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車市正進入第二次「價格戰」。
10月12日,全系標配雷射雷達的智己LS6,給出了最低僅為21.49萬元的上市權益價格,僅比小鵬G6起售價高了5000元,再次為行業帶來了新的產品配置、價格標準。
智己LS6之外,問界M7、小鵬G9也開始了新一輪的relaunch(重新發布)。加上,一直持續改款、降價的零跑汽車,多次改換購車權益的蔚來。2023年的金九銀十,各家銷量喜憂參半,但是競爭卻愈演愈烈。
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層原因?
Relaunch,如今已經成為行業的常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relaunch,狹義層面是產品改款再次發布,廣義層面則是產品先預售並在正式上市時重新調整配置與價格。
小鵬G9是relaunch最為鮮明的例子。
2022年9月,小鵬G9遭遇「非產品力」上市滑鐵盧,收穫了來自市場和用戶的批評聲音,上市48小時內調價,多款配置降價1.5萬-3萬元。
之後,小鵬汽車憑著前所未有的決心進行了反思與變革:開展了組織變革、渠道優化等行動,以適應新的市場競爭,甚至近期傳出了因局部不下的bom成本,開展供應鏈反腐的新聞。
然而,小鵬G9在第一次上市失利後一蹶不振,銷量持續在千輛以下徘徊。2024款小鵬G9即是在這種背景下relaunch的。
新車官方售價區間在26.39萬-35.99萬元。相比老款,售價直降4.6萬。上市15天,取得了大定15000台的成績。
小鵬G9用行動詮釋了一句話:銷量不行,那就降價增配,如果沒有明顯效果,那就降價增配兩次。
問界M7同樣信奉這樣的價值信條。
上市首月收穫5000台,是問界M7的銷量巔峰,疲軟的狀態延續了近一年。
2023年9月,問界M7終於官宣改款,售價24.98-32.98萬,相比現款降低4萬,而且在保留六座版的同時,又新增大五座版,以及搭載了華為ADS 2.0智駕系統的智駕版。
10月8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社交媒體公布了9月12日上市的問界新款M7的最新成績,截至10月7日10時,問界新款M7累計大定55506輛,單日新增4197輛。
這種策略並非是小鵬和問界的專有。
智己LS6在上市指導價的基礎上直接讓利1.5萬;零跑C01上市權益直降1萬元,都是降價以求上量的力證,即拉長上市期,根據預售階段的表現調整最終價格,屬於廣義上的relaunch。
很顯然,降價以求上量,也成為了弱勢品牌乃至弱勢車型relaunch的基礎。
當然,直接降價可能是某些品牌的策略,而更改用戶權益變相降價,也成為了諸如蔚來等品牌的做法。
6月12日,蔚來宣布調整全系新車的價格及首任車主用車權益。全系車型起售價減30000元,用戶質保、換電、車聯網等權益有所縮水。
這算得上是蔚來NT2平台車型發布以來最大的一次產品價格及權益的調整,堪稱一次小規模的relaunch。
Relaunch,是內部車型與外部市場環境發生雙邊效應,追求動態平衡的必然結果。
今年年初,特斯拉率先開啟降價,隨後小鵬、零跑、哪吒、比亞迪、極氪、問界等品牌紛紛降價促銷。
到了3月,湖北開啟了「史上最強購車優惠季」將價格戰引入到了燃油車領域。此後,各大車企甚至豪華品牌BBA也加入到了「價格戰」當中。
歷時13年的新能源車購置補貼退出市場,是此次價格戰的引線之一,特斯拉「反其道而行之」的降價則直接引爆了市場。
本質上,還是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存量市場後,新能源車置換燃油車市場導致市場競爭加劇的必然。
這意味著,2023年的產品定價與配置之間,已經相較於2022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簡單粗暴的價格戰直接擠出了行業的水分,進而持續重塑了消費者對於新能源車價值、配置的觀念。
對於行業而言,特斯拉反向降價仍然具有啟示意義。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歷經多年發展,日趨成熟,部分領域已經引領全球,為整車bom成本優化提供了空間,進而為新能源汽車價格戰提供了子彈。
因此,經過年初價格戰洗禮的車企及產品,在銷量不振的情況下,開啟relaunch的節奏,進行局部的「價格戰」,在所難免。
拒絕relaunch就意味著刻舟求劍,用去年的價格打今年的市場。
開啟relaunch,就有留在牌桌、再次出牌的可能。
拋開市場環境的影響,這些relaunch的產品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共性。
一是產品規劃多在疫情期間,特殊時期的市場調研,會影響到後續產品發布時的產品表現,這部分產品也是中了「疫情市場的遺毒」;
二是產品更多集中在20-40萬元的價格區間,這是特斯拉產品的聚集地帶,也是中國新能源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細分市場之一。特斯拉車型仍然是很多品牌的定價錨點。
三是relaunch的產品多為SUV車型。更多的轎車車型,甚至沒有relaunch的機會或者意義,比如智己L7、零跑C01、小鵬P5等等。SUV仍然好賣,轎車是個大難題。
四是智駕技術、800V技術、增程器技術的優化,為這些relaunch車型的成功提供了更多可能。
本質上,這些relaunch車型是根據新的市場環境,採用新的價格配置組合,所做出的再定位嘗試。
有實力的企業會通過relaunch來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在產品、技術和服務方面打出差異化,增強用戶體驗感,為今後市場份額的擴充打下基礎。
但是市場仍然充斥著一些產品與品牌不符,甚至同級別轎車車型定價高於SUV車型定價的「剪刀差」。
市場如何繼續滌盪,可能不是幾款車型的relaunch就可以解決的。
風已起,雲正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