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喝白茶、紅茶、岩茶請記住這3件事,能讓你更舒服

2023-07-31   小陳茶事

原標題:炎炎夏日,喝白茶、紅茶、岩茶請記住這3件事,能讓你更舒服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颱風過境,暫時緩解了前段時間的燥熱。

在南方,夏天如果不下雨,便是從早到晚的悶熱。

太陽成了名副其實的火球,白天掛在天空,炙烤天下。

藍天作帳,大地當鏊,蒸得人們不敢出門,不見蹤影。

只有蟬鳴瀰漫在行道樹、綠化隔離帶的樹枝上,仿佛聲嘶力竭地喊著:

「好熱,好熱,太熱啦。」

類似的比喻還有,馬路上像開了地暖;人像火爐里的烤地瓜;戶外像顆剛煮熟的雞蛋,渾身沒有一處不燙……

晚上太陽躲起來,休息去了,可依舊還是威力不減。

出門散步,熱氣裹挾著,連天上的星星都無精打采地掛在天際。

有人形容說,這叫做「桑拿天」。

對於村姑陳而言,還是早早入夢,蟄伏起來得好。

等到秋涼,再好好出去蹦躂蹦躂。

除了24小時在線的空調外,最好的降溫方式,就是喝茶了。

烈日蒸騰的午後,喝一杯新白茶,讓沁人心脾的花香,紓解心中的煩悶。

不過,喝茶雖好,也有許多細節要注意。

否則,一泡好茶,很有可能因為某個細節的馬虎,從而被浪費。

《2》

細節一:不要揭蓋晾茶

某天,和朋友喝茶。

一沸,一注,一衝,一出。

照例是,一衝出來,揭蓋聞香,閉上眼,細細感受熱、溫、涼時的氣息。

接著,把蓋子蓋回去以後,再分湯。

結果朋友問我:「不用揭蓋晾茶嗎?你不擔心茶葉悶在蓋碗里,悶壞掉?」

當然不會。

那天我們喝的,是一泡白牡丹,2023年的鵲橋仙。

其實,六大茶類中,絕大多數茶用蓋碗沖泡時,都不必刻意地揭蓋晾茶。

追溯到揭蓋晾茶這個習慣的源頭,是從鐵觀音的年代開始流行的。

當年,教我們泡茶的師傅,泡清香型鐵觀音時,兩沖之間,必定要把蓋子揭開。

理由是,讓茶葉透氣,擔心悶壞,失去香氣,損耗滋味。

然而,對於除了清香型鐵觀音以外的其他茶類,就沒有這個必要了。

白茶、岩茶、紅茶,沖泡時,不建議揭蓋晾茶。

特別是夏天在空調房裡喝茶,冷氣足,溫度低,四處都能感受到涼風。

當蓋碗沒有了蓋子,碗內的熱氣會迅速向空氣中散發,短時間內,就會冷卻。

與此同時,茶香也在快速揮散,不利於香氣聚集,甚至會影響到這泡茶的耐泡性。

等到下一衝的茶湯衝出來,就會發現,咦,怎麼不如剛才的香了?

香氣變弱了,茶湯也沒有了先前的層次感,原本那股香清甘活的韻味,大打折扣。

面對這種茶湯,說不心痛,那是假的。

況且,讓茶葉暴露在空氣中,很容易遭受細菌和異味的污染。

所以,權宜之計,還是不要輕易揭蓋晾茶。

實在擔心茶葉被悶壞,那就留一絲小縫隙即可,不必太刻意。

《3》

細節二:不要一泡茶從早喝到晚

據村姑陳觀察,很多茶友都有一個習慣。

那就是,一泡茶,從早喝到晚,從白天到黑夜,太陽落山了還在喝。

雖然泡到最後,尾水裡只剩下極淡極淡的茶味,和白開水相差無幾。

但對於他們來說,喝茶只是在喝有味道的水,僅此而已。

所以,味道是淡是濃無所謂,一泡茶中間間隔了多久,也無所謂。

從表面上看,這類群體很「佛系」。

他們沒有什麼追求,就是簡簡單單地享受一杯茶湯,並且絲毫不浪費。

可是,一泡茶從早喝到晚,本質上已經是隔夜茶了。

大部分人看待「隔夜茶」,還是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隔了一個晚上的茶」。

早晨8點泡的茶,到晚上8點再喝,潛意識讓你覺得都是當天的茶,沒問題。

而晚上8點的茶,到第二天早晨8點,明明間隔時間一樣,卻完全地符合了「隔夜茶」的定義。

所以,「隔夜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個偽命題。

不管隔日、隔夜還是隔日夜,只要中間間隔了很長時間,導致茶葉的色、香、味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這樣的茶,就不建議繼續再喝了。

雖然已經有專業的學者闢謠,隔夜茶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可怖,也不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

實在要喝的話,也可以喝,用開水洗一洗,燙一燙,也算是高溫殺菌了。

但站在喝茶、品茶、補益身體的角度來說,依然不建議喝。

正所謂,人走茶涼。

即便是離開一兩個小時,再回來喝茶,都會覺得與剛剛泡出來的茶湯有所不同。

不如之前那麼清爽,那麼層次豐富。

如果是在夏天,放在靠窗的位置,或者沒有開空調的房間裡,溫度高,悶在蓋碗里的茶葉就會過度發酵。

不僅損耗了自身的內質,還很容易滋生細菌。

《4》

細節三:儘量少喝或者不喝冷泡茶

燥熱的夏季,比任何季節都需要解渴又解暑的飲料。

但有糖的飲料,出於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能多喝,也不能長期喝。

直接喝礦泉水或者涼白開,又覺得寡淡無味。

於是,冷泡茶就橫空出世了。

昨天跟一位老茶客聊起,他最近每天晚上都會用常溫的純凈水泡上茶,放在冰箱裡,第二天帶出門喝,很舒服。

村姑陳提醒他,長期這樣喝,腸胃會受不了。

我們的脾胃,是喜溫怕寒的。

正因如此,冷飲和空調是它最大的敵人,如果過量吃生食、喝冷飲,空調溫度太低,長期對著風口,身體必然會出現問題。

再看現代人的體質,進入夏天后,喜歡貪涼,成天呆在空調房裡,更是離不開冰激凌、冰西瓜、冰水。

亞健康的情況,也愈發嚴重。

不可否認,習慣了喝冰水或者腸胃好的人,就算天天吃冰喝冰,也沒事。

但如果是腸胃不好的人,尤其是中老年茶客,平時都習慣喝熱茶熱水,突然喝了冷水,肯定會刺激腸胃的。

風靡網絡的冷泡茶,可以適當嘗試,但不提倡作為主要喝茶的方式。

如果你只是想把茶當成一個有味道的水,不在乎香氣滋味,也不想從裡面獲得什麼營養物質。

並且,你的腸胃功能非常強大,年輕氣盛,一年四季都喝冰水。

那麼,是否要喝冷泡茶,由自己決定。

而如果是普通人,還是不提倡大量喝冷泡茶了,凡事有度,過則傷身。

即使喝冷泡茶,用常溫的水就好,儘量減少對身體的刺激,不要貪涼用冰水。

吃冰一時爽,養胃兩行淚。

《5》

對於愛喝茶的人而言,冷泡是一種無聊且低效的做法。

明明沸水一衝,一出,短短几秒,茶湯就泡好了。

改成冷泡,不僅費時費力,最後還不能把茶葉中絕大多數的養分泡出來,給自己喝進肚子裡。

岩茶、紅茶、黑茶等茶,若非熱泡,泡不出其中的香氣和韻味。

白茶冷泡很清冽,但是太過暴殄天物。

白毫沒有辦法被充分打濕、脫落,內質難以浸出,寡淡無味。

最重要的是,冷泡無需好茶,一般的茶也可以。

反之,熱水下能達到優秀品質的茶,在冷水下,反而沒有那麼出彩和優秀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