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將韋傑:在一個軍區乾了25年副司令,搭檔過7位名將

2024-01-01     阿斗愛

原標題:中將韋傑:在一個軍區乾了25年副司令,搭檔過7位名將

1973年,隨著毛主席的一聲令下,八大軍區的司令員對調,這是解放軍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誌著新中國治軍的一個方法: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讓軍隊領導在一個地方呆太久。後來許世友將軍和楊得志將軍雖然都有著擔任大軍區司令25年的歷史,但卻是在不同的軍區完成的。可是這裡也有特例,比如開國中將韋傑將軍,就曾經在同一個地方擔任了25年的副司令。其間軍區的正司令員換了7個,而韋傑的位置卻始終不曾動過,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記錄。

韋傑是廣西省東蘭縣人,壯族。他出身貧寒,自小跟著家裡人放牛割草、種植梯田,沒有條件上學讀書。後來他的家鄉建立起了農會,每天都會講述革命的道理。韋傑經常去聽講,逐漸受到了共產主義思想的洗禮。

1929年,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人發動了百色起義,韋傑以農民的身份參加,並光榮地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此後他參加了第三、第四次「反圍剿」,因為表現優異,被送進紅軍總部特科干訓隊學習。後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了兩萬五千里長征。一路上,韋傑率領偵察連,始終沖在最前方。在婁山關戰役和金沙江戰役中,他都有上佳的表現。

抗日戰爭爆發後,韋傑擔任了八路軍第-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團長,創建了晉東南抗日根據地,並且創造了殲滅1400多名日偽軍的佳績。在香城固戰鬥中,韋傑指揮部隊對敵人四十聯隊安田中隊發動突襲,結果擊斃敵人200多人,俘虜17人,繳獲了山炮、迫擊炮和步兵團多門。百姓為了紀念這場勝利,還編了一個歌謠:「東洋強盜太猖狂,得隴望蜀想吞天。沒想碰上老八團,一個中隊全完蛋!」在接下來的解放戰爭中,韋傑再次率部參加了上黨戰役、太原戰役和平津戰役,以及解放大西北的戰鬥。在他面前,像閻錫山、胡宗南這樣的國民黨大將全都討不到便宜。

1951年,是韋傑的軍事生涯中最為慘烈的一年。這一年,他率領60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60軍出色地完成了切割美國美國第二十五師與土耳其旅的任務,還取得了殲滅敵人1000多人、擊落敵機三架的佳績。隨後部隊前出到漢城附近,與敵人形成對峙。可後來由於補給困難,韋傑被迫下令停止進攻,敵人趁勢反撲,將60軍180師圍困。180師後來成了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損失最大的部隊,這場戰役也成了韋傑永遠的痛。

1952年,韋傑回到祖國,進入了南京軍事學院學習。韋傑底子薄,但是極為好學,據軍校教官黃劍夫回憶,韋傑曾經為了一段筆記,三次專程登門求教。這種虛心好學的態度,讓韋傑的成績十分突出。他的各門成績,普遍達到了5分,這在當時十分難得。後來在學院院長劉伯承的安排下,韋傑擔任高級函授系主任兼黨委書記。

1955年,還在學習中的韋傑被祖國授予了中將軍銜。此後他仍然沒有選擇畢業,而是繼續深造,直到1957年才學成復出。

劉伯承十分重視韋傑,本來希望他在軍校任職。但韋傑覺得自己文化水平不夠,便婉拒了劉帥的好意。劉伯承重視人才,就向中央打了報告,推薦韋傑去成都軍區擔任副司令。不久,韋傑走馬上任,開始了長達25年的副司令生涯。

初到四川,與韋傑搭檔的正職司令員是開國上將賀炳炎。賀炳炎是解放軍中的一員勇將,在紅軍時期、抗日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都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且在軍需改造方面,他也有所涉獵。他最出名的事跡,就是在1935年的時候,由於負了重傷,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鋸掉了自己的一條手臂。韋傑將軍十分尊敬賀炳炎,賀炳炎也十分欣賞韋傑,兩人一見如故。後來軍區的後勤、士兵訓練等具體工作,賀炳炎完全委託給韋傑處理。

這段時間內,在韋傑身上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次,他響應國家號召,下連隊體驗士兵生活。當時他的班長不願意給他派比較累的活兒,將他的夜哨站崗任務全部取消。韋傑卻找到班長,堅持要站夜哨。班長拗不過他,便又想了一招,給他的夜崗專門配了一個警衛。韋傑讓他撤掉,但班長十分堅持。兩人都發了脾氣,最後還是韋傑妥協了。後來連里進行射擊考核,班長怕韋傑年紀大打不准搶,影響班級成績,便和他商量,想讓他的成績單獨核算。韋傑沒有說什麼,卻在靶場上連打了5個10環!這一下子連隊從上到下,全都服了!

韋傑和賀炳炎的合作無疑是非常愉快的。但是好景不長,1960年,賀炳炎在工作崗位上病逝。本來按照韋傑的貢獻,直接接任正司令也沒問題。可是上級早有安排,讓另一位開國中將黃新廷擔任了成都軍區司令。

如果對比履歷,可以發現黃新廷和韋傑十分相似。不管是在紅軍時期參與反圍剿鬥爭,還是在抗日時期擔任團長,甚至到後來新中國授銜,兩人一直是平起平坐。那麼為何中央讓黃新廷「空降」為軍區司令呢?這個問題,不管別人關不關心,反正韋傑不關心。他繼續在自己副職的位置上,與黃新廷緊密的合作。很快兩人就又成了另一對「黃金搭檔」。

1966年,黃新廷因為歷史問題受到衝擊,無法再行使軍區司令的職權。韋傑在這個關頭挺身而出,全面接管了所有工作,保證成都軍區順利度過了一個特殊時期,直到下一個軍區司令的到來。

1967年,韋傑迎來了自己的下一位搭檔:朝鮮戰場上「萬歲軍」的軍長梁興初。如果論革命資歷,韋傑是要在梁興初之上的。紅軍時期,韋傑是師長,梁興初是團長;抗戰時期,韋傑是團長,梁興初是營長。如果沒有抗美援朝時的出色表現,梁興初很難有這樣的位置。但是韋傑依然不在乎,繼續毫無怨言的當梁興初的副手。

1973年,成都軍區司令再度換人。這次來的,是創造了上甘嶺神話的原15軍軍長秦基偉。韋傑和秦基偉可是老戰友了,他們在抗日戰爭時期都戰鬥在太行山區,情誼非同一般。朝鮮戰場上,他們也都是以軍長的身份帶兵出戰。如今韋傑給他當副手,當然也是心甘情願。兩人的合作親密無間,成了全軍的楷模。

僅僅兩年之後,秦基偉調任北京軍區司令,成都軍區司令換成了劉興元。劉興元在戰功方面其實不如韋傑,他所擅長的是政工工作。但是由於他在1972年起就已經擔任了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所以讓他當軍區司令也算是實至名歸。韋傑一如既往,繼續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和劉興元打配合。但同樣是僅僅兩年之後,劉興元因健康狀況而離任,成都軍區司令換成了吳克華。吳克華同樣是戰功卓著的沙場宿將,與韋傑惺惺相惜,兩人的合作同樣非常融洽。

1980年,吳克華調任烏魯木齊軍區司令,成都軍區司令換成了尤太忠將軍,這成了一個讓人尷尬的安排。在解放戰爭時期,韋傑擔任中野六縱副司令員、兼任十六旅旅長的時候,尤太忠是十六旅的副旅長。在抗美援朝時期,尤太忠是師長,而韋傑是軍長。等到新中國授銜時,韋傑是中將,而尤太忠則是少將。但是如今,尤太忠卻成了韋傑的上級,這真的有些匪夷所思。但是韋傑自己卻並不在意,仍然很高興地給老部下當副手。

1982年10月,已經68歲高齡的韋傑體力越來越弱,不再適應高強度的工作,因此退出了成都軍區的領導班子。從1957年算起,他一共擔任了25年的成都軍區副司令,這對一個高級軍官來說,確實稱得上一個不小的奇蹟。離休之後,他享受到了正職的待遇,生活得非常愜意。1987年,老將軍受癌症困擾,身體日漸衰弱,不得不去北京治病。彌留之際,他將自己的生平錄成了20多盤錄音帶,總字數有數萬之多。當年2月3日,韋傑與世長辭。之後,他的講稿被女兒韋娜莎整理了出來,成為了我軍發展歷程的重要史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479b35c4036857638a5b4a51a5a2994.html