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會說我愛你,卻把最好的都給了你

2020-01-07     五星級媽媽


前兩天在微博上刷到一個話題,把我給笑哭了——媽媽是不會道歉的,她只會突然表現得對我很好。

父母不會說我愛你,卻把最好的都給了你

她們對我們好的方式,一般就是——喊你過來吃飯。

原來天底下的媽媽都有一個共用的套路,「用吃飯來代替道歉」。

我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忙,我就要幫她做一些家務,照顧弟弟。

但是當時年齡小又貪玩,經常會闖禍,要麼就把弟弟摔了,要麼就把飯燒糊了。

每當這個時候,我媽就會沖我大發脾氣,把我罵一頓。

但是每次罵完我,當天的飯桌上就會對我特別好,要麼多夾幾塊肉給我,要麼往碗里臥一個荷包蛋。

我就一邊委屈巴巴抽著鼻涕,一邊護住碗里好吃的防止被弟弟搶了去。

雖然每次挨罵的時候都很煩我媽,但好吃的一端上來,我們母女也就和好了。

長大後跟媽媽聊起來這些事,媽媽感慨地說:「你一個小孩子能幫我照顧弟弟,幫我做做家務,已經很乖了。但當時是真的忙,老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只能通過做點好吃的來表達我的內疚。」

聽媽媽說完,我的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

我們父母這一代的人,都是刀子嘴豆腐心。

他們總是一邊忍不住暴脾氣罵了我們,一邊又心疼著我們,怕傷害到我們,悄悄地找補。

內斂沉默的她們,不懂如何溝通,更不會放下架子向我們道歉。

於是,食物成了她們表達關心,內疚的途徑。

雖然他們嘴巴不饒人,嘚嘚嘚說個不停,心裡卻是實實在在挂念著我們。

長大後更是如此,父母們跟不上年輕人越來越快的步伐,聽不懂他們嘴裡各種各樣的新鮮詞彙,只能把表達愛的方式落腳在「衣食住行」上。

相比我們賺了多少錢,有沒有升職加薪,他們更關心我們吃得好不好,過得好不好。

不管我們遇到什麼事兒,父母的第一解決方案都是「來,吃點好吃的」

要麼就是「回家吧,找個輕鬆的工作,媽媽天天給你做好吃的」。

每次打電話,他們都會千叮嚀萬囑咐,讓我們少點外賣;

每年春節回家,大包小包地往我們行李箱裡塞土特產。

整天擔心我們凍著,逼我們穿秋褲,不讓我們露腳踝;

要麼就碎碎念讓我們少燙染頭髮,少穿高跟鞋,少化妝。

父母不會說我愛你,卻把最好的都給了你

雖然他們表達愛意的方式,看上去笨拙,囧囧的很可笑,但隨著我們漸漸長大,越來越理解父母沉默的愛。

每次聽他們嘮叨的時候,都覺得好煩,但心底又暖暖的。

因為我們知道,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後盾,是我們的退路。他們把最好的留給了我們。

「孩子,放下工作我養不起你,拿起工作抱不了你!所以我只能一邊工作一邊帶你!」

總是對孩子說「沒關係,不要緊...」

在電視劇《請回答1988》里有這樣的台詞:

偶爾覺得媽媽很丟人,為什麼連最起碼的臉面和自尊心都沒有呢?

那是因為,比起她自己,她還有更想守護的珍貴東西......

那就是你。

撐不住的時候,回父母身邊待兩天,跟他們聊聊天,就又重新有了上路的勇氣。

無論我們多大,在父母眼裡永遠是小孩子,他們永遠在為我們籌謀著,默默地關心著我們。

雖然他們不善言辭,不會向我們說「我愛你」,不會說「對不起」,但他們永遠把我們的需求放在心上。

我們逐漸長大,但他們卻漸漸老去,越來越脆弱,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他們不會向我們訴苦,只是沉默地挨過去。

媽媽臉上的皺紋和白髮也越來越多了,卻還在提醒我要少加班,少熬夜,總想著要給我買點東西補補。

感冒生病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一個冬天要生好幾次病,但相比自己的身體,他們更關心我們。

他們電話里沙啞著嗓子,卻還提醒著我麼們多注意身體,不要感冒。

養育之恩,無以回報。

父母也會疼,也會累,也會被病痛折磨,也渴望著家人的關心。

父母曾經是我們的保護傘,而現在我們長大了,也要為他們撐起一把保護傘,保護他們的身體,讓他們健康、年輕。

我們這些長大了的孩子,也已經懂事,學會關心父母了。一邊吐槽著父母笨拙的愛,一邊也在想念著他們,關心著他們的身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G0bf28BMH2_cNUgSu4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