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人員還是從事其他管理組織工作者,離開了較真精神,談任何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都不會產生好的效果,開展技術層面溝通和落實就成了扯淡了。
在管理者自身修煉和管理實踐過程中,不較真,講情面,不敢落下面子,喜歡和稀泥。這樣管理者都很麻煩,對自己還是對企業都沒有大的突破和改進。所謂的較真精神一種是對自己較真,另一種是對事情和他人較真。
第一種是對自己不較真,下不了狠心。
很多人有推諉拖拉的毛病,企業人員雖然口口聲聲要推行精益管理www.kaizenjit.com,但是從不研究管理,從不研究精益,更談不上實踐精益管理。有好多的理由等著為自己的懶惰思想找藉口,「我最近忙於客戶驗廠」「我最近忙於老闆交代的任務」理由一大堆,導致我們的思路和管理的邏輯鏈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在管理推行工作中欠火候。不較真就是沒效果,管理者或者每一個人都不會對自己開刀,導致很多想法都無法實現。
某菜鳥大學畢業加入公司,自己確定了一個目標,要成為行業的技術大牛,所以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每天早上早起1小時讀書,經過10年的積累,就成了了公司乃至行業技術大牛。學習的技巧與方法倒是其次,更要學會死磕自己。要敢於和和自己過不去才能有突破,有改進。這位技術大牛就是華為高級副總裁徐家俊。
避難從易是人的本性,困難和容易之間,我們總會選擇後者,可是如果我們不和自己較真,不逼自己跳出舒適區,談再多的內容,也難有進步。
美國心理學家NOEL TIchy (諾爾蒂奇)提出的行為改變理論,人對外部的世界分為三個區域:
舒適區(comfort zone)
學習區(stretch zone)
恐慌區(stress zone)
最裡面的一圈是「舒適區」,對於自己來說就是沒有學習難度的知識,或者習以為常的實務,自己可以處於舒適的心裡狀態。
中間一圈為「學習區」,對自己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感到不適,但是不至於太難受。
最外面一圈,「恐慌區」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太多的事務和知識,心裡感覺會嚴重不適,可能導致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對於每個人來說,要和自己較真,要從「舒適區」進入「學習區」,學習具有挑戰的內容和事情。一段時間後,「學習區」會慢慢變成「舒適區」,「舒適區」越變越大,而一部分「恐慌區」也相應的變成「學習區」。這樣你的能力半徑才能延伸,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第二種為對事情和他人不較真,不追根究底。
很多公司制定了很多的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標準規範,與現場員工的實際的操作偏差太大,都把制度和標準束之高閣了,沒有較真的去落實,在管理過程中,如果不盯緊當初的的項目目標,不敢於落下面子,不敢於批評,那麼推行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要在管理活動中要做「大灰狼」,不要做「小白兔」。我們要把複雜的管理方案落實到管理動作中,要以較真的精神落實到員工的行為上。
有的管理幹部經常處於救火狀態,疲於應付,甚至有的有的人熱衷於此,以顯得自己的能力強和本事大,這樣當然可以應付當日工作或者短時間內得到老闆的獎賞,但是從較真和挑戰的角度觀察,差之甚遠,管理幹部不要只在現場解決突發事故,而要發現問題,要預判、防範問題,儘可能少的減少變化點。問題解決要徹底,發現一個問題要分析一類問題,問題解決的最終結果就是流程優化與標準化。具有這樣的較真精神,管理工作才能螺旋上升。
切記對於事情的較真要從幫人之心出發,你的咄咄逼人是為提升對方,而不是給人穿小鞋,找茬子。
總之,唯有敢於較真者,方可得真諦。去掉你身上那些壞毛病,較真起來吧。
版權申明:精益爭霸尊重版權並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如文章視頻、圖片等涉及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將根據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