高峰,提升孩子專注力

2022-04-06     美媽很帥

原標題:運動才是大腦的聰明藥,抓住運動腦發育高峰,提升孩子專注力

文丨美媽很帥 第11話

為什麼運動能夠塑造一個更高效的大腦?做哪些運動,能讓大腦更強壯?幾歲是孩子的「運動腦」的發育高峰?孩子幾歲最容易養成運動習慣?這篇文章就圍繞這三個問題來展開!

01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當你完成一些腦負荷很高的工作之後,整個人像抽空了一樣,腦袋脹脹的,就像一台斷了電的電腦,怎麼也運轉不起來。

但你只要下樓去走走,不出半小時,你的大腦又像重啟的電腦一樣,充滿了活力,身體也變得輕盈。

重新投入到工作或學習中,你很快就能進入心流狀態,效率不是一般的好。

我們雖然只是簡單地走路,但其實我們大腦的微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在運動的刺激下,氧氣和血液紛紛湧向海馬體,釋放更多的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 在運動過程中,大腦會大量分泌多巴胺、血清素跟去甲腎上腺素。

BDNF存在於海馬體(主管學習、記憶)之中,是大腦的優質肥料,可以促進神經元再生,強化神經元之間的連接。

而多巴胺、血清素跟去甲腎上腺素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注意力、認知力、動機、情緒跟執行力。

也就是說,適度運動後,提高的不僅僅是專注力,還有記憶力、執行力、思考能力、反應能力等多種腦機能。

這樣看來,說運動是大腦的一味聰明藥,一點也不為過。

02

為了研究體育鍛鍊對學習成績的影響,2001年美國加州教育部曾對35萬名五年級學生,32萬名一年級學生以及28萬名三年級學生開展了大規模調查,結果發現:體能越好的孩子,大腦功能就越強,學習成績越好。

不過,單純的體育鍛鍊並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表現。運動只是讓大腦為學習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所以有可能的話,建議在學習之前進行適量的運動

那麼什麼樣的運動,可以提高大腦機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更專注呢?

答案是有氧運動

無氧運動氧氣少,只能鍛鍊到個別的肌肉。但是做有氧運動的時候,全身的主要肌肉群都要參與,有大量的氧氣與血液流向大腦,健腦效果更理想

不過問題又來了,到底應該做多少運動,才有健腦效果?

美國運動醫學會與世衛組織都建議,每周至少5天做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但是運動腦科學專家約翰·瑞迪(John Ratey)認為,每周6天做45分鐘至1小時的有氧運動(4天1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2天4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健腦效果會更加理想。

不過每個人的體能不一樣,專家的提議只是一個參考值,最終還得看孩子的體能與忍耐力。我個人認為,找到一個能讓孩子長期堅持的有氧運動項目,才是最重要的

03

頂葉被腦科學家稱為「運動腦」,主要控制感覺與運動功能,發育高峰發生在3-5歲。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養成運動習慣,最好就在這黃金三年里讓孩子體驗各種運動。

大腦是依賴於外面刺激而發展起來的,當孩子做的運動越多,神經元之間的吸引力越發強烈,突觸也就越密集,大腦發送與傳導信號的速度就更加的順暢、高效

3-5歲這三年,大腦的火力集中在頂葉,運動神經非常活躍,孩子體驗不同的運動,可以創建出很大條的神經迴路。

發達的神經迴路,臨界點低,容易被啟動,不知不覺中,運動的習慣就養成了。

更重要的是,這些在運動過程中創建的神經迴路,在學習、思考的時候,也能被其他區域激活利用,引發積極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大腦終身具有可塑性,並非說過了5歲就一定很難養成運動習慣,只是說3-5歲是運動腦發育高峰,順勢而為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齡前的小朋友,身體還處於快速發育的狀態,肌肉還沒發育好,關節也比較脆弱,過度的運動可能會給肌肉、骨骼、韌帶、關節造成傷害,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a30c863d1aaf0af29e300f37668cb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