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洗衣工靠著一根扁擔,36年養育87個孩子,20個考上清華北大

2022-09-27     小花的生活

原標題:廣西洗衣工靠著一根扁擔,36年養育87個孩子,20個考上清華北大

她將善意灑向廣西百色的偏遠山村,用善舉踐行著大愛無疆。她文化不高,生活貧窮,卻資助87個孩子上學,照顧27個孤寡老人的生活。她只用一根扁擔承擔著無數山村的希望,用一雙洗衣的手培養出20位清北學子,讓47位孩子出國求學。她就是被稱為「扁擔媽媽」的麥瓊芳。

麥瓊芳

結識一友,一生轉折

麥瓊芳,1960年出生於廣西百色。她的家境十分困難,無法供應她一直學習,所以只能早早地輟學回家,外出尋找工作減輕家庭的負擔。麥瓊芳是一位女性,無法從事辛苦的體力勞動,並且她的文化程度低下,也無法從事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她工作找得十分困難,幸好有一位親戚認識百色人民醫院的後勤人員,才讓她在醫院找到一份洗衣的工作。洗衣的工作不需要技術,但還是很辛苦的。麥瓊芳為了保住工作,平日裡十分努力,基本可以維持生活。

麥瓊芳為人善良熱情,與洗衣房的一眾人相處得十分融洽,其中有一位與她關係十分親密,無話不談。這位朋友幾次邀請麥瓊芳與她回家遊玩,但無奈麥瓊芳的時間總也趕不上。終於在1979年的冬天,麥瓊芳得空與這位朋友一起遊玩。朋友老家在山中,自然風光秀美,麥瓊芳嚮往了很久,寒冷的天氣也沒阻擋麥瓊芳的遊玩心意。

麥瓊芳

去朋友家的路並沒有通車,麥瓊芳便和朋友一起步行。山路綿延漫長,冬日寒風凜冽,麥瓊芳一路很辛苦。她滿心期待地沖向山村,以為會看見古樸秀美的村落,可出現在她眼前的,卻是一片蕭條的景象。房屋是低矮破漏的土屋,村子裡只有老人和孩子,都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如此寒冷的冬天,好多人都赤腳行走,條件稍微好點的雖有鞋穿,卻也是打著補丁還不合腳。

因為村落在山中,務農艱難無法生存,大多的年輕人都和麥瓊芳的友人一樣外出打工了。麥瓊芳看到這樣的場面,將心比心,實在不是滋味。雖然她的家庭困苦,但是也不至於受凍,比起這些人,她還是幸運的。

麥瓊芳

麥瓊芳在山中待了一個多星期,對情況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善良熱情的她實在憂心這些人的生活,回到家中後她決定要好好想個方法,幫助他們,幫助了無數困苦的人。就此她的人生軌跡便與無數的山村連接,走向另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肩挑重擔,風雨無阻

可是麥瓊芳的生活也不容易,用自己的工資去幫助他們也不是長久之計。必須要想到一個長久的辦法,才能真正地幫助到他們,但是麥瓊芳遲遲也沒有眉目。正值過年,麥瓊芳在家幫著母親做家務,卻不小心給一個碗磕破小半塊,母親讓她把破碗放到雜物間,再去取一隻新碗來。

麥瓊芳

麥瓊芳在雜物間,看見家中有很多廢棄的生活用品,堆在一起落滿了灰塵。麥瓊芳靈機一動,想到廢棄的生活用品或者用不上的衣物,幾乎每戶人家都有,收集也十分容易,這樣的方法或許能夠長久地幫助那些人。心裡打定了主意,年後她就將自己在山裡看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講給了母親聽。麥瓊芳以為她要磨些時日才能得到母親的支持,但是母親聽完她的話,直接同意將家中不要的雜物交給她處理。

麥瓊芳計劃一番,便開始在村裡或鄰近的村莊中,向村民討要廢棄的鍋碗瓢盆或者不要的衣物。最初很多人不願意搭理她,以為她是收來賣錢的。麥瓊芳總要不厭其煩地解釋一番,才能得到這些廢棄的東西,也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麥瓊芳 左一

大多數的山村都沒通車,去一趟總要送夠物品。麥瓊芳便在家請教母親編織的方法,動手織了兩個很大的麻袋,將收集來的東西塞滿兩個麻袋,這樣她也輕鬆一些。兩個大麻袋裝滿快有200多斤,麥瓊芳就用一根扁擔和自己的肩膀挑去。有的山村離她家近,兩三個小時就能返回家中,有的山村離她家很遠,一趟就要花費六七個小時。山路很難走,何況還挑著重擔,麥瓊芳的肩膀總是被磨傷出血,可這些困難都沒能阻止麥瓊芳的行動。

1982年麥瓊芳挑著重擔去往山村時,另外一件事情又給了她很大的震撼,從此也將她的善意之路鋪得更寬更廣。一天,她開心地將討要來的生活用品,分發給村裡的老人和小孩,卻注意到那邊大樹底下,有個老人和小孩愁眉苦臉的,也沒有來分物品。麥瓊芳便將一些物品拿給這對奶孫,順便問了一下情況。這才了解到,這戶人家中如今只有奶孫兩人,男孩的父母早逝,男孩爺爺不久前病逝,孩子考上了高中卻沒有錢供應他繼續學業,兩人一籌莫展,只能抱在一起哭。

麥瓊芳

麥瓊芳思索再三,她決定出錢資助這個孩子上學。於是不久後她再次前往村莊,將自己攢了許久的錢送過去,奶孫二人簡直不敢相信,甚至還下跪感謝她。麥瓊芳看到這一幕,心裡升起一個想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己也不可能一直收集物品送過去,自己也會老去,最好的解決辦法是這些人有能力保障自己生活,資助家庭貧困的孩子讀書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打定了這樣的主意,麥瓊芳便想攢更多的錢,如果哪天遇到讀不起書的孩子,也有能力幫助他們。於是麥瓊芳除了在醫院洗衣服,每月給山村送去物資外,其餘時間便四處尋找兼職攢錢。一時間生活更加操勞,但麥瓊芳卻甘之如飴。麥瓊芳也有幸遇見支持自己的愛人,兩人結婚後便一起收集物資送往山區。兩人婚後育有一子,麥瓊芳等到兒子五六歲時,便帶著兒子一起送物資,一家三口齊心為這件事情努力。

痛失所愛,微笑前行

麥瓊芳的善意為山村的人帶去希望,讓大家對世界重生期待,開始對生活重新熱愛。可是生活卻沒有因為她的愛心善待於她,反而給她一記重擊。

麥瓊芳看見上不起學的孩子,就會為他們出學費。發展到後來,看到無父無母的孩子,她便將他們帶回家中生活,甚至遇見孤寡老人也會帶回家中照顧。她和丈夫86平的小房子最熱鬧的時候,住了20多個人,有16個孩子和3位老人。雖然房子很擁擠,但是大家的心連在一起,十分開心。

麥瓊芳

1987年,有人聽說了麥瓊芳的事跡,便給孩子們寄錢,和麥瓊芳一起資助他們上學。時間似水流逝,每個人的生活都朝著好的方向走去。麥瓊芳的房子在寒來暑往中,也在迎來迎往。可是部隊傳來的消息,卻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和平。

麥瓊芳被部隊告知,黃齡犧牲了。黃齡9歲時便被麥瓊芳接到家中照看,親切地稱呼他為兒子。後來黃齡追尋夢想進入部隊當兵,每年只能回家一次,麥瓊芳十分牽掛。年前黃齡還來信,說要帶戰友一起回家過年。不料臨近春節,她得到的卻是兒子犧牲的消息。麥瓊芳雖然身陷痛苦,卻也強撐著前去見兒子。

麥瓊芳 右一

她來到殯儀館,見到的是兒子渾身浮腫且面目蒼白,安安靜靜地躺在冰棺之中。她再也忍不住,跪倒在地痛哭出聲。聽到兒子戰友說,兒子犧牲是為救兩個落水的小孩,她既痛苦於兒子的離開,又驕傲兒子的所為,一時間心中五味雜陳。黃齡的離去,是麥瓊芳心裡不能提及的痛楚,哪怕此去經年,依舊不能釋懷。

可上天為麥瓊芳安排的苦難,並沒有結束。2005年,麥瓊芳的丈夫因為意外也離開世間,麥瓊芳才失去兒子,又失去摯愛的丈夫,深受打擊,一時間整個人十分頹廢,所有的壓力卻也落在她的身上。大家都以為從此麥瓊芳便一蹶不振,終日只會以淚洗面。可麥瓊芳對於家裡人的責任心讓她站了起來,繼續奮鬥在她奉獻的事業上。

麥瓊芳 中

她振作起來繼續打好幾份工賺錢,將房子抵押貸款拿去買地建農場,努力實現自給自足的生活。偶爾多餘的蔬菜、雞蛋、家禽,她都會拿出去賣錢補貼家用,哪怕她如此努力,錢還是不夠。實在沒辦法,她就跟家裡人借錢,維持這個大家庭的生活。家庭成員之間相處溫暖,學習上氛圍也很好,大家互幫互助,共同學習進步。最終麥瓊芳養育的87個孩子中,有20個考上了清華北大,還有47個去了國外學習。孩子們在學習上的表現,讓麥瓊芳感受到自己所有的辛苦沒有白費,十分欣慰。

後來她的事跡被更多的人知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幫助她一起做這件事。哪怕苦難坎坷諸多,麥瓊芳這一路還是堅持了36年。就算外界聲音不友好,她也只是埋頭做自己的事情。甚至後來她宣布不再收養孩子後,許多指責的聲音再次出現,她也依舊不理會。麥瓊芳只專注自己的眼前事,安靜地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用自己的溫暖和善良賦予了87個孩子人生的無限可能,用一顆赤子之心追尋著人世間的真善美,可敬可佩,不可詆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79ec92fe083cc322c0081f825b801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