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騎兵,曾被機槍屠殺的騎兵,在二戰里表現如何?

2023-12-14     彤陌紅塵

原標題:二戰中的騎兵,曾被機槍屠殺的騎兵,在二戰里表現如何?

說起二戰里的騎兵,估計很多人都不陌生了,比如說號稱是「歐洲裹腳布」、「平獨鎮露大波波」的波蘭就是騎兵國家,「英勇」的波蘭騎兵揮刀砍德國坦克的故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一般都屬於是二戰笑話的典範。

但蘇聯在二戰時期也不缺騎兵部隊,這些騎兵部隊在戰爭中把德軍打得暈頭轉向,以至於有了專門的「近衛騎兵軍」。這就讓人有些匪夷所思了,兩個騎兵大國的騎兵表現截然不同,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實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騎兵已經鮮少去對敵方部隊展開直接衝擊,而是作為機動兵力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為塹壕戰的獨特情況,所以騎兵在戰場上的機動空間變得更小,先不說騎兵能不能頂著機槍和速射火炮的火力衝鋒,就算衝到敵人的塹壕邊上往往也會被鐵絲網所阻攔,騎兵的衝擊能力基本上已經喪失殆盡。

因此,在一戰時期騎兵是作為機動部隊快速接近戰場,而後下馬步行參加戰鬥。至於騎兵的地位被誰取代了呢?你看看能突破塹壕的坦克,它很自然地就取代了騎兵嘛。

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呢?按道理說,有了坦克之後騎兵應該就得下崗了,但在一戰後的軍備縮減的大格局下,要全面裁掉騎兵顯然是不現實的,更別說當時各國軍隊對於裝甲部隊還頗有牴觸,所以淘汰騎兵的工作進行的並不順利。

當然,如果拋開軍隊政治這個問題之外,騎兵其實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很多騎兵部隊都整建制改編為了裝甲部隊或是摩托化部隊,比如法國的六個胸甲騎兵團就改編為了裝甲部隊,英國的第五皇家龍騎兵衛隊也一樣變成了裝甲部隊。

實際上,間戰時期的各國騎兵也都思考了一戰時期的教訓,因此騎兵的衝擊和突破作戰被大幅度削減,搖身一變成為了專業的機動兵力,說白了就是一種廉價的、騎乘戰馬的摩托化步兵,戰術操典也日漸向摩托化步兵靠攏。考慮到間戰時期里各種經濟危機層出不窮,大多數國家不是窮的耗子搬家,就是窮得盪氣迴腸,裝甲部隊的擴編也不是想做就做得,因此騎兵部隊在二戰爆發前還是存在的。

波蘭就是個典型例子,國小民窮的波蘭顯然養不起那麼多裝甲部隊,全國裝甲部隊累到一起也就800輛左右的坦克,真正算得上裝甲部隊也就三個摩托化旅,顯然沒有什麼正經的裝甲部隊,因此波蘭軍隊的主要機動兵力就有騎兵。當時波蘭擁有11個騎兵旅,每個騎兵旅都配備有坦克連、裝甲偵察連、裝備了超輕型坦克和裝甲車,整體上來說也是歐洲最常見的騎兵編制。

需要指出的是,波蘭騎兵並沒有真的舉刀劈坦克,波蘭騎兵是波蘭軍隊的驕傲,自然不會匱乏反坦克步槍和反坦克手雷,在作戰中往往也是作為機動步兵來使用,就算是採取機動作戰也是去衝擊毫無防備的德國步兵。

在二戰時期,騎兵在衝擊行軍狀態或是沒有構築陣地的步兵時,一般都不是擁有堅固陣地的步兵往往就被衝散了。這一點,古德里安都算是深有體會了,因為波蘭戰役初期他的司令部就接連拉響警報,無一例外都是騎兵逼近了他的司令部。

另一方面,德國OKH在波蘭戰役時期的文件里,也經常指責德國步兵畏懼波蘭騎兵,一旦看到騎兵衝擊就嚇得驚慌失措,一些規模較小的裝甲部隊遭遇騎兵後也表現不佳,往往被波蘭騎兵利用德國裝甲兵當時經驗匱乏,容易被他們抓住火力死角逼近後用反坦克手雷和炸藥包近距離摧毀坦克。

當然了,波蘭騎兵的英勇表現挽救不了波軍在戰役中的失敗,因為當時波軍的整體戰略太差勁,很輕易就被德軍形成了包圍圈,波蘭騎兵就算再英勇頑強也是無力回天的。

而蘇聯騎兵的情況則和波蘭騎兵完全相反,他們之所以存在完全不是因為蘇聯缺少裝甲部隊,而是騎兵的保有量實在太大。眾所周知,蘇聯紅軍在二戰前都是一支快速成長的軍隊,其裝甲部隊的規模也是日漸擴大,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已經擁有了兩萬餘輛坦克,其裝甲部隊的規模和質量都相當優秀。

但是,因為在此之前蘇聯的軍隊規模過於龐大,因此就算蘇聯極力減少騎兵部隊的規模,可在戰爭爆發前他們仍舊擁有相當數量的騎兵,所以蘇聯在當時還有十幾個騎兵師/旅級單位的編制。

在當時的蘇聯紅軍的野戰條例里,蘇聯的騎兵主要承擔的是攻擊敵軍後方和側翼的任務,或是協同裝甲部隊衝擊敵軍,基本上是一種低配的摩托化步兵。在二戰爆發後,因為蘇軍在早期的一連串失敗中損失了大量的裝甲部隊,騎兵逐漸開始承擔起更多的作戰任務。

蘇聯統帥部在1941年7月15日頒布的《第一號特別訓令》里,蘇軍將組建30個兵力在3447人的輕騎兵師,並將其作為一種機動力量投入作戰,快速填補戰線上的缺口和遲滯德軍的進攻。

按道理來說,這種輕騎兵師的規模很小,作用理論上也應該不是很大,但蘇德戰場的情況和波蘭戰役有明顯的區別,過分泥濘的道路和漫長的戰線造成了騎兵仍舊有很大的機動空間,戰局緊張時可以作為預備隊快速接近戰場,然後下馬步行進入陣地作為預備隊使用,為那些即將被德軍突破的地段提供寶貴的增援。

而在進攻作戰時,騎兵可以作為機動兵力越過那些德軍不易通過的泥濘地段,對德軍後方的補給線進行破壞,或是突襲德軍戰線後方的後勤中樞,盡一切可能對德軍造成巨大破壞。

在1941年末時,蘇聯的輕騎兵師已經增加到了82個,在局勢最緊張的莫斯科戰役時期,蘇聯輕騎兵幾乎是在用人命阻止德軍的進攻,為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在莫斯科戰役後的冬季攻勢里,蘇軍也用騎兵作為機動力量配合滑雪部隊從側翼對德軍進行迂迴包抄,或是配合裝甲部隊和步兵快速衝擊據守村莊的德軍部隊。在冬季的特殊環境里,蘇聯騎兵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德軍在莫斯科城外的潰敗就是證據。

可以說,古老的騎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雖然說不可能和過去一樣作為進攻時的主力,在防禦和有限的進攻作戰里還是表現得很好的。當然了,這種就是騎兵最後的輝煌,也是在機械化部隊和摩托化部隊不足的情況下的權宜之計,所以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騎兵就徹底的退出了歷史舞台,只有部分國家出於邊境巡邏的需求,還保留有騎兵部隊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4beb56544a76874dba9834cedd34b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